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魂的呼吸与舞蹈

1.音乐是灵魂的呼吸和舞蹈。这个灵魂是物之为物的本质。物的本质沉睡在它的日常琐事之物。像沉入水底的古船。只是由于艺术,尤其是音乐,它们才苏醒过来,浮出时间的水面。万物脱离了引力的束缚,打开了自我封闭的世界,吐出了诗性的语言。这就是精神,是灵魂的呼吸。它悄无声息地穿越了万物彼此的界限,或者说,万物彼此在呼吸中融解于对方,所有的存在者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这个家,就是万物彼此亲切而温柔地相互归属与相互拯救。而这种归属与拯救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瞬间与永恒之间的互化,它在一种确定同时即是不确定的形象之间摆动,缠绕,切近或远离,所以,它又是一种舞蹈,回应着人对世界的忧心与向往。物质定律在此遭到了失败,因为它相对于人的灵魂来说永远是不充分的。或者说,正是在这种舞蹈和呼吸之中物质定律才找到现身的契机。

2.对于一个终有一死的人来说,命定地在尘世上经历着自己的轻狂与沉默,失望与艰辛,经历着他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只是他并不明白这一切的意义与奥秘,它们作为某种偶然的美丽或残酷的真实被需要着或拒绝着。之后,在某个瞬间,我们不知其然地转回头,有一个熟悉的声音把一切都送到自己的面前,为此,我们深深地被感动了。原来,一个有死的人的早已化于时间中的东西并没有消失,那些失落的爱与希望、痛苦与悔恨得到世界的宽恕与接纳,并因为这种宽恕与接纳而获得了尊严与价值,这是一种普遍的、不朽的自由意志,它只为人的灵魂所具有,印证着和保护着个体的孤独与伟大。有死的个人总是沙化在时间的平庸之中,人最缺少的是存在的依据和尺度,也就是说,人在现实生活世界中无法直接为自己的存在作证。相反,由于人很多时候得不到回应,人的唯一性及其巨大牺牲淘空了存在的意义,他的情感与执着慢慢消散于无形,似乎来到世间是本无根据的某种偶然,生存于世间仍然找不到自己,也就是找不到那样的一个世界,在其中他能够看到自己。于是,人在世间的存在被置于虚无之境。它的直接后果有两个,一个是麻木,一个是自杀。宗教、哲学、艺术都是这种境况的产物,也是这一境况的思考者。音乐把一个属于我们的世界送还给我们,这一还送是音乐的本质,它不为人争取在现实中没有得到的东西,而是告诉人们,我们的损失与缺憾相对于人生的意义与自由来说微不足道,我们已经在对爱与苦难的理解与付出中建立了唯一性的、普遍性的人生根据。

3.音乐作为灵魂的呼吸与舞蹈,它是一种吹拂,是人的自我相遇。我们会走近一个建筑,一个雕塑,一幅绘画,用眼睛阅读诗篇,然而,音乐却直接走进了我们的耳朵,我们的心。在音乐里,我们被包围着,被融化着。生命的自然节奏被唤起,有意无意抑制心底的渴望与激情突然被释放出来。看不见摸不到的旋律与和声把自己的身世变得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好像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世界,看到自己的梦想与愿望,第一次确认横在心头的永恒之物。所有的艺术都不是一种强制性的东西,因为它本身就是我们的一部分。而音乐把艺术的非强制性变成一种非对应性、非确定性、非直接性的东西,它需要有死的个人自愿地与之遭遇。也就是说,音乐本身是开放的,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没有质量,没有确切的意义。它游荡在一切存在者中间,但不直接选择它的听众;它游荡在一切命运中间,却不轻易为之俯首。反过来说,只有当我们从中听到属于自己的身世时,我们才算听到了音乐。此时,音乐是一种吹拂的风,只有有死者独特的人生阅历才能使他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把它变成人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对人生意义的再发现。所以,音乐的唤醒其实是有死者的自我复活,人仿佛听到自己对自己的召唤。这样看来,音乐不能告诉人们什么,是人们在音乐中自我呼唤。音乐不可能像语言和图像那样,把一个确定的形相和意义(当然诗的语言不这么简单)告诉人们,它在非对应性、非确定性和非直接性中把自己唯灵化了,这种唯灵化就是音乐作品提供出来的与自己、宇宙,与伟大灵魂相遇的可能通道。

