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早 : 报纸不死,只是变形

上海《新闻晚报》将于2014年休刊。消息传出,纸媒界一片兔死狐悲之声。也有人说,早该来了,这是世界大势。

一张生于1999年的报纸休刊,是旧时代的殉葬品,还是新媒体的受害者?就事论事,我并不清楚其中的博弈与决断,然而“报纸已死”的论调听闻已久,不妨就此谈谈。

(漫画:数字阅读时代,供图)

很多新闻史家骄傲地宣称:中国是第一张报纸的诞生地,他们指的是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出现的“邸报”。不过,正如大学和足球一样,宣示中国的发明权对讨论问题没什么帮助。

现代报纸完全是舶来之物。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到《万国公报》,从《申报》到《新闻报》,中国老百姓把它们统称为“洋报”。它们不是出自传教士之手,兼顾传播教义与商情新知,就是来自英美的风投,向保守的上海工商界推销它们的“信息”——帮助《申报》、《新闻报》打开销路的,不是时事要闻与深度报道,而是每日戏园的演出节目表。

等到中国人开始办自己的报纸,他们就像接受西方的一切新事物一样,迅速将其精英化,同时单面化。梁启超称“报纸、学堂、演讲”是“启蒙三利器”。是的,从《中外纪闻》到《时务报》、《强学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警钟日报》,自主品牌的报纸发生史,就是一长串的启蒙报纸名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文报纸基本上是两大系统,外资报纸经营传教与商业,中资报纸主打启蒙,所谓启蒙,基本上是居高临下的宣传与教诲。即使启蒙者为了降低读者门槛,不情不愿地使用“白话”,他们的叙述中仍然充满着“高等常识”。把《中国白话报》任何一期放在今天的网上,都不见得多少人能完全看懂,何况是在一百多年前识字率不超过5%的老中国?《中国白话报》的主编林白水曾经拟想报纸可以下沉到“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而结果有能力读懂这张报纸,仍然只有学生和商人组成的“中等社会”。所以那时的报纸,是不折不扣的小众读物,是上层精英办给中产人群看的宣传品。

或许唯一的例外是《京话日报》。这张报纸的重要,不在于它的启蒙程度。它的启蒙内容,都是拾康梁之牙慧,远不如上海诸启蒙报来得前卫、激烈。《京话日报》能够在社会发达程度比上海落后五十到一百年(孙宝瑄语)的北方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它与“下等社会”良好的互动,用创始人彭翼仲的话说,《京话日报》提供了“天下人说话的地方”。

能够形成这样的局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京话日报》创始人彭翼仲、梁济等人身上的草根色彩,他们的身份不是“小吏”,就是商人,虽然籍贯各异,但都是在北京土生土长。在周边的小贩、贫民眼中,他们自然也是大人老爷,但不是够不上的那种。

外因呢,跟北京庚子事变后一年多的“殖民地经验”有关。是的,书上一般不这么说,但这一年多,中国的首都是被八国瓜分殖民的,它对北京社会等级秩序的颠覆,比上海、天津的租界或许还要彻底,因为居民无处可避。对《京话日报》支持最力的,是旗民群体,这跟他们在庚子年感受到的最惨痛的亡国灭族危机息息相关。他们需要说出内心的恐惧与哀痛,而被列强交还给朝廷的北京,在那几年言论氛围又是异常的宽松(当然是与庚子前相比)。

因此,造就《京话日报》奇迹的成因,与网络时代媒体的“去精英化”竟有几分相似:读者提供新闻,读者提供观点,主事者有所引导,但也是因势利导。试想,一张报纸最重要的头版“社论”,都长期由读者来稿充任,在后来的一百多年中,有没有报纸可以做到?(关于《京话日报》的详情,可以参考今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北京报界先声》)

不过例外终究是例外,1906年《京话日报》因政治事件被迫休刊,1912年清廷退位,南方精英大批入京,同一年秋天具有报史象征意义的《申报》由买办席子佩转让给了有张謇等实业家支持的史量才,中国的媒体格局有了巨大的改变。

但这种转变跟世界性趋势并不同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新闻业出现了从欧洲式“高级报纸”(政论型报纸)向美国式“大众报纸”(社会型报纸)的转型。如英国在1896年创办第一份大众报纸《每日邮报》(Daily Mail),从内容编排和发行渠道都刻意区别于《泰晤士报》等“高级报纸”。1900年,《每日邮报》的发行量超过100万份。

所谓“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之别,简单地说,就是“宣传”与“互动”在报纸运营中的比重发生升降变化,从“我写什么你看什么”转为“你要什么我写什么”。这种变化后面的动因,有印刷、运送能力的提高,有报纸商业化之后报价的降低,有整个社会接受信息习惯的变化(比如以前是听听流言,传传小道消息,现在相信报纸甚至将之当作最主要的信息源),但总的来说,可以概括成一句话:信息从稀缺资源变成了过剩资源。

