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生焦斑病

花生焦斑病




   简 介 
  异名  花生叶焦病、花生枯斑病、花生早斑病。
  病原  落花生小光壳Leptosphaerulina crassiasca (Sechet)Jackson & Bel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危害  严重时田间病株率可达100%。在急性流行情况下可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大量叶片枯死,造成花生严重损失。
  分布  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茎和果针。
  (1)叶片:通常先从叶尖开始发病,少数从叶缘发病,病斑呈楔形或半圆形,由初期褪绿渐变黄、变褐,边缘深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变灰褐、枯死破裂,状如焦灼,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子囊壳。叶片中部病斑初与黑斑病、褐斑病相似,后扩大成近圆形褐斑。该病常与黑斑病、褐斑病混生,有明显胡麻斑状。在焦斑病病斑内有黑斑病或褐斑病或褐斑病、锈病斑点。
  收获前多雨情况下,该病出现急性症状。叶片上产生圆形或不定形黑褐色小渍状大斑块,迅速蔓延造成全叶枯死,变黑褐色,并发展到叶柄、茎、果针上。
  (2)茎及叶柄:病斑呈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渍状,上生小黑点。 
病原物 
    (1)形态:①子囊壳。褐色,近球形,孔口有短乳状突起,直径60~120微米,内含8~20个子囊。散生在寄主表皮内,开始半埋生,后渐露出。
  ②子囊。初无色透明,卵形至袋形,无侧丝,成熟时黄褐色,大小(50~80)微米×(25~55)微米,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③子囊孢子。椭圆形,浅褐色,具1~2个纵隔和3~4个横隔,隔膜处缢缩,大小(22~37)微米×(10~16)微米。子囊孢子在子囊内排列不规则,
  (2)特性:该菌生长温限8~35℃,最适28℃。 
侵染循环 
    (1)菌源:病原以子囊壳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
  (2)传播:遇适宜条件释放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至花生叶片上,萌发芽管直接穿入花生叶片表皮细胞。后病斑上产生新的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进行再侵染。子囊孢子扩散高峰在晴天露水初干和开始降雨时。
  (3)发生时期:病害在田间发生较早,通常在花生花针期即可发现。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据观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
  (2)环境:高温高湿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
  (3)栽培:田间湿度大、土壤贫瘠、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适当密植,播种密度不宜过大。②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③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参见花生褐斑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花生焦斑病如何防治
花生病害识别与病虫防治
加强苹果褐斑病的防控,警惕爆发
苹果褐斑病
苹果6大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和技术
【植保栽培管理】杨梅褐斑病的防治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