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瀑水涧

瀑水涧今日景象

青州城西南隅,仰天山路以东,有一条南北向的深涧,名曰瀑水涧,亦曰石子涧、石井水,是南阳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云驼劈三山。瀑水涧因“瀑布、石井”壮观景象而闻名于世,是青州山川形胜之首,曾有青州八景、青州十景之美誉。历代文人皆赋诗歌颂,赞不绝口,成为青州山水名胜,人文景观。然而,这一著名景观,“石井瀑布”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建造的,它在何处,至今却是一个谜。有幸,元魏期间,伟大的地理历史学家郦道元在其所著《水经注》中详细记载了瀑布石井的景况。人们才知道这是一处极为不平凡的地理山水胜景,从而引发了后人无限遐想和赞美,但只是一片想象而已,却不知其真情。瀑水涧的“瀑布石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奥秘。经实地考证,这一“瀑布石井”原来是西汉时期,广县城东门外的一座坝桥。瀑水涧是广县城东的一条天然护城河,它高深四丈有余,水从南山奔涌而下,水流湍急。而广县城东门又处在齐莒古道上,这座坝桥也是齐莒驿道上的驿桥。这座古坝桥、古驿桥,到底是怎样建成的?

 广县城自古是齐莒古道上的重要城池,它始建于何年代,已无证可考,但齐莒古道所建年代却有史可证。公元前821年,即周宣王七年,齐厉公四年,为防楚国、鲁国的侵犯,齐国在其南部与鲁国交界处,筑建了中国第一座长城,名曰“齐长城”。战国时期,又重修加固。它西起泰山,沿泰沂山脉蜿蜒东行,绵延在泰沂山脉之上,直至东海。自古有西镇泰山,东镇沂山之说。齐长城建筑宏伟,所谓“西至济(济水),东至海”,全长千余里,横贯“三齐”,为齐国之南界。《管子》云:“长城之阳是鲁国,长城之阴是齐国。”齐国是姜太公的天下,姜太公有大功于周王朝,而且,姜齐与姬周世代有姻亲关系,周宣王的皇后就是齐侯姜姓之女。为加固齐国的边防,宣王七年(前821年)派冢宰兼太保樊侯仲山甫率众赴齐,帮助齐国筑建齐长城。《诗经·大雅·烝民》诗,非常形象地记述了这件事:“仲山甫远行祭路神,四匹雄马壮又猛。征夫出动快如风,总怕任务完不成。四马飞奔蹄声响,八只铜铃叮叮当。大王命令仲山甫,修筑长城去东方。四匹雄马奔如飞,八铃喈喈声相随。樊侯赴齐筑长城,盼他功成早回归。吉甫作歌来相赠,和和美美如清风。山甫在外思乡里,以慰其心颂其功。”

 在修筑齐长城时,为了南北通行方便,遂保留修筑了一座关隘,它就是沂山上的大岘关,今称穆陵关,这是齐鲁两国间留下的唯一南北通道,从此,便有了从齐国临淄通往莒国的齐莒古道。齐莒古道沿线所经驿站是:齐都临淄、淄河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司马文正公……熙宁末(1077),余夜宿青州北淄河马铺……”)、普通(见《嘉靖府志》)、岔河驿桥(在北阳河上。明·冯琦《题中丞思亲楼》诗曰:“五龙深锁桥边水,百雉斜连郭外山。”)、洋溪桥(在广县城北,南阳河上)、广县城、角楼驿(在今角楼村,西汉广县城东门外,有汉井)、柳泉驿(在今七里河村,明称牛秀铺。《山东省古地名辞典》载:“柳泉县,汉立柳泉侯国,遗址在青州市益都城南七里河村。晋·隆安三年(399)慕容德攻广固,平原太守杨豁戎柳泉,即此地”。)、赤涧、石沟河、骈邑(今临朐城)、伴冢、蒋峪(均见《嘉靖临朐县志》)、穆陵关、莒国。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小白,就是沿这条古战道,在鲍叔牙的保护辅佐下避难莒国。齐襄公被杀,齐国大乱,齐国大夫高傒、国子抢先暗中将公子小白从莒国接回,也是由此古战道径大岘关、柳泉、广县城再回到齐国,在高傒、国子、鲍叔地拥立下成为第十六代齐国国君。就是在这次古战道上公子小白被管仲暗射一箭,而桓公小白却不记“一箭之仇”仍重用管仲为相,成就春秋第一霸主大业,名垂千秋。