我承认《邸报》也是一种信息载体,但它跟三十多年前的《参考消息》一样,需要一定级别才能订阅,几乎是一种垄断性资源。清末民初的媒体,仍是简单的“受众购买信息”模式。《京话日报》是晚清唯一可以进入下层社会的正式媒体,在这张报纸上,从头到尾都看不到一则广告!办报是一种无利可图的事业,彭翼仲办《京话日报》,赔累得房子都抵押了,借不到钱几乎自杀。南方那些革命党办的报纸,《苏报》那样因政治迫害而封停的只是少数,大部分是因为经济亏损而停办。即使是《申报》这样的商业大报,盈利状况也不太乐观,否则也不会在辛亥前后数易其手。

1916年,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的报纸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他说,民元、民二时,外国人到中国旅行,无不诧异于北京报馆之多,为世界之冠(民元时达100多家),而全国报馆有430多家。这说明当时处于一个舆论爆炸性释放的时期,与整个清末时期的压抑有关。然而,这是超越市场需要的局面,结果只能是李大钊说的报界不得不“为经济所困而呻吟于势力者之前,仰人鼻息,以供其驱策之用”。每个政党,每个派别,甚至每个军阀都热衷于支持一家或数家报纸,以为宣传之用。而舆论界期盼的“报人职业的独立”却迟迟不曾到来。

虽然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后,新闻政策比北洋时期还有所收紧(这跟孙中山一贯主张的“舆论一律”观点相应),但跟随着世界报业潮流,中国报业还是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张季鸾在《抗战与报人》一文对此颇表乐观,他说:

“中国报人本来以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为理想,是自由职业者的一门,其信仰是言论自由,而职业独立。对政府,贵敢言,对新闻,贵争快,从消极的说,是反统制,反干涉。近多年来,报纸逐渐商业化,循着资本主义的原则而进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在社会上确已成为一种大的力量。”

张季鸾说的这种进程,在1949年之后被彻底打断。报纸走上了一条集约化、政治化的新路。(时间关系,略去5000字)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变化,以各地都市报为代表,一方面是相对摆脱了严格的控制,另一方面是迅速地商业化。不过这种新局面并没有像张季鸾假想的那样,因为财富的增长,而获得“职业独立”、“言论自由”,相反,报纸们同时处于政治辖制与资本掌控的双重困境当中,官商两面都不敢轻易得罪。一旦创业之初的新闻理想主义因为换血、整顿消磨殆尽,中国媒体整体性地滑向平庸与混乱的泥淖。

我不太赞成将中国报界的困境与西方的报业危机简单比附。中国报界是在尚未充分商业化的情形下,就遭遇了新媒体的冲击,但也因体制的保护而避开了更剧烈的自由竞争。中国的门户网站至今还没有获得完整的新闻采编权,网络防火墙更是一柄双刃剑,对传统媒体既有自由限制,也提供了惰性保护。

胡适曾提出过“恰当技术”,也即与社会发展最相适应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从中国的舆论现状来说,多一家都市报或少一家都市报,实在无关痛痒。很俗地引用一个比喻,在政治限制与资本控制的前提下,都市报这个层面的办报,已经是一片红海。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报发展,多半还是出于新闻地域化的需求,近十年的都市报,恐怕跟民元时的北京报界状况相似,只是出于安全与成本控制而产生的泡沫。在这一个层面上,信息也是从稀缺资源变成了过剩资源。《新快报》陈永洲事件,只是黑幕的一角,透露出的是都市报界的恶性竞争,反讽的是,对陈永洲的抓捕与揭发,又是另一种政治/资本的恶性竞争所致。

新媒体能不能完全取代旧媒体?目前我还无法遽下判断。但从近年观察来看,新媒体信息同样处于过剩状态,“如何寻找有效信息”仍然是从个人到媒体的共同课题。如果说,上世纪初那次“高级报纸”向“大众报纸”的转型,还是在有限管道的约束下,信息供方与受众就“信息制作标准”的重新签约。在网络提供了无限管道之后,主要的问题转化成了“信息遴选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进一步地分众化、群落化。“私人订制”的信息库,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麦克阿瑟说过:“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同样,报纸永远不死,只会逐渐变形。不管媒体平台为何(纸媒还是网媒),信息的传播与筛选,始终需要“看门人”角色,只不过今天的看门人不再是传达室的老大爷,门岗的哨兵,而至少该是物业的保安,酒店的侍应,最好是英范儿的管家——他们认识你,知道你的口味好恶,他们为你过滤访客,过滤电话,只提供你想要的服务。

他们的名字是否还叫“报纸”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否“有效”。我不觉得以前的报纸就做不到这一点,上世纪初《京话日报》的彭翼仲,就曾经是那些士兵、管家、教师、家庭妇女的朋友,他不只教给他们知识,还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最重要的是,如彭的姻侄梁漱溟所言,《京话日报》是在“用报纸推进社会运动”。要实现这样的理想,中国媒体要走的路还很长。

【编者注】:关于传统媒体的死亡或新生,大家作者连清川先生乔木先生均撰文论述,角度有所不同,感兴趣的读者请移步阅读:

1、《连清川:媒体死亡的真相

2、《乔木:报纸死了怎么办

(责任编辑:代金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夜之间,近20家报纸宣布停刊!传统媒体人该如何预防危机?
盘点2018年停刊的报纸:2019,我们依然在坚守!
今天至少9份报纸休刊,他们熬过了2018却等不到春天了
纪学军:冬天里的一把火
各报刊的发刊词
20世纪初的报纸启蒙风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