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userphoto

2023.02.22 河南

关注

华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
付超1,党智财1,李俊建1,周淑敏2,倪振平3,彭翼4,宋立军5,张彤6,侯占国7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2 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

3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4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5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6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7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作者简介付超,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区域成矿学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党智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成矿学研究和矿产勘查工作
导读:

华北地区是我国黄金主产区,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50%金矿是华北地区的优势矿种之一,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本文系统收集和整理了已有金矿地质资料和新勘查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华北地区金矿资源禀赋、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控矿因素、成矿演化及资源潜力,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华北地区金矿成因类型有6类,分别为花岗-绿岩型、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砂金型和风化壳型等;划分了44个矿产预测类型其中与岩浆岩、火山岩、绿岩建造有关金矿类型最为重要5个主成矿期,分别为五台—吕梁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其中燕山期为金矿爆发期金矿主要产出于华北克拉通边缘、裂谷带及造山带内形成于大陆裂谷、岛弧(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等构造环境金矿预测共划分47处金矿重要找矿远景区,建议加强重要找矿远景区及矿集区深部金矿资源勘查。

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新一轮找矿突破金矿勘查工作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内容提纲------
         
1 引言
2 金矿资源特征
2.1 矿床分布
2.2 矿床数量和规模
3 金矿床类型
3.1 金矿床成因类型
3.1.1 花岗-绿岩型
3.1.2 火山岩型
3.1.3 岩浆热液型
3.1.4 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
3.1.5 砂金型
3.1.6 风化壳型
3.2 金矿产预测类型
4 金矿成矿规律
4.1 金矿时间分布规律
4.2 金矿空间分布规律
4.2.1 华北陆块北缘
4.2.2 大兴安岭弧盆系
4.2.3 额济纳旗—北山弧盆系
4.2.4 胶东隆起区
4.2.5 鲁西断隆区
4.2.6 山西断坳区
4.2.7 华北陆块南缘
4.3 华北金矿主要控矿因素
4.4 华北克拉通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5 金矿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6 结论
---------------
         
1  引言
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矿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被自然资源部“十三五”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列为重点关注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关键矿产。金矿是华北地区的优势矿种之一,近年来华北地区各地勘和科研队伍在金矿深部勘查、外围找矿、资源潜力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如胶东金矿集区累计发现大中型及以上金矿床达百余处,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逾5000t,形成了世界级的巨型金成矿带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实现金矿找矿突破,相继形成了文峪、大湖、上宫等重要黄金产地。此外,百家争鸣的成矿学研究深入剖析了华北典型金矿集区的成矿环境和成因机制,极大丰富了区域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模型,积极推动了华北地区金矿找矿突破。同时,丰富的成矿理论和科学数据为华北金成矿作用的规律性总结带来了机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本文尝试对华北地区金矿资源禀赋、矿床类型、时空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演化、资源潜力等要素进行梳理以期进一步深化华北地区金矿赋存规律认识、明确金矿找矿方向,为今后华北地区金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有益参考。
2  金矿资源特征
2.1 矿床分布

华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成矿条件优越,类型众多。截至2016年,华北地区累计查明金矿产资源储量逾7000t金矿集中分布特征明显大中型矿床林立(图1)。其中,山东省以大型—超大型金矿众多而闻名于世矿床集中产出于胶西北的莱州、招平地区胶莱盆地北缘的栖霞、海阳等地以及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平邑、沂南、兰陵、莱芜一带。河南省金矿集中分布在豫西南小秦岭、熊耳山、桐柏地区。河北省主要分布在冀东迁西、遵化、宽城、青龙冀东北的平泉、丰宁冀西北宣化、崇礼、赤城冀西灵寿、易县。山西省金矿集中区分布于省境东北部及西南部东北部以内生岩金矿集中产出并与银、铜、钼、多金属相共生为其特征西南部以铜矿伴金为特色。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已探明的金矿产地多沿华北陆块北缘深断裂带、临河—固阳—察右中旗深断裂带以及石崩大断裂带、额尔古纳河大断裂带之两侧分布京津地区仅在蓟县东北部下营—朱耳峪一带零星出露金矿点。

