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子才随园史话

袁子才随园史话
《业外杂谭录:袁枚食色及其他》之一
陈存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在香港《大成》等杂志上刊发的连载文章,曾收录在作者的论文集里,没有出版过单行本。作者在业医之余,兴趣广泛,交游广泛,藏书多,见识多,文笔勤,往往能将自己的游历和见识水乳交融地融为一篇通俗而又耐读的文章。本书详细考证了三个古人:徐福、袁枚和光绪皇帝,集中记录了在四个地方的游历:日本、韩国、英国伦敦和中国澳门,或于纪行中穿插考证,或于考证中复原古人,或于怀人时点缀旧事,或借旧事以抒发感情,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纵横开合,妙趣横生,人情、世故、学问、文采兼备,读之如饮醇酒。
  
袁子才随园史话
  
  近时的人,对清代有“风流才子”之称的袁枚(子才),极为熟悉,我在《女性酷刑缠足考》一文中,曾经说过袁子才喜欢缠足女子,他在南京小仓山上筑的“随园”,楼台亭阁,极饶园林之胜,自称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故址,但经我考证出来,纯属附会。他对于“食”深有研究,著有《随园食单》一书。对于“色”,姬妾成群,还有姣童之好。至于他收录的女弟子,人数甚众,而且将她们的作品,附刻在他的诗集中。他寿至八十二岁,我以心理卫生的观点,来对这位“风流才子”作一番分析。
  中国历代对人物的记载,往往为死者作传记,作诔文,或是墓志铭,或是神道碑,都是颂扬备至,即使有什么劣迹,也本隐恶扬善的美德,不着一字,这已成为一种通例,很少有例外的。然而,我读了司马迁的《史记》,发觉他写史的笔法,往往对善良的人,有良好的记载,对荒淫无道的人,他却秉笔直书,毫不隐饰。第一篇《五帝本纪》,就指出“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蚩尤为最暴”。写《秦始皇本纪》也指出他“焚书坑儒”、“偶语弃市”,笔下毫不留情,这才是史家应有的公正态度。到了近代,风气虽为之一变,但是读一些过去人物的史事,总是说好,不着一句坏话,因此看不到这些人私生活的真实情况。
  我年轻时练习书法,对赵之谦(叔)的字最是倾服,后来看《越缦堂日记》,作者李慈铭对赵叔的不道德行为、私生活放荡不羁尽情揭发,我就起了反感,从此不学赵叔的字,改临赵松雪体。所以我认为《越缦堂日记》的写法,也有春秋之笔的意义。
  至于袁子才在近代史上的记载,也多到不可胜数,我现在把各方面所记的综合起来,写述如下:
  
才子身世,铜鼓桃花
  袁子才是个倜傥不羁的风流才子,擅长诗文,有相当的才气。中进士后,仅仅做过三任县官,为时不过十年,即告退隐。其时他在南京已筑随园,广收女弟子,时人讥之,而子才则不改其乐如故,著有《随园诗集》,传诵至今。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他本人是很清寒的出身,父亲和叔父游幕远方,替人家当幕宾。袁子才的祖母和母亲也都很有才学,姑母嫁给姓沈的,丈夫早死,一直住在娘家,她看见袁子才很聪明,就时常教他念些诗书文章。在他七岁那年上学,他的父亲在外边没有钱寄回家,他的母亲就替人家做针线,维持全家的用度和供给袁子才的教育费;袁子才有一个妹妹叫袁机,号素文,比他小三岁。
  当时的读书人都要学八股文,准备将来参加考试,可是袁子才对这种死板板的文章,是深恶痛疾的,总不肯去学。他二十一岁时,他的叔父袁鸿在广西巡抚金那里当幕宾,他特地到广西去看他的叔父。袁鸿看见这个侄儿已经长成,心里非常高兴。那位金巡抚听说袁枚来了,就叫他来相见。那时外面的铜鼓正咚咚地响着,金巡抚立刻就出了个题目,叫他作一篇《铜鼓赋》,袁子才一挥而就,金巡抚看他笔下来得这样快,甚表诧异,再把他的文章细细一看,真是字字珠玑。
  乾隆元年,朝廷正要开“博学鸿词科”,这次的考试,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参加的,要得到各省的行政长官的推荐,才能应考。各省的长官都把当地的人才报了上去,每人多半推举三四个,或者四五个不等,只有广西的金巡抚,仅报了袁枚一个人的名字,不过,应考还须要以八股文考试,所以在这次的“博学鸿词科”的考试中,袁子才落第了。此后他也学学八股文。到了二十四岁那年,再参加会试,终于中了进士。
