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诗品》学习笔记

《二十四诗品》学习笔记

 我喜欢欣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不但欣赏精彩的词句,更注重品味作品的意境,一篇好文带给我的享受不亚于一曲美妙的音乐。但长期以来,只凭直觉和爱好感知,到底如何好却说不出所以然,以引发共鸣的程度来衡量,以别人的评价为依据。读了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象在大型景区旅游时找到一个专业导游,对今后阅读赏析作品,将有明显的指引功能。《二十四诗品》是一篇著名的诗风专论,独特的美学思维,对于“品”的描述形象生动。作为意境的分析领会,诗、词、歌、赋乃至散文都有参考价值。初接触时,感到深奥难懂,看了散班的两篇心得后,我静下心来反复诵读,慢慢地似有所悟。自知要一下了解全部24种诗风甚难,因而,先选出其中感受最深的,作进一步理解。
  司空图是晚唐时期的诗人兼研究者,其后诗坛有了很大发展变化,不可能包罗全面,如喜庆,呐喊,言志,哲理,恋爱,幽默等都没有提及。再者,他有着强烈的庄老倾向,过于强调守静笃,无欲无求。对清淡沉逸的阴柔美情有独钟,占了十品,而刚阳美的只有四品。既有局限性,就应学而不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所归纳的意境,能帮助我们从美学角度感受作品的气质,不是拿来套用的固化模式,而且,诗文是活的,不会仅仅局限于其中的某一种。创作时,意境是出自内心,发于自然,不刻意做作,因人因时因环境,从实际出发,有主动性,不象平仄韵律那样,要严格遵守,对号入座。

  下面是二十四品描述摘录,读后,我按自己的理解,先粗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雄健豪放,感情激烈,属刚阳之美(四品);二类是淡雅清柔,疏旷沉逸,属阴柔之美(九品);三类是中性的,而且有着各种技法,结构等因素(十一品)。为便于对照消化,把相近的放在一起。归成七组排列,用其原来序数而参差排列。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8.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12. 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19. 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2.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6.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16. 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15. 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22. 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23. 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1. 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4.沉着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3.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9.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7.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10.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8. 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4. 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11. 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17. 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13. 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20. 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24. 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雄浑(1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腓是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浑是自然之道的状态。健,君子自强不息也.。环是门框上下两横槛之洞。枢是门的转轴,得环中可旋转自如。“超以象外”为虚,“得其环中”为浑。作者明确了“体”“用”这两个范畴,内心自强不息是体,屈伸变化为用。写作时随顺自然,才思会来之无穷,使得作品会由内而外地透出雄浑之气。反观现实,人们往往舍本求末,只在表面上注重雄浑的词句。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的第一品,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整体之美;2、自然之美;3、传神之美;4、动态之美;5,超乎言象之外,蕴含无穷的意味。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述五美皆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达到雄浑的办法,是写作时进入忘我的境界。且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开始展现高风怒号的景象,诗人穷困、潦倒、老无力,受南村顽童欺负。到晚上,屋破又逢连夜雨,一老一幼,彻夜无眠。满纸辛酸!如果诗人就此打住,则最多为沉郁之作,令人同情叹息。但诗人进入了忘我境界,想到还有千千万万象自己这样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全诗之要旨,犹如平地一声春雷。只要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自己死不足惜,有此等悲悯之心,是真正能舍身取义的豪杰。通篇文字自然通俗,平凡中透出雄浑气慨,使读者大受震撼。可见,雄浑不一定非要有“怒发冲冠”这类壮词,重要的是“真体内充”,否则,仍是苍白的。
  ()、豪放(12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洞悉造化则无滞窒,有大荒山那样吞吐日月之势。内心进入“道”境,元气充沛,则外表自有狂放之态。这就是说,前提条件是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雄浑正是豪放的环中。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的壮阔气象,乃来源于本体内之“真力弥满”,在这种诗中,万象都可任其驱使。前招日月星辰,后引凤凰,早晨,赶着六鳌牵引的飞车到太阳升起之处濯足,这些描述来自屈原的《离骚》,何等浪漫豪放!
  辛弃疾是豪放风格的典型诗人,开创了词坛“稼轩体”。且看他的《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轮秋月又大又圆,闪耀着金光,像刚磨好的铜镜那么晶莹。我对月举杯,向广寒宫里的嫦娥发问:“我为了收复国土倾尽全力,却遭受排斥打压,岁月无情,头发都白了,今后该当如何?”突然,我元气充沛,豪情满怀:要乘风飞腾,遨游万里长空,饱览下面的壮丽山河。我还要进入月宫,砍去遮挡月亮光明的桂树,这样,人们就会说:哟!月亮变得更清明光洁了。
  再看步东坡韵的:《水调歌头 谢赵昌父秋水之约 》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
  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
  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
  酌酒援北斗,我亦蝨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
  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我向往浩瀚的宇宙久已,适才梦见自己飞上青天,抚摸那洁白的月亮,陶醉俯仰间,世上不觉已过千年。有客仙象屈原那样驾着鸾凤飞来,在云端与先贤李太白、苏东坡相遇,大家相约到高寒的天宇遨游,我有幸置身其间,参与这次太空之旅。以北斗为酌,豪饮美酒,痛快地小声歌唱:“我的身体如睡眠般安宁,精神则异常奔放。象鸿鹄一再攀升高空,宏观地看清了宇宙的天圆地方”。正要继续唱下去时,好梦却突然醒了。我推开枕头思索:人世间的事情也象月亮那样,有着由亏到全这种循环吗?心里无比怅惘。幸而有知己可以倾诉,隔着秋水遥望月亮,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
  《将进酒》 体现了李白酒后的豪放,使人产生对饮的冲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悲慨(19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宇宙变化之无情,时光飞逝。如果身处沉沦的世道,即使你雄才大略,也对抗不了势之所趋,只能抚剑叹息,浩然弥哀。将此情寄托于“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由此,便产生悲慨的意境来。
  仍以辛弃疾《水龙吟 再登建康赏心亭》来领会: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辽阔的楚天秋色无边,大江东去,远处天水交溶,万无际涯。举目远眺,那层层叠叠的远山,象美人头上的玉簪,螺髻,仿佛都是在“献愁供恨”。夕阳下,深秋西风阵阵,大雁群群南飞。声声哀鸣中,“江南游子”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就是个飘零的孤雁。看看腰间佩戴的宝刀,纯粹是装饰,根本派不上真正用场,不由得悲愤地拍打亭上的栏干,可惜的是,根本无人理解我此刻的心情。晋朝的季鹰,在秋风时节,因思念鲈鱼味美便弃官回家乡。现在国难当头,我岂能象他那样潇洒?三国的许汜,只知买地置屋,怎有颜面去见刘备这位胸怀天下的英雄呀!光阴流逝,风雨无情,“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最令我悲愤的是空有报国才志不得施展,再闲置下去,便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唉!有谁理解同情我?呼唤红巾翠袖来擦拭英雄的热泪呵?
  