1 华北地区金矿床分布图         

2.2 矿床数量和规模

华北地区金矿床数量和规模以山东省为最河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次之。截止2016全区累计查明金矿床数569其中大型及以上金矿床63个、中型金矿床140个、小型金矿床3692011年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山东省新发现大型及以上金矿产地18处、中型45新增资源储量333及以上类别)1838.4t河南省新发现大型金矿产地4处、中型10新增金(含共伴生)资源储量(333及以上类别349.89t内蒙古自治区新发现大型金矿产地1处、中型5新增金资源储量(333及以上类别287.57t河北省新发现小型矿产地7处,新增资源储量333及以上类别87.83t山西省新提交小型矿产地3新增资源储量(333及以上类别8.95t华北地区无论金矿床个数还是资源储量规模均显示了良好的找矿潜力其中以胶东地区最具代表性胶东作为华北甚至中国金矿的集中发育区,位于金矿攻深找盲及深部勘查示范的前沿,矿床数量和规模均占绝对优势目前累计探明金矿产地200余处(,资源储量大于100t的超大型金矿床16个(浅部6个、深部10个),20~100t的大型金矿床26个(浅部17个、深部9个),5~20t的中型金矿床67个(浅部49个、深部18个)。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资源储量占比达96%以上,集中分布于三山岛、焦家、招平、西林—陡崖、牟平—即墨、金牛山等6条控矿断裂带近年来,辽上、笏山—西陡崖等大型金矿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胶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和找矿方向。

3  金矿床类型
3.1金矿床成因类型
华北地区金矿床复杂多样,关于矿床类型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前人根据构造背景、赋矿地质体、控矿构造、矿化类型、成矿流体等要素特征,提出了绿岩带型岩浆热液型造山型华北克拉通破坏型(朱日祥等2015)、胶东型热隆-伸展成矿等多种型式的金矿床类型,极大丰富了华北地区金成矿规律研究方向拓展了金矿床成因类型的划分思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本文采用全国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华北地区金矿床成因划分为6大类:花岗-绿岩型、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砂金型和风化壳型。
3.1.1 花岗-绿岩型
华北克拉通作为世界著名的古老克拉通之一花岗-绿岩型金矿具有重要地位。华北地区该类型金矿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大青山东段、鲁中新泰—蒙阴一带、沂沭断裂带沂南—沂水地区、冀东遵化—宽城、山西五台—代县一带等,形成了新地沟、金厂峪、小营盘、化马湾等金矿床。该类型矿床具有矿体规模大、品位低的特点含矿岩石为绿泥石英片岩顶底板为薄层大理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脉状、似脉状及透镜状与容矿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多数分布在褶皱翼部近核部附近部分与印支期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如金厂峪金矿床。成矿时代为1988~1991Ma
3.1.2 火山岩型
火山岩型金矿与中生代火山活动、尤其是晚侏罗世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形成于火山爆破角砾岩筒内,与火山机构关系密切矿体赋存在火山岩内,可见玉髓状非晶质胶体石英、碳酸盐、萤石、冰长石等低温矿物及角砾状、梳状、晶洞晶簇状构造,蚀变现象为典型的青磐岩化,具有浅成低温热液的特征,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进一步找矿前景。可划分为“隐爆角砾岩型、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等亚类
隐爆角砾岩型:该类型金矿主要产出于鲁西、冀东等地。矿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早期,成矿作用与二长闪长质、二长正长质岩石的隐爆角砾岩及粗面斑岩有关金矿体主要为脉状或筒状呈脉状者产于杂岩体边部的脉状隐爆侵入角砾岩带中,呈筒状者产于隐爆角砾岩内。典型矿床如归来庄金矿、唐杖子金矿、阳高堡子湾金矿等,成矿时代集中于161~180Ma
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类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平邑县铜石地区的南部,在沂源南部的金星头地区也有分布。金矿床形成与层状侵入的燕山早期正长斑岩、闪长玢岩密切相关。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碳酸盐岩层位内。矿石类型以原生矿石为主,主要有萤石化、硅化灰质白云岩、萤石化硅化角砾岩等。典型矿床为磨房沟金矿,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浅成岩浆岩40Ar/39Ar年龄为188.4~189.8Ma
3.1.3 岩浆热液型
与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矿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胶东、小秦岭、冀东以及五台山—恒山等金矿集中区。该类型又可细分为含金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蚀变层间角砾岩型、黄铁矿碳酸盐脉型、次火山热液型等亚类,每个矿床类型区域分布及矿产地质特征各具特点。

含金石英脉型:华北地区最常见的金矿类型。矿体形态变化多端,呈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多数受区域性断裂及次级断裂控制,具有膨胀、收缩、分枝复合、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等现象。含金石英脉多含一定的硫化物,并且形成不同硫化物组合的石英脉矿石,金品位变化较大。华北地区分布广泛,如山东玲珑、大柳行金矿,河南文峪、桐峪金矿,山西义兴寨金矿,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等成矿时代集中于115~126Ma208~242Ma