  那时北京有一个名伶叫做许云亭的,眉目姣好,很得一班风流文人的赞美,可是许云亭对袁子才特别重视,在朋友的宴会上见了一面之后,第二天竟亲自造访,从此他们就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从前伶人都有应召赴宴的陋俗,许云亭也不例外,和袁子才的关系当然更为接近了。
  袁子才考中进士那年,和一位王家小姐结了婚,这是他的父母从小给他定下的,当时袁枚真是少年得意,在京城锋芒毕露。后来袁子才被派在江苏做溧阳和溧水两地的知县,小有成绩,就被调为江宁知县,江宁即是后来的南京,范围既大,地方又富裕,袁子才仗着他的聪明才智,很弄了一些钱。
  袁子才在江宁县任上,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一封信,那封信送到手里,就有一股花粉的香味送进他的鼻子里来,而且信上的笔迹又是那样的秀丽,一看就知道是女人写的,他连忙把信抽出来一看,末尾署名是“桃花”两个字,他想:“哦,原来是她。”
  原来桃花正是溧阳的一个妓女,从前袁子才在溧阳的时候,对她非常欣赏,桃花立刻就成了有名的红妓女。桃花红了之后,不免就要自抬身价,普通一些的人她率性就不加理会了,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当袁子才在任的时候,她有这么一位得力的护花使者,那些人虽然怀恨在心,却也不敢拿她怎么样,但到袁子才调到江宁去了之后,桃花便失去了靠山,这群人就来设法报复她,竟把桃花关到监牢里去了。桃花从来没有吃过这种苦头,眼前又没有一个人可以救她,想来想去,还是只有写了一封信给袁子才,把自己入狱的经过诉说了一番,请他援救。
  袁枚看见这封信写得凄苦万状,刚好溧阳的新任知县和他又是最好的朋友,他就写了一封信立刻派人送去,请那位新任知县照顾桃花。那位县太爷知道袁枚风流成性,接到了信,果然就给她从轻发落,把她从监牢里放了出来。
  袁子才说情的信写出去之后,心里还天天惦着桃花的安全。有一天,他正坐在江宁县衙门的大堂上问案,忽然外面送进一封文书,拆开文书一看,只见信上仅疏疏落落地写了七个字,就是:“桃花依旧笑春风。”袁子才看了这句诗,知道是那位溧阳知县给他的回信,那就是说:“桃花的事已办好了,你放心罢。”
  
不恋官场,懂得享乐
  袁子才在江宁,公余之暇,便邀集一些文友到家里来喝酒、吟诗。他的文才原是众人所恭维的,他每次审理案件之后所写的判决书,都是些很有趣味的骈体文章,所以当地的文人,如知某日宣读一份判词,必先争着把它抄录下来,互相传阅。
  按说在江宁知县任内,他应该觉得很得意了,可是他却不脱文人放浪形骸的习性,总觉得做官对他是件很拘束的事,便称病辞职,在家里休息了一段时间。不久,朝廷又派他到陕西去当知县,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接到他父亲逝世的噩耗,他就请假回家守制去了。接着,他又因为母亲年事已高,需要他在家侍奉,从此以后,便不再出来做官,逍遥自在地在南京的小仓山下修筑了一座房屋,颇极庭园之盛,称作“随园”,和他的母亲住在里面。
  袁子才有好几个姨太太,生的都是女儿,一直到他六十二岁那年,才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阿迟。
  袁子才是一个懂得享受的人,他在闲居的时候,除了游山玩水之外,还讲究饮食,他曾写过一本食谱。他又特别喜爱女孩子,许多富有文才的女子都来拜他为师,因此有“随园女弟子”之称,这种行为曾引起当时一班卫道者的愤怒,他的朋友赵翼(云松),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几句说:“结交要路公卿,虎将亦称诗伯;引诱良家子女,娥眉都拜门生。”也反映了当时人对他的看法,他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自得其乐。袁枚活到八十二岁才死,他这一生算是享尽园林的清福了!但有许多行为,是难以得人同情的,虽然恭维他的人也有,但诋毁他的只怕比称颂他的人还多呢!
