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艺作品
userphoto

2022.12.05 北京

关注

1. 侯正元出生在甘肃农村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二十二兵团的一名战士。部队开展大生产,侯正元平均每天开荒1亩3分地,衣服湿了就拧干了接着穿,口渴了就拎起水桶喝。

2. 1952年春,侯正元作为垦荒优秀分子被送到兵直机耕实习农场(今八师石河子总场)学习拖拉机修理技术。这对刚刚摘掉文盲帽子的侯正元来说,是一件比开荒难得多的事——一台拖拉机有6000多个零件,这些零件的名称都要记住,并能对得上。

3. 侯正元十分重视这项任务,他刻苦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学习期间,由于表现突出,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4. 1956年,领导安排侯正元驾驶拖拉机。虽然侯正元会修理拖拉机,但修理与驾驶不同,拖拉机在作业时常出现陷车、打滑的问题。有一次,在刚下过雨的地里作业,拖拉机的轮子打滑,后面的中耕器铲倒了一片庄稼苗。

5. 侯正元爱琢磨,想出了解决办法。他先观察地形,在容易陷车和打滑的地方做记号,车到那里,他就将农具卸下来,车头过去后,再用钢丝绳牵引农具。车到容易打滑的地方,他减轻牵引负荷。

6. 1957年,侯正元作为先进机车组组长参加兵团机务工作会议。会上,兵团有关领导勉励侯正元争取1万个小时无大修,为兵团的拖拉机手们树榜样。侯正元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凭着胆大心细和勤学苦练,侯正元总结出“三净”“四查”“十不许”的机车保养和操作经验。

7. 侯正元对自己、对机组人员都严格要求。有一次,他开车上坡没有换挡。回来后,他在机车组进行自我检讨。还有一次,机车组在作业时,漏耕了一块地。侯正元知道后,当即带着机车组的人用坎土曼将这块地翻了一遍。

8. 由于机车的原因,侯正元驾车中耕时,与师机务科规定的“宽中耕”要求总是差两厘米。侯正元较真,带着机组工作人员在地里反复调试100多次,但结果还是不理想。顶着骄阳,他们又调整了100多次,最终达到要求。

9. 1963年,侯正元在检修机车时,为了一颗螺丝,与机车组的同志争论起来。有人说:“这颗螺丝也就几元钱,换个新的。”侯正元仔细观察后,认为还可以用。他说:“我们要勤俭节约。”

10. 在机车作业时,侯正元发现回油管每隔五六分钟就要滴一滴油,于是他在回油管后面又安装了一根管子,让每一滴油都能流到油泵里去。就这样,他所在的机车组一年足足节约了80公斤油。后来,这一做法在农场推广开来,一年下来,农场收集回油3.2万公斤。

侯正元所在的机车组1956年3月至1960年7月间,共出勤作业2.15万个小时,节约油料7.3万公斤,节约费用6.56万元,5年完成了27.5年工作量,至1965年6月已连续工作4.3万小时无大修、延长大修间距8次。苏联塔斯社报道中国的侯正元“创造了拖拉机史上的奇迹”,苏联官方为此向侯正元授予“金质劳动英雄奖章”及刻有侯正元名字的照相机作为永久留念。1957年,侯正元荣获“兵团二级劳动模范”称号;1958年,被评为“兵团一级劳动模范”“兵团模范共产党员”“兵团十二面红旗之一”;1959年被评为“全国机务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国庆10周年观礼和全国群英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据兵团日报资料库

作者:王鸿庆/绘 编辑:系统管理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呼铁精神谱系⑦丨共青团号机车精神!
开荒第一犁的女拖拉机手
在西双版纳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父亲这一辈子
知青岁月(20):龙口夺粮
【中州散文】刘文豪:天不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