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实很正经

其实很正经

——读张发财历史随笔

 

○许石林

 

老实说,我和张发财在价值观、趣味等等方面,很多是不相似的,甚至是相反的。但这不影响我对他文字的喜爱,对他这个人的欣赏。以我这种很尊重自己好恶情感的人来说,这种感觉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常人——即常常不同意他的观点但还喜欢他的文字和想象他的为人,这是很难得的,我珍惜这种感觉,因为它可以让我证明自己不偏狭。

每天见张发财在微博上与人掐架,值得搭理不值得搭理的,他都激情饱满地予以回复往还,甚至,他跟那些骂他的人互动得更来劲儿;而对那些赞同他的,反而有点应付、有点敷衍。这让我感觉他其实是一个不经夸的人,一个被人夸赞就内心羞答答的人,跟戏曲大家裴艳玲一样,别人夸她夸得狠了,她恨不能钻到地缝里去。张发财的言语急捷俊快,机智睿敏,像一个武艺高强的坏小子,喜欢跳到乱兵堆里,边玩儿边挑逗扑杀一阵儿,把别人逗毛逗怒了,自己却纵深跳出,做隔岸观火状。



单是这种性格其实并不能赢得区区如我的好感——当然,我的好感对别人并不重要。这里要说的是我对张发财的好感,除了欣赏他那奔逸不羁的才气,其实大多来自他对读书的喜爱,更精准地说是对中国历史的阅读,他博闻强记、敏悟善发,这种秉赋和能力不要说在中国的设计师堆里少见,就是在号称读书人的人堆里都不可多得。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中一层意思应该是,有的人,本来就不应该让他知,因为他的资质就不可能做到知,你强要他知,就是害他,就是放弃自己以仁爱之心关照他的责任。更可悲的是,他也妄以为自己知了,结果他一学就学老苗了,看上去全须全尾的,但像得了病长到尺把长就不再长的玉米,或是传说被热食烫了心不再长的猪俗称僵猪的,因为强要他知,他除了对真正的知有了顽强的抵抗力,别的什么也没有,一点都知不了,所以这种知,不如不让他知。张发财每天在微博上毫不留情地调笑、戏弄、挖苦和欺负的,大多数就是这些本不足以知而自以为知的人。他的这种行为,用我老家的话说就是“发闲贱”,他“发闲贱”的唯一作用或者说收获,就是满足了他对愚昧的模拟杀伐,也可以说增长了他的功力。

张发财在媒体上写历史专栏,取材于正史野史、笔记小说,略所考据,兼以情理推论,又能翻转到当下,十分有趣。可以说,张发财写的不是历史笔记,是时文。关键是,他跟那种老苗僵猪式历史题材写作者大为不同——那种只会简单照抄历史典故的写作者,或者说传统定论是A,他非要说成是B,以显得自己有所发现,其实这正是老苗僵猪式写作。你要是真的发现了B,当然了不起,问题你是装作发现了B,还洋洋自得扮河豚,鼓腮帮子充胖子,其实皆不足观。



读张发财的历史随笔,常让人有会心处哈哈大笑之感,甚至产生假设想象,假设古人某某在,不知当作何解释。张发财把他在微博上逼陷别人于窘迫,进退不得、号跳挣扎而显得可笑的本事,用到这儿,真是难为古人了。您说这家伙多坏啊!

这正是我跟张发财的区别或者说分歧,我对历史的态度,是老实巴交的情感,即前人所说的怀有足够的温情,因为我认为对往史故实,应更多地采取选择,而非考证,即则善而从。我选择,即对我有作用,我不选择,则对我没用或有反作用。我深知我所遵从的这一路,在大众传播便捷的今天,在人人自以为知的今天,注定是红火不了的。而张发财一定能红,因为他的文字,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很多读者对历史和历史人物不怀好意的窥视欲。这种窥视欲,用明代陈眉公的话说:见善则疑,闻恶则喜,“满腔杀机也”!

但我读张发财,其实发现张发财却并非完全地“满腔杀机”,他生动俊快的文字中,有一种姿态,那种聪明人才具备的高傲姿态。其实,他的文字中,也不乏对历史人物的膜拜和崇敬,并非全是对古人袍子底下恶的发现。张发财像一只鸟,他啄食历史老树上的果实,他的排泄物散播了历史的种子,可是,让人担心的是,大多数读者恐怕只乐于品尝他的排泄物,而忽略其中裹挟着的未消化的历史种子。张发财对历史的姿态,同样只有类似他那么聪明的人才能理解。

我只匆匆见过张发财一面,那是在他给《舌尖上的中国》作平面设计,图方便,网上搜索了某画家的一幅山水画,他将那幅画加以改造成为筷子夹起的一片腊肉,这个神奇的设计被画家认为侵权了,要打官司。张发财来深圳,专为处理这事儿。在他的师傅陈绍华家,我见到了这个扎着马尾、身材奇瘦的人,他的沮丧掩饰不了狂狷,狂狷却掩饰不住羞涩。当时我感觉这个人其实是个内心简单的人,没什么城府。他的沮丧和略显焦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精神洁癖,他不是怕打官司,他是被某种东西恶心到了,才沮丧懊恼。

他的这种神情,泄露了他的内心,这个人内心其实很正经。别看他成天在网上骂骂咧咧的,但内心正经。其实在当今这个交流便捷的时代,看一个人怎么样,不在他是否成天网上骂骂咧咧,而要看其内心。有的人成天脏话连篇,或失诸浅躁,但内心却不奸险阴骛,甚至光明磊落;有的人口不发一字恶言,油光水滑地,但内心却恰恰相反,这个,不用举例了吧?

张发财作为一个设计师,出版了几本书,送了我两本,一本是《大家都很2》,一本是《历史就这七八样》。读后,总觉得要跟谁分享一下,故有以上文字。

就这样。

 

                                                2014715

 

《饮食的隐情》

《文字是药做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

 

 尚食志——饮食的文化隐情》

豆瓣上的《尚食志》

 卓越《尚食志》

北发图书网《尚食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
悦读丨赵青新:看了此书才知,《山海经》原来不是志怪逸闻,而是……
今天为什么还读古典诗:干净明亮的东西洗清内心黑暗|古典诗歌|别趣
用古诗的干净明亮,洗清我们内心的焦躁与黑暗
我画《罗伦赶考》
悟道明道,蛇龙之变(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