 齐桓公三十年(前656),齐国联合赵、燕、魏、卫等国,出兵几十万抗楚,跨越大岘关,迫使楚军败退,仍是走的这条齐莒古道。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临淄城陷落,齐国失去七十余城。齐湣王在莒地被楚将淖齿杀死,湣王之子齐襄王法章逃避莒地。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破燕军于即墨,光复齐地。大将田单仍沿此战道过大岘关(今称穆陵关)经柳泉、广县城,迎齐襄王回齐国临淄,从此齐国亡而复兴。

  《晋书》载,晋·隆安三年(399),慕容德亲率大军并携带四万民众,由河南滑台东进齐地,先经略沂山之南,后跨越沂山大岘关,北伐广固。幽州刺史辟闾浑镇守广固城,并“遣平原太守杨豁戎柳泉”。杨豁驻兵重镇柳泉城,在这条战道上阻止截击慕容德大军的北进。南燕国时的柳泉城还是这条古战道上的军事重镇,有重兵把守。此时,广县城虽已消失,但古驿道路径未改,因广固城时期的齐莒古道,仍穿过广固大城,因古驿道未变,所以,瀑水涧上这座坝桥仍是齐莒古道上的驿桥。

 《南史》卷一载:东晋义熙五年(409)六月,超失大岘关,刘裕大军兵分两翼进伐临朐。超遁还广固。刘裕大军沿古战道经柳泉,再跨越瀑水涧上的坝桥,至广固。六年(410)二月丁亥,屠广固,南燕国亡。

 由上述历史事实可知,齐莒古道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而瀑水涧上这座坝桥却是必经之地

 公元410年,刘裕夷广固。青州刺史羊穆之筑东阳城,为青州、齐郡、临淄县三级政府之治所。从此,齐莒古道东移至东阳城内。瀑水涧上的古坝桥因驿道东迁而废弃。坝桥完成了它驿道上的历史使命,变成了纯粹的瀑布,八十年后的元魏时期,这一壮丽的景观仍保留完好,幸亏被郦道元记在了他的《水经注》中,才幸运地保存了这段青州历史文化的积淀,否则,它将永远被历史所淹没。

 关于元魏时期坝桥瀑布的壮观景象,《水经注》载:“……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北流入阳水(今南阳湖)……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这段文字是说,洪水从南山滚滚而来,跌落在三面环石,高深四丈(古代一匹等于四丈),宛如井筒的石井之中,恰似“水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洪水从高空跌落,发出巨大轰鸣震耳的声响,在峡谷中久久回荡,溅起雪白翻涌的波涛浪花,滚滚澎湃而下,状如洪河,北流直下南阳河(今南阳湖)。此情此景,足以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亦在冲击着郦道元幼小的心灵。这群孩童顺瀑水涧畅游北下,来到水深宽广的南阳河中,他们把脱下的丝绸裤子,扎紧口,吹足气,当做救生圈放在身下,横穿过河。这是多么幸福、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