  再看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深秋,诗人孤独地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如果是一般人,登高眺望三峡的壮丽景色,都会欣喜激动。但是,由于满腹悲凉,所览之景,苍茫中渗透着一股忧郁之气,一开始“风急天高猿啸哀”就定下了悲慨的基调。随后渲染肃杀凄凉的秋景,看不到边的林木,树叶在秋风中萧萧地飘落,望不到头的江水,(载着无限愁绪)奔腾而来。接着,诗人道出自己长年漂泊,疾病缠身的困境。历尽艰辛,白发满鬓,本欲借酒浇愁,可穷困潦倒的他,又因病刚戒了酒。一层比一层沉重,收结在万般无奈中。
  再看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可以想象这么一组电影镜头:萧瑟的西风中,诗人怀着沉重的心情,骑马在荒无人烟的古道上慢慢走来(显然不是旅游者,而是迁客),赶了一天路,马已经累得摇摇晃晃,一如瘦病的马。沿途所见,尽是“枯藤”、“老树”、“昏鸦”等悲凉景象,夕阳西下时,终于见到前面溪水上有一座小桥,桥那边有一户人家。飘零的游子更是触景伤情,苦苦思念着遥远的家乡和亲人,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便足以催人泪下。
  悲慨的意境同样强调以真实的感情为基础,没有内心的悲苦,不可能“触景生情”,更不可矫情做作,无病呻吟。
  (四)冲淡(2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者论述这一品时,推崇庄老哲学至极端,他要求回到婴儿般的纯素状态,无知无欲,昏昏默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触及这种微妙。要进入到“道”的境界,内得阴阳和合之气,外如孤鹤独飞。无论是《兰亭集序》的“惠风和畅”还是《归去来辞》“的风飘飘而吹衣”,都象是到冲淡的竹林中取得一支美竹而归。冲淡之境全在神会,不落形迹,若有似乎形迹东西,刚一把握,便是过于执着而相违了。过犹不及,此说似乎令人无所适从,写诗怎能等同于修行?
  我的理解是:必须淡泊以明志,起码要有素静的追求,才可实现冲淡。一个在名利场中打滚的人写淡泊诗,只能是惺惺作态,堆砌词句,就象潘金莲为武大郎戴孝,素衣裹艳服那样虚假。至于“饮之太和”,实质是保持平衡的心态。一个情绪异常激动的人,无论如何在字面下功夫,也写不出淡泊诗的。但是,品读则不然,淡泊诗有助于冲淡热血沸腾者的温度,使烦躁者冷静,恢复理性。
  雄浑的诗风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冲淡是一种出世的状态,其深层蕴涵着恬淡之美。比如图画虚一点更有空灵之美。陶渊明、谢灵运、王维等人的诗最体现淡泊,王维人称“诗佛”,作为当时画坛泰斗,对于如何构建空灵之美,自有相当心得。且看他的作品:《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还有司空图本人的《酒泉子》“旋开旋落旋成空,把酒黄昏祝东风,且从容”等等,放声读着读着,自然体味到诗中的空灵意境。
  ()、典雅(6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雨淅沥沥地下着,这本是令人心烦的天气,但“佳士”则不然,他坐在四周长满修竹的茅屋里,把一壶春酒,慢酌赏雨,悠然自得。雨后放晴,他走出屋外闲步赏景,蓝天白云,幽鸟戏逐,欢歌和呜。接着,他置琴于绿荫之下,面对飞瀑抚琴吟唱。落花无言,这位“佳士”如采菊之渊明那样淡泊。如此描写,比简单的“淡”加进典雅的内涵,人们自然更喜欢读。
  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 赋松菊堂》: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
  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
 