  袁子才为官仅十年许,他的诗虽然写得很好,但是我多看了几种有关他的记载之后,发觉上面所记仍然有“隐恶扬善”之嫌,特别是他任江苏省江北的溧阳和溧水两个穷乡僻县,百姓都是清苦得很的,只有江宁比较富,为官不过十年余,由一个穷士,一变而成为富室,自奉甚奢,又建“随园”,自称园址即是大观园故址,引起我不少反感。
  
经营随园,牵强附会
  袁子才有一部《随园全集》,在他这部书中,附有《随园诗话》,原刊本不列卷数,其中有两句话说:“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又有一段在诗话中查出,原文如次:
  戊辰秋,余初得隋织造园,改为随园,王孟亭太守,商宝意、陶西圃二太史,置酒相贺,各有诗见赠。西圃云:“荒园得主名仍旧,平野添楼树尽环,作吏如何耽此事,买山真不乞人钱。”宝意云:“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盖其时余年才遇三十故也。惟孟亭诗未录,只记“万木槎绿到檐”一句而已,嗟乎!余得随园之次年,即乞病居之,四十年来,园之增荣饰观,迥非从前光景,而三人者亦多化去久矣。
  在这一段文字中,证明一个穷书生为官十年,三十岁即造园退休。后来“红学”研究,虽在清末已很流行,但作者何人,那时考证还未曾发动之前,当然有人信以为真。如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蒋又笙《小说考证》也附和其说。因此,当时有好多笔记辗转刊载,竟然确信随园即是大观园故址。
  我为了访寻随园故址,曾经到过南京小仓山,是在南京郊区,只见麦田千亩,除了少数农舍之外,一无遗迹可寻。据当地父老说:“此处漫山遍野,几代以来从未有过宏伟的园林。”我即发觉袁子才说的话,大有夸张欺人之嫌,因此我想到袁子才出身贫穷,可能从前是住在小仓山一所茅屋,所以他就用“小仓山房主人”别署,后来的随园是在金陵县城另外购地建造,仍辟一室,沿用小仓山房的斋名。
  到了近年,红学大盛,考证的人不一而足,有些人考查出来,“大观园”是在清代的北京,因为《红楼梦》中贾宝玉走出大观园,北京有许多街道名称,到民国时期还有沿用着的。我见到两本书,指出大观园是在北京,原文如下:
  一、《旧京闲话》:“后门外什刹海,世传为小说《红楼梦》之大观园。”
  二、《燕市贞明录》:“地安门外,钟鼓楼西,有绝大之池沼,曰什刹海,横断分前海、后海,夏植荷花遍满、冬日结冰,游行其上,又别是一境。后海清醇王府在焉。前海垂杨夹道,错落有致,或曰是《石头记》之大观园。”
  现代又考证出来,曹雪芹即是“南京织造”曹寅(字幼青,号楝亭)的孙子,曹寅著有《楝亭诗集》,早故。长子接任三年,后由次子接任,生雪芹于织造署中。[ 作者按:南京织造署原址,即是戴季陶任考试院院长时的考试院址,在南京城内,这个考试院我曾经去过,因为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即是抗日胜利之后,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全国中医考试,入闱出考题是由典试委员丁仲英老师、谢利恒老师及南京名医张简斋等主持的,典试委员共有八人,每人出题八条,共有六十四题,由司法院监考官抽出若干题,作为这一届的考题,题目经司法院密封,分发给南京、上海、广州、四川、台湾等省市,不料张简斋出的题目,用的是《内经》原文,而将两句字句颠倒了,好多应考者无法着笔,后来有人把《内经》原文查出,才知道这题目是出错了,典试委员都着慌起来,照清朝规例,考试官出错题目,要受重大处分的,幸而民国时期并无规定如何处分,谢利恒老师用快邮代电,要我快速到南京,因为我是东南区襄试委员,所以我也到考试院住过两天,把这一件事弥补过去。]
  我在考试院内,遍走各处,觉得南京织造公署地方并不大,同时我就想到身为皇室的织造官,即是京中派到外面去的特任官,所以想到《红楼梦》中说的大观园,只是小说家言,一会儿说大观园在金陵,一会儿描写的又全是北京的街名,究竟是不是有大观园,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袁子才竟然说随园即是大观园,可谓匪夷所思!