破碎蚀变岩型华北地区资源量最为丰富的金矿床类型,分布广泛。主要指赋存于主断裂面两侧均匀破碎的碎裂岩、碎斑岩中的细粒浸染状金矿床矿体产状与控矿断裂产状一致,多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与围岩没有明显分界。主要矿石类型有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型、细脉状黄铁绢英质碎裂花岗岩型、网脉状黄铁绢英岩质碎裂花岗岩型。典型矿床有山东焦家金矿、三山岛金矿、河南上宫金矿等成矿时代集中于110123Ma208222Ma
斑岩型华北地区斑岩型金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哈达庙—毕力赫一带,其他地区多以伴生金形式产出,大地构造位置多位于岛弧、火山弧及活动大陆边缘。如内蒙古哈达庙、毕力赫等斑岩型金矿,分布在锡林浩特岩浆弧内,大面积分布的燕山期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提供了热源,白乃庙群、温都尔庙群通过深熔作用提供金矿物质来源;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上,岩浆的冷凝收缩产生大量的张裂隙构造,特别是岩浆期后构造活动使这样的张裂隙系统更为发育,为含矿热液的上升和沉淀富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广泛发育的硅化、电气石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矿化,形成了中温热液斑岩型金矿床成矿时代约272Ma
矽卡岩型该类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沂沭断裂带以西的沂南—沂源地区,在平邑铜石及苍山龙宝山等地也有矿点分布。该类型矿床规模较小,一般与铁、铜伴生。矿体主要发育在燕山晚期中偏碱性或中酸性侵入杂岩体与寒武纪灰岩的接触带及两侧矽卡岩带内,其产状受控于接触带的产状。矿体多呈透镜状、囊状、脉状、扁豆状及似层状等,矿石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铜金矿石。代表型矿床(点)有沂南金场、铜井、马旺等,成矿时代为121~128Ma
蚀变层间角砾岩型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东部蓬家夼一带。金矿体受层间断裂、裂隙控制,与层间滑脱构造所在的层位有关,呈似层状、透镜状。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含金-黄铁矿(白云大理岩)型、含金-黄铁矿化、硅化(构造角砾岩)型、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碎裂状砾岩等氧化矿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碎裂状砾岩。典型矿床如蓬家夼金矿,成矿时代为117.3118.4Ma
黄铁矿碳酸盐脉型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东部的郭城—崖子一带,其他地区分布较少。主要指以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及中生代侵入岩为容矿围岩,在构造控制下发生破碎及强交代蚀变,以含黄铁矿碳酸盐为主的载金矿物呈细脉-微细脉沿张性裂隙充填富集而形成的金矿床。该类型金矿具有鲜明的特点,即金矿物赋存于黄铁矿碳酸盐脉中,沿控矿构造内蚀变碎裂岩、碎裂状蚀变岩裂隙充填成矿,对围岩无选择性,明显有别于其他成因的碳酸盐类型金矿。典型矿床为辽上金矿,黄铁矿Rb-Sr年龄(105.59)Ma含矿白云石Sm-Nd年龄(104.8±5.1)Ma
次火山热液型该类型金矿在华北地区分布广泛,在豫西、冀东、鲁西等地区均有产出,金成矿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或角砾岩密切相关,控矿构造以断裂为主。矿体形态为脉状、扁豆状、长透镜状等,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磁黄铁矿、闪锌矿等,矿石结构多为晶粒结构、交代结构,构造多见细脉状、致密块状、斑杂条带状,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典型矿床如祈雨沟金矿床等,成矿时代为127130Ma
3.1.4 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

该类型金矿主要发育在中—新元古界的变质碎屑岩中赋矿岩石为碎屑浊积岩建造,可呈现热水沉积的某些特征矿床具明显层控性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少量为薄层状、透镜体状与围岩产状相近矿石类型主要有微细粒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围岩蚀变简单多为绿片岩相的中低温蚀变组合如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可见到同期或期后岩浆热液活动。该类型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典型矿床为朱拉扎嘎金矿床,成矿时代为279.7280Ma