  水潺湲,云澒洞,石嶐琮。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陶渊明不但最爱菊,在住所也遍栽松树。是谁如此用心,使他当年的风味重现在此山中?住在这里,我扫集落花美美地品尝,然后捧着《离骚》读了一遍又一遍。清晨,柱杖踏霜在周围散步,此时繁星已经隐去,皎洁的晓月独自挂在天空。池塘里荷花密集,清溪流水潺潺,山洞飘出霭霭雾气,路边有奇石,尖峰和孔洞凹凸有致,玲珑剔透,风景秀丽如画。在《松菊堂》内,我调好素琴,准备米酒招待访客,作诗吟唱,大有渊明古风。这里的青山巧妙得令人惊奇,在正面看分明是连绵的高岭,转到侧面,看到的则是巍峨嶙峋座座的山峰。处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不但可以写出精妙绝伦的诗句,而且会经常涌出新的灵感来。
  这样的描画,一如上面所述的意境,的确典雅。
  刘禹锡的《陋室铭》也因其典雅而为世人传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室雅何须大,信矣哉!
  (六)、清奇(16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作者也用场景形象表述:一位不修边幅,透着自然俊美的高士,在山中“步屧寻幽”,山上长满娟秀的松树,下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沙洲上复着白雪,对面停着一艘小渔船。天空碧蓝,一尘不染,他悠闲地走走停停,欣赏周围的景色。内心之清奇脱俗,如破晓时之孤月,又如深秋之爽气。
  乍一看,和典雅描述的意境几乎一样,仔细分析,区别在于前者是享受自然之优雅举动,后者是融入自然之清奇脱俗。
  看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炎夏,我脱帽除髻,披散头发,只穿件睡袍闲卧,窗户完全敞开,全身完全放松。太阳下山了,月亮渐渐升起来,池塘映着月光,倒影使人以为月在水中。微风除除,送来令人陶醉的荷花香。竹叶上凝结的露珠有节奏地滴落水池,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时我多想弹琴呵,可惜知音不在,只好作罢。此情此景,我非常怀念故人,希望他半夜能在梦中出现。
  在闲适松弛的情况下,享受夏池月光、荷风清香、竹露清响。由欲取鸣琴到感怀知音,到宵劳梦想。构思清奇脱俗。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都有此特色。
  
  (七)、自然(10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自然就在你我身边,只要善于发现,俯拾即是,不必他求。花开花落,岁月更替,适应客观规律就著手成春。自然赋予的事物才恒久,凭人力强行操作者,必定以失败告终,因万物都是自然平衡的。自然的意境,就像隐士雨后闲步,采拾偶见的苹草那样轻松随意。
  “自然”是古代文学创作最理想的审美境界,景物自然地展开,人事自然地发生,情感自然地流露。不自然的作品令人不舒服,外表如何包装都得不到好评的。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隐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舟行于月夜江中,与山水浑然一体,如自然造化之涌现,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
  再看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在终南山北面,上午遥望蓝天下的峻岭,顶上的积雪浮在云彩之上,极其壮丽。下午,树林表梢反射着太阳的微光,趁着凯凯白雪,色泽分外妖娆。最后诗人以感触之笔作结:到了晚上,城里必定因积雪而更加寒冷了。仅三句,就把终南山的雪后美景逼真地描绘出来,写景和抒情都给人予非常自然之感。这是祖咏参加科举的应试之作,命题规定五言六韵,共十二句。但他只写这四句就交卷,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主考官既欣赏又惋惜,问他为何不继续写完十二句?答曰:“意尽矣”。 虽然落榜,但诗却广为流传。不为功名而画蛇添足,成为后世美谈。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也是典型的自然之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偶然来到山乡,前面有一间低矮的小茅屋,紧靠着流水淙淙的小溪,溪边长满碧绿的青草。信步过去,听见茅草屋内传出吴侬软语,还微带着醉意,原来是一对白发老夫妻说着互相关切的话。有个年青人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应该是老夫妻的长子,另一个年龄较小的,正在屋前空地上编织鸡笼, 最调皮可爱是那个小儿子,只穿一件肚兜,自顾趴在溪边,捧着莲蓬边剥边吃。
 
