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官哥不分”鉴

在古今的古玩市场中,“官哥不分”已成为特有的现象,是指那些似官非官、似哥非哥之器。“官哥不分”基本分为两类:北宋的“官哥不分”,是官窑之品,器宇非凡,得之非珍即宝。而南宋和元代的“官哥不分”,乃仿哥之物,江北之枳,终非一是,走眼就有沮丧之处。可见正确识别“官哥不分”从来都是每个藏人的门槛。

早期哥窑斗笠盏(私藏),检测年代为政和三年(1113)。

哥窑贯耳瓶(私藏),检测年代为宣和四年(1123年)。

元人曾有一篇杂记《静斋至正直记》,就记载着元代藏人在面对哥窑仿品时鉴识故事:“乙末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炉,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辩。今在庆元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从“时市”、“近”、“今”等用词判断,当时的元代仿烧哥窑已经难以回避。或许这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在南宋晚期官窑体制因战争因素,管理松懈或处于放弃状态,仿哥开始流行,这从龙泉窑址考古可予以证实。根据不完整资料,龙泉窑址发掘至少有十几处窑址中都发现了南宋晚期至元代的大量非官非哥烧制的存在。当然,今天这些似官似哥的东西也可堪称是古董了,但毕竟不能与哥窑相提并论。

南宋哥窑葵花洗(私藏),检测年代1194年。疙瘩釉,熔融初始状态。

    北宋哥窑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南宋人顾文荐的《负暄杂录》或许算是一些线索:“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宣政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其中“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语嫣不详,颇令今人费解。归为上段吧,“汝窑为魁”已是结论,句意不通。若将它归于下段官窑吧,又看不出该因果关系的转折句与宣政间自置官窑有何关联?故在当代该句已成为著名的鸡肋句,弃不掉,非可用,多省略号。

南宋哥窑鼓钉五足洗(私藏),检测年代为1205年

    但这个谜让清代唐英给解了,《景德镇陶录》中至少有两处记述了这事儿。其一:“官窑,宋大观、政和间,汴京自置窑烧造,命曰官窑。土脉细润,体薄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大观中釉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政和以后,惟青分浓淡耳。”其二:“大观,北宋年号,即有官窑时也,宋本称官字,唐隽公不书官,纪观,称大观釉。”再归纳一下上述全新观点:大观(到政和间),是即有官窑时也;大观釉不称官,只能纪观,称大观釉;大观釉的品种有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惟青分浓淡耳”是指官窑(包括修内司内窑)按制式化已定型。为何唐英会有如此前无古人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基于对宫中大量相关文物系统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甚至可以认为这就是乾隆标准,毕竟这是乾隆玩了几十年的东西。此后两百多年间,几乎再无人讨论过,主要是没有人能够全面掌握宫中相关文物的信息。故宫博物院成立的约百年来,执行的是民国时期自定的“官窑”、“哥窑”、“南宋官窑”、“传世哥窑”的标准,遗憾的是这些标准与乾隆标准是错位的,加之多年来又对这些标准缺乏深入的探讨和修正,以致学术界至今也并不认可历史上有大观釉官类烧制的存在,这就造成了如今“朝野”识古不知今,知今不识古的全面认知上的偏执。

北宋大观釉类哥釉琮式瓶(私藏),检测年代1119年。

    现在回到“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的含义上,在《负暄杂录》的语言的逻辑中,“宣政”是倾向宣和,也不排除政和之意。则“宣政”前,就是指大观至政和间,龙泉县窑在烧制大观釉。是由于“质颇粗厚”,才在宣和时自置官窑烧制。问题是自置官窑后,那个龙泉县窑难道会就此弃烧吗?故可以设定假说:龙泉县窑就是哥窑,继续保留了“质颇粗厚”的特点。哥窑是官窑的哥,在宣和时同时并驾齐驱创烧。这标志着大观釉的时代已经结束。该假说可以通过实物来验证。根据洛阳眼的检测验证,已经发现了成熟的哥窑器是宣和时期的。也发现了政和时期接近成熟的哥釉器。如果该检测是可信的,那么哥窑就应诞生在龙泉县窑,与大观月白釉有关,在宣和走向成熟。这一结果已足以石破惊天,剩下的问题就只是进行必要的窑址考古的对应验证。