 千年的瀑水涧石井瀑布胜景,四丈多高深的瀑布和石井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建造的?“三面积石”的含意是什么?有何隐情?从《水经注》文中可知,“井际广城东侧”,乃井在广城东侧的深沟大涧中,即它在广城东侧的瀑水涧中。瀑水涧是从云驼劈三山聚水而下冲刷而成的深涧,其深度一匹有余,古代一匹等于四丈,并且有余,四丈多也够深了,在这深涧中为何有“三面积石”的石井?瀑布与石井有何关系?既然是积石,绝非天然形成,显然是人工垒砌而成。人们为何要垒砌这个瀑布?是为了观景吗?当然不是。经过详细考证,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团。原来,广县城是因地而异所筑,是把瀑水涧当做城东的护城河。城东门外有这么一条四五丈深的大涧,给通行带来了极大困难,在东门外怎样修桥?四五丈深的峡谷大涧,两岸陡峭,建滚水桥不行;如此之深,架木桥需用木桩立柱,大水从高山急流而下,夹杂大量石块,用木柱也不行。这个东门外的桥梁是怎样修建的?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在城东门外的深涧中垒筑了一道既高又宽的拦水大坝,这个坝墙本身就是一座最坚固的石桥。坝墙将山上冲下来的石子聚集在坝前,越聚越坚固,因为满沟都是石子,故名曰“石子涧”。为了坝墙的坚固,便在坝墙后面加固了两道石墙,这两堵又厚又高的石墙,将坝墙牢牢地顶住,这便形成了“三面积石”的“石井”。为何不写四面积石?可见,“石井”并非人们想象的饮水所用的水井,这是郦道元形象的笔法描写而已。它是三面约水一面出水的“三面积石”所形成的井状建筑。犹如城墙垛子一样,是加固坝桥而垒砌,并非是井。湍流的山水从四五丈高的坝顶飞奔而下,跌落到“石井”中,“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闻名两千年的瀑水涧景观,原来竟是西汉广县城东门外的一座坝桥,也是齐莒古道上的一座驿桥。

 这座坝桥瀑布到底在何处?它必定是在广县城的东门外。广县城的东门在何处?城东门位置的选择有四个原则:其一,必须在山际较为平坦的地带,因为这是驿道,驿道即官道。其二,因为广县城东是四丈有余的深涧,即瀑水涧,必须选择瀑水涧最窄的地方,筑桥容易。其三,不能偏离原来的齐莒驿道太远,基本在原来驿道的位置处。其四,选择地质结构为石质性地层,这样能保证两岸不易冲毁,永远保证驿桥的坚固稳定性。今九龙居小区西侧靠瀑水涧部分,古称此处为石子岭,是石质性结构。石子岭北首便是纯土质结构,在瀑水涧东崖石质结构与土质结构交界处,即今瀑水涧桥东首北侧,立有一跽姿胡人石俑。《青社琐记》载:“俗有所谓放牛小厮者,石像也,横卧于瀑水涧迤北坡陀间……”由此可知,跽姿胡人石俑是立于“瀑水涧迤北坡陀间”,时过两千年后,胡人石俑已经向南斜卧成了一具横卧的石俑,今八十岁的年长者皆记忆犹新。瀑水涧旁的跽姿胡人石俑就是东门外驿桥的见证者,证明胡人石俑的南侧就是瀑水涧上的驿桥。根据这四个原则,城东门的位置,也就是驿桥的位置,应选择在跽姿胡人石俑的南侧。众所周知,驿道上的驿馆多设在城门附近,经考证,今角楼村就是西汉年间的驿馆,它在广县城东门外的驿道上,驿馆内设有马铺、食宿生活的房舍等,驿馆内必须有井,这是重要条件,人、马离了水不行,角楼村内有用汉砖砌成的水井,解放后尚存,这是驿馆内的实物证据,角楼村是由驿馆发展而成的,历史上的驿站大都发展成了村落,像淄河店、普通、柳泉(今七里河村)赤涧等皆是。由于角楼驿馆的存在,这个驿馆必连着城东门,换言之,广县城的东门就在今角楼村的正西,这个位置恰在今瀑水涧桥附近。这就是当年坝桥瀑布遗址位置的定位。