  寥寥数语,和谐的田园生活很自然地呈现出来,使人倍觉亲切。
  (八)、寄情
  这是我学了13精神品和20 形容品之后,作了很大取舍而产生的笔记,主观因素较多,与原文出入较大。我最喜欢读寄情的文,而自己写时总不注意,很想在笔记中注重突出。24品中又无对此品专述,惟1320相近,投机取巧一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俱似大道,妙契同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犹注灵魂于景,有着极强的生气。否则,铺陈死物一堆耳。君不见同是一条江水,可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可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旷达;可以是“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慨;也可以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相思情。写秋天,可以是“金秋”“气爽”的喜悦;也可以是“悲秋”“肃杀”的凄凉。全因寄情而异,全靠寄情而具有感染力。
  典型的是: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登临黄鹤楼,寄情于景而作,已去,空余,不复返,空悠悠,历历,萋萋,日暮,何处?最后是面对烟波江面的无限乡愁。由于情景交融,一气呵成,自然,宏丽,使人读后受到强烈感染,产生共鸣,为历代推崇之作。难怪其后李白登楼,观此诗,只提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掷笔叹服。
  异曲同工的还有辛弃疾的《 金陵驿 》: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九)、旷达(23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人生苦短,在有限的人生,欢乐又比忧愁更短。何不喝酒,悠闲,赏花,融入大自然?酒后柱杖踏歌而行,把世俗的功名利禄置之度外。这样,就能像陶渊明那样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像南山那样傲立于世上。这是一种生活态度,陶渊明是典型的旷达。
  且他的《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生活在市井,却不受车马的嚣喧,何故?精神上疏远争名夺利的世界,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清静。现在,我每天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就看到秀美的南山,早晨,山上飘着迷人的烟霞,夕阳西落又是一翻景色,成群的归鸟令人心旷神怡。融化在自然之中,我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内心充满喜悦。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时,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了。“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笑傲风月”,自由自在地与山林,鸟儿日夕相伴,这时的心境,的确不是语言文字能描述清楚的。
  再看辛弃疾的《鹧鸪天 睡起即事》:
  “水荇参差动绿波,一池蛇影噤群蛙。
  因风野鹤饥犹舞,积雨山栀病不花。
  名利处,战争多。
  门前蛮角日干戈。
  不知更有槐安国,梦觉南柯日未斜。”
  午睡醒来,大有诸葛亮“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淡泊宁静感。看看池塘,风吹绿波,水荇参差,象水蛇一样晃动,青蛙被吓得不敢吱声。由于风大,饥饿的野鹤不停地跳舞,山栀根为积雨所腐,已开不了花。门前有只蜗牛在爬行,触角一伸一缩,触氏蛮氏可能正在那里大战呢。名和利是引发争斗不断的原因,我没有兴趣到槐安国追名逐利,更不会作南柯美梦,安安稳稳地睡大觉,醒来后,仍是烈日当空。
  辛翁在一连串的描述中,很自然地传递了休闲,旷达的意境。
  (十)含蓄(11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以自然为基点,文尽而意有余。
  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诗中未有一言及怨,而失宠宫女的深沉幽怨、无穷哀思,已尽显在言词之外。
  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以含蓄著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霄之夜,花灯五光十色,仿佛是东风吹开了千万棵树的鲜花,又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变成阵阵星雨。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醉人的香气充满大街,悦耳的音乐四处回荡。天空中圆月晶莹剔透,大地上鱼龙彩灯飞舞。游女云鬓戴满饰物,说笑游玩,走过之时伴着幽香阵阵。我对花灯、音乐、游女都没有一点兴趣,只是在人群中焦急地到处寻找我的心上人,但怎么也找不着。当我目光离开人群,不经意回头之间,却见到了苦苦寻觅的她,对!就是那位远离狂欢喧闹的人群,独自站在一角残灯下的佳人。
  对繁华场景的极力渲染后,以心上佳人含蓄地表示自己反对投降路线,不同流合污,忧国忧民而不醉生梦死的品格。我很自然想起“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转载)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意解·自然(2)语译
刘京闻 二十四诗品
浅析山水诗自然意象空间延伸和情感内蕴
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