  
雍正夺权,隋园易主
  隋园究竟是什么来历?隋赫德究竟是什么人?我查得故宫博物院所存奏折档案,及《故宫周刊》第八十五期的记载:隋赫德为满洲人,擅武术,与皇四子雍正为幼年时同伴。雍正本来没有做皇帝的指望,由于康熙预定传位于十四子。后来因为雍正夺权,私自在宝殿匾额后所藏宝盒中,窃改遗诏,才得到皇位。将登基时,雍正已布下了许多武夫,武功都超人一等,隋赫德亦是其中一人,后来雍正委派隋赫德到南京坐镇,隋氏先购置了一座花园,名为“隋园”。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时驻南京的特务,官衔是“江宁织造”,只有他能事无大小,不经朝廷大臣,直奏康熙,当时他也知道继位康熙的是皇十四子,常有贡品先示结好,因此雍正认为曹寅是附和他十四弟的,所以雍正登基之后,借着人参价格不符、所造龙袍褪色,将他撤职抄家,在北京故宫存有档案。那时曹寅已死,由他的儿子曹继任,原文如后: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谕:“着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家产。”随后,又由新任江宁织造隋赫德奏报细查曹房地产及家人情形,并感谢雍正皇帝将曹所有田产房屋人口“特加赏赉”的“浩荡天恩”。雍正六年七月初三日。
  另外有一个奏折,查出“曹家住房十三处,共计四百八十三间”,“地八处,共十九顷零六十九亩”。
  如此看来,隋赫德所接收的房地产数量甚大,想来隋氏对他自己原有的隋园已不在乎了,因此把隋园出售。袁子才得到了这个小小的园子,成为新业主,袁子才毕竟是文人,所以将“隋”字改为“随遇而安”的“随”字,就高雅多了。
  附带再讲一句,曹家得到抄家的结果,与《红楼梦》中贾家的抄家一模一样,不过他没有把真正抄家的原因说出来,而且与曹寅多年合作的李煦,不仅被抄家,最后只落得孤身流放到“打牲乌拉”,受尽冻饿折磨而死。足见曹雪芹的《红楼梦》,还隐藏着真正的事实,所谓“贾”府,乃是真假之假,也不能说它完全是“小说家言”的。
  
有图为证,此乃随园
  我在日本买到的《随园集》中,附有随园图一幅,却非今时石印本、铅印本所有,附于《小仓山房诗集》中。上有袁子才孙儿袁祖志的题字,今录如后:
  先大父尝曰:余身后得保随园三十年,余愿足矣。迨咸丰癸丑(1853),粤贼陷金陵,园亦被毁,溯距先大父以嘉庆丁巳年(1797)弃养,阅岁几一甲子,虽在天之灵,奚可无遗憾。而兰亭已矣,梓泽邱墟,抚今追昔,能无兴废存亡之感乎!从兄竹畦,曾写园图,颇不失庐山真面,兹将旧稿付之手民,既以长留当年之陈迹,且足为异日工师之粉本矣,岂仅资卧游已耶?丙戌暮春,祖志识于海上。
  查此丙戌年,为光绪十二年(1886),此时随园早已于太平天国侵入南京时全部毁灭。
  从前豪富之家,有了钱先造住宅,后筑花园,而袁子才的随园,不但有住宅、园林,而且还包括先茔在内,所谓先茔,即祖先的坟墓。
  我看了这幅随园图,大门既不像大观园前面有两个出名的石狮子,而里面的厅、房、亭、阁,计算一下,只有二十五六处,较大观园的构造小得多。[ 按:《红楼梦》一书,初时都是手抄本,原书只有八十回,后来高鹗续写成为一百二十回,大观园完全是虚构的境界,不知由何人开始依着书中所写的意境,绘成一幅大观园全景图,但以袁子才的随园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比,只能算是小巫之见大巫了。]
  记得四十年前,那时我不过二十六七岁,上海南市城东女学的杨校长,与我家是世交。他的女儿杨令小姐擅绘事,曾花十年时间,做成了一个大观园模型。她这个模型不像现在用纸,用火柴木,或塑胶片,她完全是用磁、石、瓦、砖刻成细小的实物,连一草一木,都像盆景中用的一般。有时在城东女学大厅中公开展出,因为地位要占到二十四张方桌面那么大。后来有一位美国人,见到了这个模型,欢喜赞叹,出美金一万二千元购去,先从南市搬到法租界,假座法国总会展出,我因为世交关系也从旁协助。我看了模型中的两个小型石狮子,赞美不已,杨小姐说:“若是依照书上大观园的图来推断,连二十四张方桌面还摆不下去。”这句话我听入耳中,至今未忘。
  《随园诗集》和《随园诗话》不分卷,我在《随园诗话》第七十三页上查出一条如后:
  隋织造园,隋名赫德,其园即曹家籍没之产业,一部分拨归隋赫德者;袁枚购入后,乃改名“隋园”也。
  看了这一条文字,所谓“随园”,原是一个姓隋名赫德者所有,袁子才从他手上买下来,姓隋的与曹雪芹家抄家有关,但此园是否即是大观园?或许大观园本来是虚构的?都未能确定,袁子才在诗话中竟直指他的随园即是大观园,未免言大而夸,不足凭信!
