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苏治疗痤疮临证经验
《痤疮治疗经验》

今天晚上呢,向各位老师说一说我治疗痤疮的心得体会,欢迎各位老师拍砖,
在没有讲痤疮之前,先说一下我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呢,内科是中医各科的基础,只有内科的功底深厚了,其他的各科的治疗才能有很大的突破;
第二,皮肤科有特殊性,在于皮肤外在防卫功能有关,比如湿疹,急性期流水比较多,我曾经有个教训,用麻杏石甘汤汤治疗,后来呢引起水湿泛滥非常的重;另外,有蜈蚣虫类药来治疗疮疡,或者说全蝎,只要舌苔黄腻的湿热者一般属于禁忌范畴,这个一定要小心!又比如牛皮癣的治疗,很多的牛皮癣的后期呢,都会表现为舌淡,苔白,脉细弱,一派阳虚寒凝之象,但是呢,他那个皮肤皮损呢,还会出现红点或者***,至于这个时候,我经常用温阳的方法呢与来凉血解毒混用,就是寒热并用,这样呢就是治疗以后会容易复发,这个也是皮肤病非常的大的一个特点,
第三,我治疗皮肤病以脉象为中心,以经方为龙头,专病专药,画龙点睛。原来我是中医内科大夫,原来主要看心脏,肾病,肝病比较多,内科看的比较多呢以后,一个介绍一个,朋友啊,接踵而来,对于皮肤病也是比较多来找我的,特别是女同志,女青年,40多岁的都有,这个他们都看就是要求呢就是速度比较快,而且不容易复发,去年接诊了一个从英国回来的女孩子28岁,他她在英国治疗半年,因为这个痤疮啊,回来以后又在上海治疗量两三个月,治疗之后没有什么大的效果,满脸的痘印、痤疮包括结节,还有脓头都有,当时,和他的母亲交流了一下,我说,痤疮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是痘印呢,一时是治不了,她的母亲啊当时就哭了,我也是非常理解她,我说了,你不要着急,但是说不是一点把握都没有,可以治疗一段时间看看吧,总共治疗4个多月,痤疮全部消失,痘印消退八成,这个患者在上海帮我介绍了很多病人过来看,我们祖国医学对于痤疮的认识历史比较悠久,历代医家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诸病源候论》中:“湿热疹,上有滓如米粒者也。此由肤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而作之也”。五六十、六七十年代,以朱仁康朱老为代表的皮肤科泰斗,他们认为痤疮由于素体阳热过盛,加上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偏热,血热外蕴,气血瘀滞,淤滞于皮肤而成,代表方枇杷清肺饮;在七八十年代之前呢,就是那一辈皮肤病老专家呢,用的效果还是挺好的,而当今呢,由于缺少运动,贪凉、熬夜,特别是孩子阳虚的比较多,我这一次刚从福州出诊回来,正如古人所言:“乱世多热,盛世多寒”,所以痤疮总的病机是卫阳郁遏、阳虚寒凝。痤疮是一个面子工程,治疗非常有意义,所以就是我常用几个办法来治疗痤疮。第一个,外洗方:外洗方呢一般常用     生地榆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黄芩10g野菊花15g黄柏10g明矾5g,这个方法就是外洗,主要有痤疮红、肿有脓头的效果不错。在辨证,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证:第一个是冲任虚寒型,第二个是上热下寒型,就是龙雷之火上冲,第三个是肝热脾寒型,第四个是湿热壅结于三焦。第一个呢,冲任虚寒型,我常用温经汤,温经汤这个方,一般适用于形体比较瘦,体寒,特别是伴有内分泌紊乱的。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比较暗,有血块的效果特别佳。温经汤其实由吴茱萸汤、四物汤、桂枝汤、麦门冬汤加吴茱萸、阿胶组成。条文中叙述既有瘀、郁寒征象,又有虚热征象,是典型的虚实错杂,*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本,以温经散寒,祛瘀阳虚大发,兼清虚热。温经汤是温、清、补、消并用,在温补药之中,少佐寒凉药配之,温而不燥,辨证要点为脉弦细多见。温经汤在临床上见到患痤疮的孩子比较消瘦,问诊月经量比较少,舌淡苔白,脉弦细,手足非常冷,临床上选温经汤。第二个方:庆阳封髓丹,主要是龙雷之火上冲,虚寒在下,表现为面部痤疮有脓头,或面红,口干,但是手足较冷,舌淡苔白,两尺脉纤细或弱,或者寸关脉大,尺脉弱。第三种类型为肝热脾寒型,也是表现面部痤疮、口干、烦躁、胸胁胀或者乳房胀痛,月经量或多或少,或伴有血块,此方辨证要点主要为左右关脉不对称(其中很多老师讨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究竟是大便干或者溏,无论干或者溏临床上都可见,主要辨证是左右关脉不对称)一般表现左关脉弦滑,右关脉弱以这个比较多见,只要是口干的,以这两个****。柴胡桂枝干姜汤定方了之后如果合并有女同志带下的,白带多的合用当归芍药散,如果合并有大便干的,多用桂枝茯苓丸。第四个类型为湿热蕴结于三焦,这种表现为面部痤疮有脓头,或者结节比较多见,典型特点主要是黄腻苔,脉象可以濡缓或濡滑,这种多用三仁汤或千金苇茎汤化裁。关于秘方药,我各种辨证类型上都加用忍冬藤、虎杖、全虫。忍冬藤常用计量30~100,为金银花的藤有活血解毒、消肿散结之力,虎杖能活血通络,清热利湿。全虫散结消肿,对囊性痤疮有良效,一般3~10g,我一般喜用全虫跟徐长卿配伍,一般不会过敏。学习朱老的经验,痤疮日久血瘀凝结,草木之品一般不能深入,体内之邪一般可以选用虫类药,因其:“俾飞者升,走者能降,辛窜灵速,最能追拔深混气血之邪,搜剔络隧,松透病根”,特别是囊肿型,寒热胶着不去,每每在辨证的基础上加上虫类药,能收剃**。虫类药特点是多偏咸腥,腥能入络,咸能软坚,故能通络散结。囊肿型的或用四味软坚汤,即海藻、昆布、三棱、莪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则可加用穿山甲。外用可用疤痕散,即乌梅50g,五倍子50g,打粉,用醋调成糊状,晚上敷脸,对囊肿型效果比较好。
谢谢各位老师。