宣和哥窑长颈胆瓶(私藏),检测年代宣和二年(1120年)。

北宋官窑浅碗(私藏),宣和二年(1120年)

从民间收集到的实物看,月白釉具有大开片的特征,其色白如乳。而乳白是青瓷烧制温度最低的基本特征,这是由于釉中的铁还未及呈色的表现。不规则的大开片是还原技术的掌控得法的结果。“铁线”呈色如墨是由于黑胎中高铁份通过开片泄露出来的“火石红”的表现。从实物可看出,在同一器物中已发现了大开片和次生开片同时存在的现象。所谓“次生开片”是指在大开片范围内再生成不出框的小开片,这就是“金丝铁线”。可见,这说明月白釉和哥釉完全可能是同一窑产生的,是在窑内温度稍高的位置不经意间烧成的产物。可见,月白釉就是哥釉之母。再回到《静斋至正直记》中提到的“旧造”、“古官窑”、“旧窑”的问题上,所指向的当然就应该是大观釉,是指向由龙泉县窑转化的哥窑。而南宋晚期至元代甚至到明代的仿烧哥窑,由于哥窑技术基本已经失传,此“官哥不分”已非彼,再已无法自然形成的特有的金丝铁线开片,只能依靠强制的加热——萃裂——染色达到某些类似的效果。现代仿哥也基本是这个路子。

元代仿官釉双鱼洗(私藏),检测年代元至顺三年(1332年)。

元代仿哥盏托(私藏),年代1332年。

元仿官花口盏,检测年代1348年

元代仿官桃洗(私藏),检测年代元至正1342-1360年

传世哥窑”的命名显然是历史性的错误。所谓传世是指代代相承,非经入土者。按此定义,传世哥窑就应该仍然是哥窑。可如今的“传世哥窑”却不是哥窑,而是另有所指。如果翻开十到二十年前的相关书籍图录,很早就有前辈专家指出“传世哥窑”实际就是官窑和修内司官(内)窑,是指“惟青分浓淡耳”中的淡者。“传世哥窑”的开片很独特,是碎裂直开片,无次生开片现象,与哥窑开片边缘呈多边和近锯齿状截然不同。“传世哥窑”的釉色泛青闪黄,釉层清澈,釉皮光亮,釉下气泡发育,口沿流釉而成紫口。而哥窑的釉色酥光,釉色浅淡而白或闪黄,釉面熔融初始状态,釉层乳浊,气泡不发育,釉面几无流动,口沿无紫口现象。“传世哥窑”的烧成温度要高于哥窑,“传世哥窑”的釉质也是烧制温度略高于哥窑的产物。近年来,“传世哥窑”与哥窑的混淆已经越演越烈,本质上看,“传世哥窑”与哥窑混淆也是一种新型的“官哥不分”现象。如2017年的北京故宫举办的“哥窑展”就是典型的指鹿为马的开始,此后“传世哥窑”和哥窑混为一谈的鼓噪已比比皆是,照此架式未来“传世哥窑”和哥窑混合一家亲将会是大概率事件,但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会是,葫芦和瓢总有一个在上面。

明景德镇窑仿官葵口盏(私藏),检测年代永乐九年。

明景德镇窑仿官窑钵(私藏),检测年代宣德元年(1426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观釉之前世今生
汝窑诸问题新考(三)
文庙官窑
审视宋代陶瓷款识探讨哥窑烧造之始原
宋代官、哥、汝窑烧造历史及窑系直证
“宋代五大名窑”只是文人附会的一个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