3.1.5 砂金型
在华北地区分布广泛,主要为砂金矿床具有以下分布、富集特征:1)严格受物质来源及有利地貌控制,即山间碟形、勺形洼地出水口附近的冲沟,以及第四系堆积地貌区。(2)与河谷的宽窄、谷底的起伏有关,河谷转弯处,缓坡沉积物堆积岸、河谷变宽处,沉积陡崖侵蚀岸,河谷出口处,均为砂金分布与富集地区。(3)部分砂金矿与冰碛层有关,距含金冰碛层由近到远,砂金品质由富变贫。(4)受外部营力作用控制,含金砂砾层的砾级越粗或分选性越差,砂金品位有变富的趋势。典型矿床如内蒙古金盆金矿、山西料堰砂金矿等,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期。
3.1.6 风化壳型
该类型金矿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局限,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主要指经过氧化、次生富集作用在风化壳中形成的金矿床原生的金矿集中区以及含金的铁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是形成该类型金矿的主要地质背景。矿体在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由上至下为氧化带-次生富集带-过渡带-原生金矿带,典型矿床如内蒙古吉宝力格、河南三合金矿床。
3.2 金矿产预测类型
金矿预测类型指为成矿预测而划分的、具有区域性特点的矿床类型。根据全国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以矿床式为理论依据,以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为基础,华北地区可进一步划分为44个主要的金矿预测类型(表1),其中以与岩浆岩、火山岩、花岗-绿岩建造有关的金矿类型最为重要。

1 华北地区金矿产预测类型一览

4 金矿成矿规律
4.1 金矿时间分布规律
华北地区金矿存在着多个成矿时代和成矿期次,不同成矿期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通过梳理华北767个不同规模金矿床(点)的时间演化规律,将其划分为5个主成矿期(表2):五台—吕梁期(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华力西期(泥盆纪—二叠纪)、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和喜马拉雅期(新生代),其中以燕山期、华力西期最为重要华北地区已发现的金矿大多产于该成矿爆发期。此外,五台—吕梁期、印支期在华北陆块北缘也为重要的成矿时期,形成有一系列大中型金矿床。各成矿期的主要特点如下:

2 华北地区金矿产地成矿期统计

1)五台—吕梁期: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及鲁西地区,主要形成花岗-绿岩带型金矿及变质型铜矿伴生金。金矿床皆以太古宙绿岩建造为原始矿源层,多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主要为构造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和硅化带金矿,部分为受层位控制的层状硫化物浸染金矿床。如化马湾式花岗-绿岩带型金矿
2)华力西期:在华北陆块北缘成矿带分布广泛,主要形成岩浆热液型、火山岩型、斑岩型金矿床,多与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变质表壳岩建造、中酸性—酸性深成侵入岩建造或铁镁质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建造密切相关常见AgCuMoHgSbAs等元素共伴生。如浩尧尔忽洞热液型金银矿、毕力赫斑岩型金矿等。
3)印支期:该期形成的金矿床分布较局限,在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成矿带和华北陆块北缘中西段集中产出,以岩浆热液型、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金矿为主要类型,多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或次火山岩关联密切,如河南省上宫金矿、金洞岔金矿、大湖金矿,内蒙古自治区巴音温都尔金银矿、乌拉山金银矿等。此外,亦有学者在冀东成矿带金厂峪金矿床识别出印支期金成矿作用
4)燕山期:华北地区金矿大爆发时期,是华北金矿分布格局形成的关键时间段。该成矿期金矿床广泛分布,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林立,形成了胶东、小秦岭—桐柏—熊耳山等一系列重要金矿集区。在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背景下,金的矿床类型十分丰富,其中以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尤为发育其成因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紧密相关,如胶东三山岛金矿、焦家金矿、玲珑金矿,小秦岭文峪金矿、祁雨沟金矿等均属此类。此外,该成矿期亦常见MoWCuAgPbZnSb、铝土、重晶石、萤石等富集成矿。
5)喜马拉雅期:为外生金矿主要成矿期。主要成因类型为沉积型金矿,亚类主要有近代冲积阶地砂金矿、现代洪积砂金矿等。
4.2 金矿空间分布规律
华北地区地域辽阔,出露地层齐全,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影响,致使本区形成极为复杂的构造格架,特别是华力西期—燕山期大规模的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广泛分布,是形成金矿产的重要因素。矿床多沿深大断裂带分布,受断裂控制明显。根据其成矿特征可以概括为克拉通区域和弧盆区各地区受不同的构造演化制约,成矿环境也各有特点。
4.2.1 华北陆块北缘
(1)巴彦花镇—呼和浩特以北—卓资县地区:含金地质体主要为乌拉山岩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混合岩夹磁铁石英岩透镜体。受区域深大断裂的次一级构造所派生的容矿断裂带()控制,与多期次混合热液作用过程中的钠质和钾质交代密切相关,成矿是在晚期的硅化、钾长石化阶段,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燕山早期的钾长花岗岩脉和石英脉形成乌拉山式热液型金矿床。
2)大佘太—固阳—武川以东地区—察右中旗:区域上分布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其原岩建造由中基性火山岩及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火山活动提供了金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变迁形成金的矿源层经变形变质作用及多期成矿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新太古代末期至古元古代早期的韧脆性剪切变形变质带控制形成了新地沟式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燕山早期中粒钾长花岗岩侵入色尔腾山岩群形成十八顷壕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3)朱拉扎嘎地区:区域上分布的阿古鲁沟组一段中部为金元素含量较高的变质钙质粉砂岩、变质钙质石英粉砂岩,由于岩石疏松多孔,有利于矿液的运移和储集。新元古代在含矿层附近侵入的隐伏闪长岩体提供了热源,使得金元素在阿古鲁沟组一段中富集成矿,形成朱拉扎嘎式沉积-热液改造型金矿。
4)乌拉特中旗—达茂旗地区:白云鄂博群在区域上为富铁及贵金属层位。加里东晚期,受构造应力的作用,白云鄂博群褶皱变形,形成紧密的线型褶皱和深大断裂带。华力西期构造作用使该区断裂活动加剧,发生大面积的岩浆侵入。富含金属硫化物的含金成矿热液沿构造断裂通道向上迁移,在比鲁特岩组第一、二岩段,以硫化物-石英细脉的形式沿岩层的片理、层理和裂隙沉淀,富集形成浩尧尔忽洞式层控型金矿华力西期的“S”型重熔型花岗岩在含金丰度值较高的尖山组中形成赛乌素式热液型层控内生型金矿。
5)冀东地区金矿床多受EW向、NNE向深大断裂控制赋存于遵化—迁西—青龙近东西向太古宙花岗-绿岩带,与中生代中酸性岩体关系密切,集中分布于丰宁—平泉、马兰峪—青龙等地区,产出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如金厂峪、牛心山、峪耳崖金矿等按围岩类型可分为31产于基底太古宙变质岩中的金矿—金厂峪式金矿II产于中生代花岗岩中的金矿一峪耳崖式金矿III产于元古宇长城系和蓟县系碳酸盐岩中的金矿—长城式金矿
6)冀西、冀南地区:金矿密集分布在小营盘—东坪、大河南—王安镇、灵寿—阜平等地产出有小营盘、东坪、石湖、柴厂等金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太古界桑干群的绿岩建造NW向深大断裂两侧的次级构造裂隙控制华力西期水泉沟二长杂岩体关系密切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4.2.2 大兴安岭弧盆系
