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肇铭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中不可回避的人物

《画人传》~第464篇

张肇铭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中不可回避的人物!

文/卢秀辉

张肇铭(1897~1976),湖北省武昌人。

张肇铭出生在书香世家。4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他5岁时,在武昌延寿庵发蒙。7岁随母亲住进“敬节堂”生活,敬节堂的生活很封闭,里面住的都是寡妇,常年大门紧闭,即使寡妇娘家人或者婆家人来探望,外面的人也不许进去,里面的人不许出来。只是在大门的左右墙边各开了一个小洞,寡妇们和家人就通过这个小洞交流。跟寡妇一起生活的孩子可以自由到堂外游戏或者上学,但外出的方法也是令人匪夷所思。墙上安了特制的“转桶”,转桶只有半米多宽,一米来高,桶中间开口,孩子就在桶里推着桶旋转进出。

显然,“敬节堂”那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育。张肇铭10岁时,他的伯父张廉将他接到自己身边,教他读书习画,从此便与丹青结缘,常常为伯父张廉牵纸磨墨,渐入堂奥。张肇铭的三弟过继给伯父张廉,张廉以画为生,过得也不轻松。

1911年,张肇铭14岁,武昌起义爆发,他也辍学了。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一心想要学习一门可以谋生的技能,转年,他在“艺徒养成所”化工班读书。他18岁那年,考入第一师范学校,开始了为人作画刻印聊补生计,同时还到一所私立学校学习英语。

1916年张肇铭19岁,与16岁的汪氏结婚,次年,长女出生,汪氏产后病逝,女儿也夭折了。年近弱冠,遇此打击,难以自抑。1919年年底张肇铭毕业,学校组织旅行参观小学教育,初游北平、天津、泰安、曲阜等地,他也受聘到刚从德国人手里接管的省立汉口中学教书。

1920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武汉招收5名学生,张肇铭顺利被录取入中国画专业,师从国画大师陈师曾、王梦白和姚茫父。上世纪20年代初的北京,正经历着新旧文化的剧烈碰撞和交融,青年时代的张肇铭在这里得以开阔眼界,接受进步的文化。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大量的临摹为张肇铭打下了深厚的笔墨基础,并按照陈师曾“以渊博学养与良好艺术感受力为底里”的理论,集众家之长,在花鸟画学习中,遵循宋元以来的绘画传统,近师吴昌硕、恽南田和陈师曾,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清新优雅的艺术风格。

1923年,张肇铭暑假毕业,回汉在女子高级师范代课,应聘在国立一小任教务主任,并接受唐义精的邀请,到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担任教员。北伐战争时,革命军武昌围城,张肇铭参加了国民党,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成立校委会,唐义精、王霞宙、张肇铭等五人为主委。张肇铭同时在水陆街省立七小当美术教员。蒋兰圃、唐义精、张肇铭、王霞宙、徐松安、赵合俦、欧志先、钟道泉、邹碧衡、管亦仲等“梅社十友”,组织“梅社画社”。

1929年,武昌美术专门学校重建校董会,改委员制为校长制。闻一多、卢广镕、王介庵、冯力生、蒋兰圃、唐义精、张肇铭、郑云庵、王霞宙、许子珩等一起被聘为校董,并在学校代课。次年1月,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更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张肇铭在续娶刘明珠后,又与省女子高级师范学校学生谢纬业结为伉俪,刘明珠1938年才去世,哎,文人风流还是风流难禁?

1937年1月4日,张肇铭在汉口商会礼堂举办“慰劳守土将士书画展览”。武汉沦陷后,武昌艺专西迁四川江津。张肇铭在襄樊国民党第五战区从军,被任命为伤兵管理处副处长。继而,退去蜀中,继续在武昌艺专任职,教授中国画、中国美术史。1945年8月,张肇铭经教育部批准任武昌艺专校长,与姚济之回汉筹办迁校。1946年,武昌艺专从四川江津迁回武汉,在汉口宁波会馆复原,在赵家条办分校一所。任武昌艺专校长。

张肇铭的名字和武昌艺专的发展紧紧相连,学校的创办者蒋兰圃等热心艺术的有识之士,以自己对时代进步文化昌明应尽的责任之心和社会声望,集贤纳才,开办艺术学校,他们为中华民族美术教育事业薪火不绝,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鞠躬尽瘁,近现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由此在华中开始了艰难却是辉煌的旅程。遥想当年抗战,国难临头、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武昌艺专从位于长江之滨的武昌城逆江迁至四川德感坝一处叫五十三梯之地。张肇铭在国难与悲恸中,接任校长执掌重任。他没有选择本可萧闲舒旷的文人生活,先生以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修齐治平之血性担兼济天下之重任,与师生艺舟共济。

