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国门的农民非遗传承人:工地上每天用烟盒纸抄英语

42岁的李学民,是河北省邯郸市沙窝木旋第十一代代表性传承人。一张古老的沙窝木旋床,一根被常人视为“柴火”的柳树根,在李学民的巧手下,被制作成一只只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木碗。或许你以为他是一个靠手艺吃饭的手工艺人,事实上,他平日里靠在工地打工为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为沙窝木旋的传承人?他又经历了哪些故事?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沙窝木旋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学民,走进沙窝木旋。

李学民家称得上是沙窝木旋手艺人世家,爷爷是这项传统技艺的拥有者,父亲尽管没有从事这一行,但对沙窝木旋有着浓厚感情。2012年,李学民从家中找出三张已经闲置多年大旋床,从此便对木旋技术痴迷,先后师从李家栋、程今庆、萧顺清等村里的老手艺人,仅仅花了2年时间就掌握了这门技艺。图为李学民参加各类展演,售卖产品并不是最重要的,推广沙窝木旋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如今,只要是圆形木头,李学民就可以用木旋技术制作出20多种木制品。图为李学民供奉鲁班,此鲁班非人们所熟悉的战国鲁班,而是沙窝村隔壁村子一位赵姓明代木匠,据传这位木匠匠心独到,技艺精湛绝伦。

沙窝木旋技艺拥有500多年悠久历史,清末时期每年外销的木碗高达40多万只。随着李学民对沙窝技艺的不断研究,他开始利用网络对这项古老技艺进行宣传。如今,在他的努力下,沙窝木旋走出了国门,先后在美国、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展出,受到外国人的热烈追捧。

图为李学民受邀参加的国际文化交流时,获得的荣誉证书。

沙窝木碗选材为柳树根,寓意吉祥深远。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分离的意象美,喻示女儿长大要离开父母了,“柳”’通“留”表达了娘家人难舍情意;木碗是根做的,喻示小夫妻成家后不要忘根,饮水思源孝顺双方的父母和长辈;另外根还有生发旺盛之意,喻示小夫妻以后可以开枝散叶多子多女,后世昌隆。木碗器形采用的圆形喻示小夫妻以后的日子圆圆满满的。图为李学民将柳树根锯成圆且直的圆柱形,以方便制作木碗。

沙窝木碗的制作是在一张高一米六的木旋床上完成的,需要手、脚、眼、心同时进行,对制作者的要求甚高。

木旋刀具共有四种,需要根据需求不同变化刀具。

古老的木旋床发出声音,木屑的清香迎面扑来,李学民聚精会神,专注于手上的木碗制作。

不一会儿,木碗的雏形就出来了。每每到国外展演,外国人都对中国这项古老的套旋技艺赞不绝口,“其实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木旋技术,各有不同,咱们的是套旋,最省材料。”李学民骄傲的说。

将木碗从旋床上取出,再细细雕琢细节,力求完美。

一个个精美的木碗就这样诞生了。曾经沙窝村木碗设备制作和木碗制作技术从不外传,即便有人想模仿,都以失败告终。

此前,仅有初中学历的李学民自学诗歌、民谣、视频等形式宣传推广沙窝木旋,自称“只干体力活的人,被逼出来了一身本领。”如今,为了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传播木旋技术,他又走上了自学英语的道路。

因为常年在外地工地打工,没有学习英语的氛围和材料,李学民就用工友抽完的烟盒包装纸书写英语对话。同时,他还每天在群里和朋友们练习英语口语。如今,他已经可以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木旋技术和车床了。

尽管已经是沙窝木旋艺人的优秀传承人,李学民还是坚持不断地寻找这项技艺的老前辈,积极向他们请教。图为李学民拜访一位81岁的手艺人,无奈对方已经外出赶紧,他只好吃了闭门羹。

如今,秋收已经结束,李学民收拾行李准备外出打工,他感叹“沙窝木旋是个好手艺,但不能养家糊口啊!”在韩国、日本,人们依旧坚持用木碗吃饭,中国的木碗历史底蕴深远厚重,却逐渐远离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李学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沙窝木碗重新摆上人们的饭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老技艺的坚守:沙窝木旋
纪录片文案整理
聚焦东博会林木展:85岁老木匠现场展示木碗套旋
沙窝古老木旋技艺
★152种烟盒
收藏的这些烟盒,大家认识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