(1)白乃庙地区白乃庙群地层含金丰度值较高金矿源来自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中。海西晚期岩浆活动强烈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东西向片理化带受强烈动力变质及热液蚀变作用形成含金石英脉-破碎蚀变带在其中形成白乃庙式热液型金矿。
(2)巴音温都尔地区华力西期—印支期区域构造活动强烈挤压应力较强在大石寨组中形成韧性剪切带提供了良好的流体通道是金的运移、沉淀、富集的有利空间并对金的活化和富集起着热力和动力作用由于断裂长期多次活动伴随岩浆上侵金在断裂中运移、富集、沉积成矿形成巴音温尔都尔式热液型金矿。
(3)毕力赫—大兴安岭地区该区域由于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叠加、复合和转换使大兴安岭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成矿期次多、强度大矿床类型也复杂多样区域成矿特征十分复杂燕山期是该区的主要成矿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火山活动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与岩浆、火山活动有关的不同类型的金矿床毕力赫式斑岩型金矿床、四五牧场、小伊诺盖沟式热液型金矿床。
4.2.3 额济纳旗—北山弧盆系
在海西晚期岩体的侵入及构造作用下圆藻山群下岩组大理岩、钙质白云质大理岩被海西晚期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闪长岩及大量的闪长玢岩脉、斜长花岗斑岩脉等沿近EWNWNNW向断裂侵入在裂隙及破碎带处形成热液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体后经长期氧化-淋滤原生含金硫化物分解金析出后随流体向下迁移而再次富集形成次生淋滤富集带而形成老硐沟式热液-氧化淋滤型金矿;下石炭统白山组由于斜长花岗岩体的侵入形成矿化蚀变带矿化带中压扭性断裂裂隙发育沿层间断裂裂隙发生强烈而普遍的蚀变在蚀变带中多形成三个井式热液型金矿在同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内形成碱泉子式岩浆热液型金矿。
4.2.4 胶东隆起区
区内广泛分布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燕山期多期次岩浆侵入岩,以及中生代NNENE向等不同方位、不同序次的断裂构造。金矿床集中分布于NNE向主干断裂与EW向基底构造带的交汇处NNE向构造叠置在基底近EW向压性构造体系之上区域上呈现出南北成列(矿带)东西成行、交汇集中成片(矿田)的金矿分布规律。
在空间分布上特大型、大型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莱州—招远地区的三山岛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以及栖霞—乳山地区的西林—陡崖断隆、金牛山断裂;其他规模的金矿床多数分布于燕山晚期郭家岭岩体与玲珑超岩体接触带1~3km范围内。在招远以南莱西、平度以北地区尽管未出露郭家岭超单元的岩体却有燕山晚期脉岩群分布金矿产出于玲珑岩体低序次的构造破碎带和栖霞TTG岩系的接触带牟平、乳山地区金矿多分布于玲珑岩体NE向断裂带之内;栖霞地区金矿则多分布于TTG岩系的NE向脆性断裂构造之中
在金矿床类型上胶西北地区以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占绝对优势逐渐向东及同一区域的东北方向石英脉型金矿逐渐增多尽管二者往往间或出现但其规律性较为明显。如在西南部有仓上、三山岛、焦家、寺庄、马塘、夏甸、大尹格庄等众多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也分布有少量的大庄子、旧店等石英脉型金矿;逐渐向北及向东多以石英脉型金矿为主如玲珑、九曲金矿等;再向东至蓬莱、栖霞以及牟平—乳山地区(硫化物)石英脉型、层间角砾岩型金矿较为发育。
在垂向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类型和石英脉型金矿类型在同一矿床、同一矿体内出现并不常见。近年来随着金矿深部勘查的深入在玲珑金矿田深部逐渐呈现“石英脉型—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型”的转变特征对探讨胶东金矿床成因和找矿预测模型具有新的指示意义。
4.2.5 鲁西断隆区
鲁西地区矿床的分布受绿岩带、区域韧性剪切带、断裂带和TTG岩系的控制如李家庄矿点受香山韧性剪切带控制,化马湾金矿、埠洼金矿分别受西南峪韧性剪切带和盘车沟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岳家庄金矿受关山头断裂及其次级构造的控制等等沂沭断裂带内金矿床严格受韧性剪切带与绿岩分布范围的限制,金矿体仅分布于绿岩建造和糜棱岩范围,如龙泉站金矿床矿体仅分布于250m以浅绿岩建造范围之内,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侵位的深部未见任何金矿体。同时,鲁西金矿体的分布、赋存受局部有利构造部位控制;如韧性剪切带的膨胀部位,构造片岩带、糜棱岩带、碎裂岩带、蚀变带等,都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此外,部分岩体的接触带往往也有矿体赋存,TTG岩系与绿岩带残留体的接触带TTG岩系与中生代侵入岩的接触带等等。
4.2.6 山西断坳区
在山西断坳区金矿主要分布于受深断裂控制的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及其近旁的构造岩浆岩发育的活动带上,以及集中产于级构造单元的相对隆起垄断之中,如天镇断拱、五台山断拱、中条山断拱、霍山断拱和吕梁山断拱等。区内各类型金矿在空间分布上各有其规律性其中岩浆热液型金矿的分布规律性相对更为明显呈现带状、环状分布格子状布局以及等距性展布的规律而在矿田范围内有较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现象。金矿集中分布在恒山—五台山区、中条山地区和塔尔山—二峰山地区其地质条件具有下列共同点①前长城系古老变质岩大面积分布尤以上太古界绿岩带最为发育;②断裂构造发育断裂规模较深较大,长期活动、多次活动应力性质多次变换;③火山活动强烈。其中几个重要类型金矿床分布规律如下
