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来源:iMorphology公众号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是什么?

非特异性颗粒是一类嗜天青颗粒,主要出现在早幼粒细胞阶段,随着细胞成熟非特异性颗粒的数量逐渐减少:这里并不是说消失(中幼粒阶段特异性颗粒与非特异性颗粒之比为2:1;中性分叶核细胞非特异性颗粒占10-20%,或更少)。同时非特异性颗粒的染色特征也在发生改变,起始阶段颗粒着色呈紫红色,与细胞核颜色接近,尔后随着细胞成熟颗粒着色能力开始减弱。所以颗粒减少与着色特性减少两方面原因使得染色变浅或不显色。而中幼粒阶段特殊颗粒(二次颗粒)逐渐出现和持续存在,这些颗粒呈现粉红颜色。当中性粒细胞受到应激作用后,非特异性颗粒中酸性粘液样物质(过氧化物酶体物质:阴离子载体)浓度增高导致颗粒又一次着色,这就是胞浆中颗粒增粗的原因。

因首次在革兰氏阴性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患者中描述这类颗粒特征,称这些颗粒为毒性颗粒,相应的改变称为毒性改变。当然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多见于以下情况:1)感染;2)炎症;3)妊娠;4)使用造血生长因子药物(G-CSF,GM-CSF);5)尿毒症。


中毒颗粒与尿毒症

上述前4种情况不再进行赘述,而对于尿毒症与中毒颗粒之间的联系,在2008Blood上报道了一位28岁女性患者,乏力,无发热。血常规示轻度贫血,外周血涂片出现中性分叶核细胞中毒颗粒,同时伴有较多锯齿状(burr)红细胞。结合粒细胞与红细胞的这些形态学特点,作者提示临床患者存在肾功能衰竭的可能。之后其他的生化检查证实了患者有氮质血症,同时伴有轻微的钙磷代谢紊乱。



明白中毒颗粒的性质,知晓中毒颗粒与尿毒症的意义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片来源 Neil Abramson, blood. 200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细胞也秃顶
白细胞的分类和作
【转载】粒系病态(造血)细胞形态学
【收藏】检验科必须掌握的几种细胞化学染色
你还在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傻傻分不清吗?
风湿病未来新疗法:纳米颗粒搭载药物靶向活化中性粒细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