痤疮我在临床观察发现以寒证及寒热错杂证比较多,脉象主要为脉弦细或脉沉弱多见,也有左关脉弦滑肝火为主,右关脉较弱。
对痤疮的治疗我一般不考虑病名,一般是总体辨证,辨证基础上加上4味药(软坚散结汤)。

虚寒的脉象一般可见弦细脉,或两尺脉弱,或寸关脉大尺脉弱,或者以沉取无力为主,其他都是次要的。

龙雷之火,清热用温潜法,用砂仁、龟板、黄柏、甘草,另外所有的痤疮治疗中多加上忍冬藤、虎杖这两味药,效果较快。

寸关脉大,尺脉弱代表肝肾亏虚,虚阳上浮,或者真阳不能内走,阳虚。
我们判断疾病阳虚或者阴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脉象,不管脉象是弦大,弦硬或者弦紧的,只要是沉取无力的,基本上定为虚证。第二种情况是不管寸、关脉如何,如果尺脉较弱,也是定为虚证,在这基础上还要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尺直或者中来判断。

寸关脉大,尺脉细数的一般我选用山甲斛麦汤,常用于高血压病,下肢骨刺、骨质增生。如果寸关脉大,尺脉细弱无力的基本上考虑温潜,就是龙雷之火上冲比较多见,一般可以考虑黄连阿胶汤治疗。
冲任虚寒的症状与上热下寒的舌脉是有明显的区别。冲任虚寒引起的症状一般颜色较暗,手足较冷,以妇科症状明显,血块、量少、颜色紫暗,舌头紫暗,脉弦细或沉细者多见。如果上热下寒一般表现,面部症状比较明显,痤疮的颜色比较鲜红或伴有脓头、感染,伴有口干、口渴等症状比较多见。山甲斛麦汤寸关脉虽是弦大,但是沉取是无力的。王之光王老师也是脉学大家,研究也比较深透。

下面讲两个案例:
王某,女,23岁,2013-9初诊
病史:面部丘疹,伴有月经延后2年。
现病史:2年来面部反复出丘疹,月经来时加重,量少,经期延迟5~7天,颜色比较深,有血块。西药外涂治疗,效不佳。来诊见形体瘦,面部散在暗红丘疹,以口周、下巴多见。月经量少,延迟,手足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诊断:粉刺-冲任不调型
治法:温补冲任
处方:温经汤加味
     吴茱萸5g   阿胶10g   桂枝10g   肉桂5g
     红参10g   丹皮10g   麦冬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甘草6g    制附子5g  莪术10g
     益母草30g
                  10剂,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服用10剂以后,面部痤疮明显好转,脉象较前有力,继服原方治疗。
此患者共治疗一月余,面部痤疮全部消失,仅余少许痘印,后予以大黄蛰虫丸和益母草膏口服巩固治疗。

第二例此患者亦于多处治疗后效均不佳,来诊时痤疮以双颊部多见,面色暗红,伴有小结节,口干,大便干,舌苔黄腻,脉弦细滑。但患者月经正常。
辨证:湿热壅滞于三焦,
处方:三仁汤和千金苇茎汤,加忍冬藤、虎杖。
     杏仁10g   白豆蔻10g   砂仁10g   薏苡仁30g
     冬瓜子30g 姜半夏12g   通草10g   竹叶10g
     滑石15g    桃仁10g    黄连6g    忍冬藤30g
     虎杖15g
   此患者治疗20余日,舌苔基本上转淡,面部痤疮明显好转,未完全消退,后患者脉象转为左关脉弦滑,右关脉弱,复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配桂枝茯苓丸加减。又治疗1月余,面部痤疮全部消失。
在临床上我见面部痤疮这4种类型比较多见,治疗起来比较顺手,每年基本上治疗五六百例到一千例左右,是我这边研究组的主打病种。
最难治的是结节及痘印,痘印的消失,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加用穿山甲,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传一刻】第10期:徐苏
徐苏老师讲《痤疮治疗经验》 2015-01-20 星期二
(学习笔记)痤疮治疗经验谈。作者:徐苏
1双管齐下治粉刺 // 2徐苏治痤疮
小建中汤配方与临床运用,小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徐苏:治疗痤疮的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