(1)岩浆热液型集中分布于古老变质岩系中或其上覆盖层区内;呈带(线)状分布。在金矿集中区(恒山—五台山区、中条山区等)分布有一系列金矿田金矿()多以燕山期次火山杂岩为中心呈不均匀的星团状集中产出分布在几组断裂交叉部位呈现明显带状大致等间距产出与燕山期岩浆岩分布格局相一致。
2)花岗-绿岩带型主要分布于恒山—五台山地区的东腰庄及康家沟一带产于五台群变质岩中与变质岩的空间展布基本一致
3)砂金型主要为近代砂金矿集中分布于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区。
4.2.7 华北陆块南缘
区内金矿的成矿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金矿集中分布在幔坳区的边缘(2)金矿对围岩无选择性;(3)金矿区普遍发育燕山期花岗岩体和煌斑岩等基性岩脉(4)穹隆()构造、背斜()构造、构造混杂岩带和先存的韧脆性剪切带是有利的控矿构造;(5)金矿体呈脉状、不规则状赋存于各种脆性断裂或侵入角砾岩中多期活动的断裂在成矿期往往为正断层性质(6)围岩蚀变在以铝硅酸盐矿物为主的岩石中表现为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在镁铁质岩石中表现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7)已获得的成矿年龄数据以中生代为主。小秦岭、熊耳山为该区重要的两个金矿集区成矿深度大(10km)与剥蚀程度相对低、金矿分布少的崤山相比深度剥蚀是金矿大规模出露的必要条件
总体来看华北地区金矿呈现不同成矿期次、不同类型金矿和不同组合的成矿系列在同一地区相并存的规律。
4.3 华北金矿主要控矿因素
华北地区金矿床控矿要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矿集中产出于克拉通边缘、裂谷带及造山带内具有大陆裂谷、岛弧(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等构造特征。(2)金矿对围岩无选择性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存在某个特定的矿源层但含矿地层和岩体中金的克拉克值均具有较高的含量且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都较大。(3)与金矿最为密切相关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华力西期、加里东期以及吕梁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和煌斑岩等基性岩墙或岩脉如胶东金矿与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玲珑、郭家岭花岗岩密不可分。(4)构造对金矿床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同级别的构造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不同。巨型、大型构造控制了金矿床物质(侵入岩体、成矿流体)的运移大型构造不仅是金矿床的物质运移通道也是有利的储矿空间中小型构造一般仅是储矿构造穹隆()构造、背斜()构造、构造混杂岩带和先存的韧性剪切带是有利的控矿构造。如郯庐断裂及其主干断裂对金矿床形成起到宏观控制作用控制了成矿侵入体的来源、分布控制了金矿床的储矿、控矿构造规模、特征及空间分布等真正对金矿体的形成、分布及控制的构造是次一级或更次一级的构造系统如胶西北地区NNENE向弧形构造系统、鲁西南铜石地区的NW向构造系统等。此外,韧性剪切构造对花岗-绿岩带型金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如金厂峪式金矿、化马湾式金矿等(5)围岩蚀变在以铝硅酸盐矿物为主的岩石中表现为硅化、黄铁绢英岩化、高岭土化等在基性岩石中表现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上述特征因素基本控制了华北地区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产出特征是探讨华北地区金成矿作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基本要素。
4.4 华北克拉通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华北克拉通作为全球最古老的陆核之一不仅保留了前寒武纪克拉通演化的重要记录也经历了中生代至早新生代克拉通的重大破坏是金矿床发育最为重要的地质背景,其中关键演化期有:(1)新太古代的地壳增生期。该时期为火山-沉积作用阶段,大量的金质从地慢的深处,随同超基性—基性火山作用一起喷出地表,形成原始的含金建造,出现局部的富集地段,为形成金矿床提供了一定的金的物质来源,其中较为重要的岩石组合为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岩、条带状铁建造、含炭质的泥质岩和某些安山质-长英质火山岩。在构造岩浆活动的晚期阶段,受剪切带或断裂的控制并伴随着线型的退变质作用,形成构造晚期的脉状和细脉浸染状金矿床。(2)元古宙陆块碰撞后的剪切作用和旋转运动产生大量韧性剪切变形带,对金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局部形成较贫的鲁西、冀东、冀北以及内蒙古大青山等地的花岗-绿岩型金矿床与此同时,鲁东地区也发生大量褶皱和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形成褶皱造山带,形成的规模及对金成矿的控制不及鲁西地区。(3)加里东期及晚华力西期,伴随着古亚洲洋的伸展、闭合,在华北陆块北缘形成了一系列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多分布于深大断裂的两侧,受其次级断裂的影响,形成脉状、不规则状矿体。(4)燕山期为华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爆发期,受燕山期造山运动及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影响,深部含金热液进一步活化,中酸性含矿岩浆沿断裂带上升,构成燕山早期第一次金成矿作用,形成了多条岩浆热液型金矿带。5)白垩纪由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由NW向转为NNW俯冲,导致郯庐断裂发生大幅度左行平移,断裂两侧伴生形成大量次级断裂构成羽状、棋盘格状断裂系统和多层次拆离滑脱构造系统,发育了与岩石圈减薄有关的大规模岩浆作用,110125Ma左右胶东半岛发生了大规模金成矿事件,形成一系列岩浆热液型、火山岩型金矿床。