  
精于饮馔,是大食家
  在上海,我有一部《随园全集》,是石印的,内有《随园食单》达四册之多,到香港时没有带来,又在此地再买一部,却无食单,原来书商任意删节,徒有全集之名,而无全集之实。最近我到日本去买书,倒见到《随园食单》,但是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乾隆壬子随园老人自刻本,一种是日本一位女子大学教授中山时子等编译的,由柴田书店出版,现将两种书的书影附刊于后。
  从以上书籍中看出,《随园食单》初刻本,是附在全集中的,究竟全集有多少页,无从查考。单是《随园食单》部分,已达一百七十二页,字体雕刻甚精,出版的年月是乾隆壬子年[ 按:乾隆五十七年,亦即1792年] ,刻这样的巨大书籍,可以想象得到花的钱不在少数。而且从前人刻诗集文集,都是自己花钱印来送人的,那么,这位“风流才子”所费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古人说:“食色,性也。”本来一个人是有与生俱来的食色之性,讲究饮食,也无可厚非。但是袁子才写的食单,其内容之丰富和充实,可以说所有食谱书中,他的一本书是特别的,看来他食必精,而且不惜金钱和时日,厨师厨工亦必人数众多,挥霍之大,可想而知。今将食单中分类的十四类名目列举如后:
  一、需知单:先天须知,作料须知,洗刷须知,调剂须知,配搭须知,独用须知,火候须知,色臭须知,迟速须知,变换须知,器具须知,上菜须知,时节须知,多寡须知,洁净须知,用纤(此字在广东则用“献”字)须知,选用须知,疑似须知,补救须知,本分须知。
  二、戒单:戒外加油,戒同锅熟,戒耳餐,戒目食,戒穿凿,戒停顿,戒暴殄,戒纵油,戒火锅,戒强让,戒走油,戒落套,戒混浊,戒苟且。
  三、海鲜单:燕窝海参三法、鱼翅二法、鳆鱼、淡菜、海、乌鱼蛋、江瑶柱、蛎黄。
  四、江鲜单:刀鱼二法、鲥鱼、鲟鱼、黄鱼、班鱼、假蟹。
  五、特牲单:猪头二法、猪蹄四法、猪爪、猪筋、猪肚二法、猪肺二法、猪腰、猪里肉、白片肉、红煨肉三法、白煨肉、油灼肉、干锅蒸肉、盖碗装肉、磁坛装肉、脱沙肉、晒干肉、火腿煨肉、台鲞煨肉、粉蒸肉、熏煨肉、芙蓉肉、荔枝肉、八宝肉、菜花头煨肉、炒肉丝、炒肉片、八宝肉圆、空心肉圆、锅烧肉、酱肉、糟肉、曝腌肉、尹文端公家风肉、家乡肉、笋煨火肉、烧小猪、烧猪肉、排骨、罗蓑肉、端州三种肉、杨公圆、黄芽菜煨火腿、蜜火腿。
  六、杂牲单:牛肉、牛舌、羊头、羊蹄、羊羹、羊肚羹、红煨羊肉、炒羊肉丝、烧羊肉、全羊、鹿肉、鹿筋二法、獐肉、果子狸、假牛乳、鹿尾。
  七、羽族单:白片鸡、鸡松、生炮鸡、鸡粥、焦鸡、捶鸡、炒鸡片、蒸小鸡、酱鸡、鸡丁、鸡圆、蘑菇煨鸡、梨炒鸡、假野鸡卷、黄芽菜炒鸡、栗子炒鸡、炸八块、珍珠团、黄芪蒸鸡治痨、卤鸡、蒋鸡、唐鸡、鸡肝、鸡血、鸡丝、糟鸡、鸡肾、鸡蛋、野鸡五法、赤笃肉鸡、鸽子、鸽蛋、野鸭、蒸鸭、鸭糊涂、卤鸭、鸭脯、烧鸭、挂炉鸭、干蒸鸭、野鸭团、徐鸭、煨麻雀、煨鹌鹑黄雀、云林鹅、烧鹅。