1949年五月,武汉解放,武昌艺专合并到中原大学,张肇铭在美术系任教。他曾到武昌纸坊参加剿匪反霸,发展春耕生产的工作。1951年,他于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被聘为美术理论教研组主任,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副教授。1954年,到湖北浠水深入生活,为劳动模范饶兴礼作素描肖像,参加防洪抢险作《防汛图》长卷。

1957年,张肇铭主持长江大桥两边护拦国画图案的设计,并亲笔作画多幅,新中国的成立为张肇铭的花鸟画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此时,他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工会主席,国画教研室主任、教授。3 月,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成立(初名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张肇铭任首届主席。

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国家编辑了一本名为《建国十周年美术成就》的画册,由陈毅题签,收录了傅抱石的《雨花台》、潘天寿的《红莲》、于非誾的《玉兰》等名家作品,湖北的艺术家中,张肇铭的《枇杷》和王霞宙的《卷丹》也入选。

张肇铭自建国一直到“丙午动乱”,创作上获得了大丰收,他赴京筹备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设计工作,任绘画组组长,作六尺中堂《紫藤》、《葡萄》,大幅国画《油菜燕子》;另有《枇杷》入选建国十周年美术成就画册;参加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和全国第三届文化工作会议;当选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出有《花鸟画集》;应华君武邀请到北京举办个人画展;湖北还为“三老”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举办画展。《美术》杂志发表了他的《兰石图》、《枇杷图》。他多次深入农村,学习创作。

1965年,张肇铭画风大变,由小写意到减笔大写意,由用色多一变为用墨多,纵笔驰骋,水墨酣畅,讲求经济原则,以少胜多。朴素自然,平淡天真。深得水墨写意派的真体。将墨意在宣纸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笔墨酣畅却又清新雅致,含蓄朴实之间尽显生趣,丝毫不刻意浮躁,实属难得。

1966年,张肇铭在“丙午动乱”中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集中在黄陂水塔空降兵部队搞“斗批改”。一直到1974年后,方才让他为外贸工作和对外交流,他抱病创作了国画《红梅》《枇杷》等多幅作品。他创作了《凌霄》等作品,赠送给在武钢07工程工作的西德国专家。

1976年6月7日,张肇铭因病在武汉去世,享年79岁。

张肇铭是湖北省美术教育事业的先驱,曾任武昌艺专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分会主席、全国美协理事、中南美专教授、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政协常委、省人大代表,出席全国文代会、文教群英会。张肇铭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中不可回避的人物,《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辞典》等专著都作有评价。

除了艺术创作,张肇铭还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康师尧、周韶华、汤文选、鲁慕迅、陈立言、邵声朗、张善平等都曾受过他的教益。他曾说过:“画花是为了好看,好看才能鼓舞人向上,热爱生活。美,就是要画出花的生命,要自然。” 他的一生从不追名逐利,不论绘画还是做人都非常儒雅淡泊,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卢秀辉有《为张肇铭歌》一首,诗云:

从来画史万古开,精英几人而今来。

笔染新墨憾空壁,胸怀旧境脱幻胎。

花鸟已去叹是非,笙箫犹闻清音飞。

虚过世间无数日,且许碧天念陀弥。

敬节堂里闭心源,泪眼婆娑叹亲元。

但教乾坤为君改,画中看尽何须言。

寒士本因出布衣,儒者岂能任讽讥。

教书育人平常事,开花结果今夕非。

数十年来心难安,肝胆沥尽终觉宽。

层云如涌心头起,春光缤纷芳中看。

写意纵笔驰骋秋,平淡天真韵味愁。

水墨酣畅自然隐,清新雅致妙趣头。

以少胜多朴素天。淋漓尽致儒雅烟。

墨意清新含蓄道。追名逐利弃眼前。

烂漫已忘日头残。芬芳灭得万事难。

风霜披却寒一袭。春来暖意入心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年国画 百年精品
国画名家‖本期画家介绍:张肇铭和他的花鸟画
他是湖北省美术教育事业的先驱 | 精品不准出境者
张肇铭|气度从容雍雅,笔墨深雄醇厚
湖北三老
张肇铭花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