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咖云集 | 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大湖名城,大咖云集。以“创新矿产勘查技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为主题的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近日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学者和地勘单位生产一线人员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部署,围绕成矿模式、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





01


新形势 新阶段 新格局




百业矿为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探明的大量矿产资源,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保障。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格局更加多元化,并将继续呈现分化和量变趋势。从矿产资源国际形势分析,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际争夺愈演愈烈,已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都高度重视矿产资源保障,先后发布了关键性矿产资源名录,制定了相应的资源保障支持措施。
从国内看,矿产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与战略性地位,是发展之基、生存之本,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会影响到矿产资源消费增长速度和消费结构,但是消费总量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目前我国大部分战略性矿产需求尚未达峰。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及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的结构化差异将更加明显。同时,我国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差,主要矿产品产量跟不上需求增长,供需矛盾长期存在,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国家需要资源安全保障。目前,自然资源部正会同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实施《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突出紧缺战略性矿产,强化基础地质工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矿藏深勘精查。
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地质工作者责无旁贷,使命神圣。



02


新思维 新技术 新方法



经过数十年的矿产勘探和高强度开发利用,浅部和基岩出露区矿产资源已越来越少,拓展深部资源势在必行。资料显示,2000年前后,我国金属矿勘查深度普遍小于-500米,深部成矿潜力巨大。然而,深部、覆盖区找矿难度大,且成本也随之急剧攀升,急需有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

侯增谦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在作大会学术报告时阐述了金属矿床形成的“三要素”,矿床学主要研究成矿元素如何从地幔源区析出,通过何种方式运移到地壳,怎样在地壳局部聚集沉淀形成矿床。确定成矿金属的源-运-聚过程是建立成矿理论的核心。同时他提出,对于我国紧缺矿产,重点是要解决资源增储和“呆矿”利用问题,为缓解资源危机做贡献;对于我国优势矿产,重点是要引领成矿理论和分离理论发展,做优做强。

杨经绥院士
杨经绥院士在作《俯冲物质深地幔循环:一个新模式》的报告时,介绍了地球深部物质循环的研究现状,强调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并认为俯冲物质深部循环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全球进入隐伏矿体勘查时代,需要新的找矿勘查方法。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华勇研究员在谈到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理论与应用时表示,蚀变矿物勘查方法研究,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将对未来全球矿产勘查产生跨越式影响。
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周琦分享了隐伏气液喷溢沉积型锰矿床找矿勘查理论技术体系。他介绍道,新类型隐伏锰矿勘查理论技术体系,通过在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转化应用,2011年以来,团队在黔东北地区新发现和探明了4个世界级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含亚洲最大富锰矿床)等,提交了一批锰矿资源储量。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汪青松教授在分享物探异常时空解释与覆盖区继承性构造找矿方法研究成果时,详细介绍了覆盖区继承性断裂构造找矿方法步骤。他认为,地质基础研究成果和物探成果融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引领地质理论创新的潜力。
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地处理分析矿产勘查工作产生的报告、图件等海量数字化信息,可以大幅提升勘探效率,缩小勘探范围,降低勘探成本,发现一些被传统的逻辑或方法忽视的信息,从而可能发现新的隐伏矿床。专家在介绍研究成果时表示。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结构复杂,多为共伴生矿。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矿业面临的开发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等问题。专家表示,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攻坚克难,走绿色智能开发和高效高质利用之路。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彰显思想观点,绽放智慧火花,共同推进矿产勘查科学与技术发展,以科技创新催生地质工作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地勘工作效率和质量。



03


新平台 新起点 新气象



“既有深奥的成矿新理论、新认识、新观点,又有找矿新方法、新技术、新思维,还有大量可供一线勘查人员借鉴的勘查模型和勘探实例。可以说,这是矿产勘查领域的一场'盛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评价说。

陈晓非院士
坐在听众席的我国矿产勘查领域“大师”、已九十多岁的常印佛院士,在聆听大家的报告中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常印佛院士(右二)
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学院等单位发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单位承办。
据悉,本次会议共安排了大会特邀报告15个,设置了14个专题;收到论文450余篇、口头报告275篇、展板报告66篇,涵盖成矿理论、勘查技术和找矿突破实例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参会人员不仅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者,还有来自全国140多家地勘单位找矿一线的专家,他们不仅带来了找矿经验,也带来了找矿中遇到的问题。与此同时,还有30家勘探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单位参加了会议,他们带来了国际最新的勘查技术、设备和软件。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还受到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收到学生论文70余篇。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副院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金属矿勘查专业委员会主任吕庆田研究员为28篇优秀学生论文作者颁奖。
应该说,本次矿产勘查大会是一次接地气的会议,是一次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相互碰撞交流的会议,“碰撞”必将产生“火花”、创新的灵感,必将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副局长致辞
“希望有幸参加会议的安徽省地质科技工作者们,能够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认真向各位院士专家和同行虚心学习,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汲取先进的地学精华,从而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地勘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出席会议的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副局长施申轶提出。
千人大会,盛况空前,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会议研讨课题设计缜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参会人员在茶歇期间相互交流时表示。
“全国矿产勘查大会,今后将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宣布。

为获优秀论文奖学生颁奖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中国三大科学城之一,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首届全国矿产勘查大会选择在充满活力的科技城市合肥召开,可谓意义深远。
地质理论指导,勘查技术支撑。迎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科技创新助力深部找矿突破,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地质工作者枕戈待旦。
(本文刊登于2021年10月19日《中国矿业报》第1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DD2000-01)
地矿教材大全丨地矿的兴起从这里开始
每日科技名词|成矿预测
这里,搞矿的热土、勘查投入全国第一,资源前景不可限量
2021年埃及矿产资源分布图、资源丰富以及分布特点分析
矿床地质学,新时代要有新思维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