  八、水族有鳞单:边鱼、鱼、白鱼、季鱼、土步鱼、鱼松、鱼圆、鱼片、鲢鱼豆腐、醋熘鱼、银鱼、台鲞、糟鲞、虾子勒鲞、鱼脯、家常煎鱼、黄姑鱼。
  九、水族无鳞单:汤鳗、红煨鳗、炸鳗、生炒甲鱼、酱炒甲鱼、带骨甲鱼、青盐甲鱼、汤煨甲鱼、全壳甲鱼、鳝丝羹、炒鳝、段鳝、虾、虾饼、醉虾、炒虾、蟹、蟹羹、炒蟹粉、剥壳蒸蟹、蛤蜊、蚶、蚌螯、程泽弓蛏干、鲜蛏、水鸡、熏蛋、茶叶蛋。
  十、杂素菜单:蒋侍郎豆腐、杨中丞豆腐、张恺豆腐、庆元豆腐、芙蓉豆腐、王太守八宝豆腐、程立万豆腐、冻豆腐、虾油豆腐、蓬蒿菜、蕨菜、葛仙米,羊肚菜、石发、珍珠菜、素烧鹅、韭、芹、豆芽、茭、青菜、苔菜、白菜、黄芽菜、瓢儿菜、菠菜、蘑菇、松菌、面筋三法、茄二法、苋菜、芋羹、豆腐皮、扁豆、茄子、王瓜、煨木耳香菌、冬瓜、煨鲜菱、豇豆、煨三笋、芋煨白菜、香珠豆、马兰、杨花菜、问政笋丝、炒鸡腿蘑菇、猪油煮萝卜。
  十一、小菜单:笋脯、天目笋、玉兰片、素火腿、宣城荀脯、人参荀、笋油、糟油、虾油、辣火酱、熏鱼子、腌冬菜黄芽菜、莴苣、香干菜、冬芥、春芥、芥头、芝麻菜、腐干丝、风酱菜、糟菜、酸菜、薹菜心、大头菜、萝卜、乳腐、酱炒三果、酱石花、石花糕、小松菌、吐蚨、海蜇、虾子鱼、酱姜、酱瓜、新蚕豆、腌蛋、混套、茭瓜脯、牛首腐干、酱王瓜。
  十二、点心单:鳗面、温面、鳝面、裙带面、素面、蓑衣饼、虾饼、薄饼、松饼、面老鼠、颠不棱(即肉饺也)、肉馄饨、韭盒、面衣、烧饼、千层馒头、面茶、杏酪、粉衣、竹叶粽、萝卜汤圆、水粉汤圆、脂油糕、雪花糕、软香糕、百果糕、栗糕、青糕、青团、合欢饼、鸡豆糕、鸡豆粥、金团、藕粉、百合粉、麻团、芋粉团、熟藕、新栗、新菱、莲子、芋、萧美人点心、刘方伯月饼、陶方伯十景点心、杨中丞西洋饼,白云片、风枵、三层玉带糕、运司糕、沙糕、小馒头、小馄饨、雪蒸糕法、作酥饼法、天然饼、花边月饼、制馒头法、扬州洪府粽子。
  十三、饭粥单:饭、粥。
  十四、茶酒单:茶,武夷茶、龙井茶、常州阳羡茶、洞庭君山茶。酒,金坛于酒、德州卢酒、四州竹简酒、绍兴酒、湖州南浔酒、常州兰陵酒、溧阳乌饭酒、苏州陈三日、金华酒、山西汾酒。
  袁子才精于“食”,于此可见一斑,远近大小官员,诗人名士,以及三教九流人物,每以拜谒为名,应宴是实,花的银钱,不可胜计,“食”之下,又有一个“色”字,下篇再为考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枚《随园食单》
随园菜.藏八太爷萝卜鸡圆
随园食单 | 第一节 | 袁枚
《随园食单》清·袁枚着
大厨宝典|古代厨者秘籍(厨师真经,值得收藏细品!)
随园食单(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