4.我们一般会说,有时候音乐能勾起对往事的回忆。然而音乐在这里真的只是相当于某种记号或符号吗?好像人们正是通过它的索引功能才顺利打开了某个记忆的盒子一样。但是,即使音乐有这种功能,也不是主要的。我们知道,索引本身不参与索引指示的事物的构成。被索引事物永远停留在自身之中。如果说音乐只是某段往事的索引,应当是指当时发生着一些事情,然后,偶然地,恰好有某一段音乐在播放,事后再听见那段音乐时便勾起了对那些往事的回忆。其实,记忆是什么,到现在都是一个谜。不过有一点很清楚,记忆总是对记忆的再造。我们不可能复制过去,也不可能重新生活在过去。我们总是重新言说和编码记忆。通过什么呢?通过谈话,写作,故地重游,等等。而音乐是一种对记忆的特殊再造。不管当时发生的事与那段音乐有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在回忆中,我们是通过那段音乐来想象以往的,音乐不再是与往事无关的代码,而是回忆之所以可能和必要的关键构成。音乐所揭示的意义和形象的不确定性给任何记忆再造创造了逻辑上的可能。一段音乐有意无意地把往事,以及关于往事的情感体验和想象都保留在了它的特有的旋律与曲调之中。反过来,正是那些往事给人的深刻感受把一段音乐的不确定变得确定下来,变得与特定的意义与场景相关联。往事与音乐在记忆中相互构造着,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仿佛那段音乐就是一道闸门一样,一旦开启,一切都回到了从前。音乐与其他途径对记忆的再造不同之处在于,音乐以它的自由本质能够复活和加深往事中的一切心灵的感受与迷醉。它不是解释的,不是形态的,而是扑面而来的,直接对心的俘获。回忆在音乐中才获得了它的色彩与味道,音乐在人的身世中才为自己取得固定的家园形相。有时候,为了往事而重新创作音乐,这是音乐发生的途径之一。

5.人们运用色彩来描绘世界,通过语言来命名世界,其实都是对世界的再造,或者干脆说,人们总是试图通过艺术,通过精神把世界变成“为我”的世界。人与自然、宇宙间的距离通过有限的实践是无法根本弥合的。而无法弥合的距离对人总是一种威胁,就是说,人们对于完全外在于自己的东西有一种恐惧和不安。人必须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家园才能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和存在的确定性。宗教与自然科学其实就是在做同样一件事,只不过,宗教直接把宇宙说成是由神创造的,人与万物都是神的创造物,它们就处于一个本性相通的共同家园之中。科学正准备探索整个宇宙以找到生命存在的终极价值。宗教的信仰逐渐被科学驱逐,而艺术以精神的力量,以它的作品形式,直接把宇宙纳入到精神的王国。在艺术中宇宙是可能理解的,并且与人有一种说不清的亲近关系。而音乐,把作为空间的宇宙全部抽象到它的时间之舞中。宇宙在音乐中失去了重量、质量、色彩、味道,这些对人造成限制的东西被音乐剥夺了。或者说,宇宙被重新复活在一种灵魂的空间里。在那个空间里,并通过那个空间,宇宙不再是冷漠的,陌生的。它变得幽远,空寒,或者崇高与广阔。即把它变成了美。美是有死的人回归宇宙家园的最短路径。

6.音乐是对命运与宇宙的真切感应与回应。在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是真实的,它的真实不是复制与模仿,而是以人的方式表达的对命运与宇宙的自由态度。它以生命的节奏来推测万物的奥秘。它以共鸣的方式联结一切存在者。但是,音乐的无限性正是它的限度所在,音乐只是灵魂的呼吸与舞蹈,我们还不能用它直接去宇宙与人生中立足。这是一种可以借助的力量,一种启示。有限的个人应该从中汲取语言与概念的原形,甚至思想原形。音乐是生活开在自己上的一处最深的源泉之一。

7.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是一门需要回应和欣赏的艺术,海德格尔把这个叫做艺术作品的保存,这是艺术作品存在的根本条件之一。对音乐的回应与欣赏有几种方式:一是对情感与自身身世的重新确认。这种回应就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再评判,在一定意义上,音乐是人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动力。这一点文学也能做到,只不过文学无法对这种意义与价值形成典型的记忆,就是说文学给人的冲击很容易过去,并且容易抽象化,而音乐本身虽然抽象,但它一旦形成记忆,就变成立体的具体的事件,并且由于它的内在释义空间的广大,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人提供持久的、新鲜的东西。二是思想的形成。音乐不是思想,也不是非思想。它是流动的、自我变幻的东西,人类可能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使命与道路,也可能在其中陷于犹豫与不确定。但是,思想根源于生活的冲突与宇宙的神秘,音乐在本质上正是对它们的思考与综合。关键就是看人如何在一种音乐中按照需要与能力从中汲取养料。音乐给出的思想不是现成的,它由被卷入音乐中的思想者的天赋与感受来决定。三是舞蹈的配合。先有音乐还是先有舞蹈这件事一直争论不休。但是,现在看来,音乐已经存在了,人们在音乐中跳舞,体会某种节奏中的自由感,体会人与万物的统一。四是音乐对其他艺术的催生。比如音乐对绘画和诗歌的影响。五是音乐对某种行动的鼓舞。比如运动员进行曲,战争动员音乐。

8.音乐允许释义,但音乐的本质只有在人与音乐的遭到中才能被体会到。音乐永远在解释之外。音乐永远是一个奇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向军:挖掘你本性所渴求的东西——读马可·奥勒留《沉思录》摘录
既然宇宙万物都会消亡,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舞动之美
音乐为什么是舞蹈的灵魂?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
灵魂之舞不一样的夜晚 #舞蹈使我快乐 #音乐 #舞蹈
跳舞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