 公元311年,青州刺史曹嶷将广县城改建为南阳河以北的广固城后,虽然广县城没有了,但齐莒古道尚存,这座坝桥仍是齐莒古道上的驿桥。广县城消失后的一百年间,这座坝桥又起到了什么作用。由广县城改建为广固城后,广固城存活了一百年,这一百年正是东晋十六国混战,互相争夺广固城的年代,光大的战役就有六次之多,屠城、杀伤无数,最后被刘裕夷为平地。每次战争都逃不过连接广固城的驿道,而驿道上的这座坝桥又是必经之地,它在每次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便可想而知。换言之,这座坝桥不但存在,而且经常不断地重修、加固,以保证战争的需要。所以,八十年后,郦道元仍能看到坝桥的原貌。

 直到公元410年刘裕夷广固,青州刺史羊穆之重建东阳城后,因齐莒古道东移至东阳城内,这座坝桥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虽然不再是坝桥,不再是驿桥,但它却留下了这一壮观的石井瀑布,成为青州的一大人文景观,成为后世历代文人赞颂不完的胜景。然而,又有谁会想到这一壮观的瀑布曾是两千年前广县城东门外的坝桥和齐莒古道上的驿桥?广县城被毁180年后,郦道元亲眼看到的却是一壮观的瀑布,仍高深四丈有余,可知坝桥有多坚固。因有“三面积石”的“石井”,故郦道元称其为石井水;因有高深一匹有余的急流瀑布,故称其为瀑水涧;因在坝桥之前堆积了大量石子,故名为石子涧,南阳河上这条支流的三个名称皆源于这座高大的坝桥。通过郦道元的记述,可知,在元魏时期,尚有广县城和广固城的遗址残存。但却不会想象到这一石子瀑布,曾是当年广县城东门外的的一座坝桥。而到1200年后的宋朝,人们已看不到坝桥瀑布的痕迹了。虽然后世历代文人不断的赋诗赞颂瀑水涧,所抒怀的却不是庐山真面目。

石涧冰帘旧貌

 从历代文人的笔下看广县城东门外这一坝桥是何时消失的,壮观的瀑布胜景又是何时不见的。西汉时期的这座坝桥、驿桥,自公元410年后废弃不用,至元魏,郦道元第一次对其作了详细地描述,因是郦道元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亲身体会,是真实写照,可知,百年之间,这一坝桥尚属完好,只不过变成了纯粹的瀑布而已。然而,从郦道元的描述,我们发现郦道元和他的好友“郭、金、紫、惠”等所畅游的瀑水涧,远没有南阳河的水大,也没有南阳河的水深,此处的南阳河解放前仍水深三丈。郦道元他们这些光腚顽童在瀑水涧是畅游,而到了南阳河,他们却不敢畅游,而是将各自的丝绸裤子吹足气,浮在身下,当做救生圈,赶快游到对岸。郦道元他们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瀑布、石井”的壮观场景。这一事实说明,瀑水涧的水并不太深,没有大危险,他们畅游的很愉快。正是这一壮观的景象,撞击了郦道元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山水的热爱,才尽其毕生之力,留下了旷世巨著《水经注》,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地理、历史学家。是青州的山水之美造就了这位伟大的人物。宋代抒怀瀑水涧的文人不少,如黄庶、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有石子涧诗作。黄庶诗云:“宾吏亲携涧底行,潺湲风递似相迎。”明清抒写石子涧的文人数不胜数。当今,青州市正在整治修复瀑水涧景区,这是一件众人所望的大喜事,能否依照郦道元所描述的情景重建新的“瀑布石井”,再现庐山真面目,青州百万人拭目以待。

《东方花都》杂志 2016.6.NO.2 总第二十三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岭红岩碑关索古驿道游
关岭——花江大峡谷、滴水潭瀑布、落叶潭瀑布、霸凌河大桥(1)
走兴国山水(十四) 寻瀑龙潭角
婺源行(五) 魅力彩虹桥
黄山与滕州城的记忆
春日里少不了山间野趣,莆田这个山村是画家的写生胜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