5  金矿资源潜力与找矿方向
华北是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50%金矿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具备优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依据华北已知金矿床分布、与金矿有关的重要物化探异常、成矿地质条件等要素,在全区划分出47个重要金找矿远景区(图2,表3,集中分布于阿拉善、十八顷壕—乌拉山、白乃庙—毕力赫、冀东、冀西北、五台—太行、胶东、鲁西、小秦岭—熊耳山,以及卢氏—桐柏北等成矿有利地段。

2 华北地区金找矿远景区分布图(远景区编号同表3)

8觉罗塔格一黑鹰山成矿带;14磁海一公婆泉成矿带18阿拉善成矿亚带20河西走廊成矿带48东乌珠穆沁旗一嫩江成矿带;49白乃庙一锡林郭勒成矿带;50突泉一翁牛特成矿带;57华北陆块北缘东段成矿带;58华北陆块北缘西段成矿带;59鄂尔多斯西缘成矿带;60鄂尔多斯成矿带;61山西成矿带;62华北盆地成矿带;63华北陆块南缘成矿带;64鲁西成矿带65胶东成矿带;66东秦岭成矿带;67桐柏一大别一苏鲁成矿带

3 华北地区金找矿远景区划分

目前,华北地区金矿找矿方向集中在已知矿床的边部、外围及深部、工作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新类型金矿床的找寻等方面金矿床的勘探开发深度集中在1000m以浅,而3000m以浅区段的资源潜力尚不明朗近年来,随着勘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胶东等重要矿集区金矿深部勘查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地质、物化探、遥感、深部钻探、三维建模等方法组合的综合运用,成为实现金矿找矿突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重要成矿区带、矿集区加强金矿深部勘查,完善三维地质结构与预测模型,评价深部与外围资源潜力,是支撑和丰富国家级黄金资源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华北地区金矿找矿依然大有可为,而提升深部资源勘查能力和规律认识是关键。
6  结论
1)华北地区金矿类型多样,内生、外生、变质金矿兼具,岩金、砂金、伴生金矿并存,总体呈现不同成矿期次、不同类型、不同组合的成矿系列在同一地区相并存的规律。
2)从矿床成因角度,华北地区金矿可划分为花岗-绿岩型、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砂金型和风化壳型等6大类型;从矿产预测角度,可划分为44个主要预测类型,其中与岩浆岩有关、与火山岩有关、与沉积建造有关的金矿类型最为重要。
3)根据金矿演化规律,华北地区金成矿期可划分为五台—吕梁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5个主要阶段,燕山期为金矿爆发期。
4)华北克拉通演化构成了金成矿作用最重要的地质背景,各地区受不同的构造演化制约,成矿环境也各有特点;金矿集中产出于华北克拉通边缘、裂谷带及造山带内,具有大陆裂谷、岛弧(火山弧)、活动大陆边缘等构造特征;多期次构造运动和频繁的岩浆活动,特别是华力西期—燕山期大规模的酸性、中酸性岩浆活动,是金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5)华北地区金找矿方向集中在已知金矿床的边部、外围及深部,资源潜力巨大。在华北金矿资源禀赋、矿床类型、时空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演化、资源潜力等要素分析基础上,在全区划分出47处重要找矿远景区
致谢:本文是“华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组集体劳动的成果,在此对项目组全体成员致以诚挚的敬意,对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各省级地勘单位、科研院所致以衷心感谢。

原文来源:付超,党智财李俊建,周淑敏倪振平,彭翼,宋立军,张彤,侯占国.2022.华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资源潜力[J]·中国地质,49(4):1179-1197.

导读评论和排版整理等《覆盖区找矿》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金矿床的分类
金矿床类型
600t独立金矿!山东玲珑金矿田深部矿化特征研究与发现
新疆丰富的矿藏资源:金矿的情况
中国金矿床类型
如何找金矿?看金矿的类型及找矿标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