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都是"小岗人"的典范

最近看到网上的自媒体平台出现很多有关评价小岗村和回顾小岗人的文章,读后感概万千,浮想联翩…

大家都在评说,那么,我也来揍一个热闹浅谈一番。

先说旧社会以前:那时土地是绝对的私有化,可以卖买,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单干,可以灵活地进行个自的劳动调节,但少数农户因种种原因把土地卖掉或被迫转让卖掉失去土地而守穷,最终出现地主富农,这些人有了土地资本就进行出租收赚利润坐享盘剥…没地的人去打短工做长工,要么讨饭。

解放后,国家按人口分地,50年代初也是个体经营土地,后来学习苏联经验,也是为了以农助工,实现社会主义土地公有集体制,就实行了土地集体耕作。

古言道:任何事一分为二看,有利就有弊,都不是完美的。农业集体合作化耕种也一样,有它的好处,又有它的缺点。好处一:人多力量大,集中力量办大事∽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水库,渠道,灌溉,造地,造林,养殖,大田精耕细作等。好处二:孤儿寡母,困难户,缺劳少力者等在大伙中抱团取暖。好处三:规模种殖易于推广和管理,大伙在一块干活热闹。然而,大集体农业社也有缺点∽主要表现在:一,不灵活,人们上工,干活,下班都是类似工业组织,但却不拿工资,又没有时间去挣钱和从事其它经营活动,管理呆板僵化,这样农民的灵活与个人积极性不高。只能以集体形式去调动社员的热情。如表扬,发奖状,批评批斗惩罚等。二,长期天天綑在农业上,不能灵活的外出从事其它职业与经营,进城更难。三,只于"磨洋工"与"偷懒",那是不大存在。我是亲自耳闻目睹和经历体验过农业集体劳动的:1,每天上工队长点名,不到或迟到,被罚一天工算白干,严重了口头检讨和书面检讨,社员大会批评挨批斗。2,凡事不上工都要请假。3,外出请假开限额天数证明。4,上工干活按人头划分任务,各干各的自觉完成,不完成被惩罚。5,交农业税。6,交公粮都很重。7,如果偷懒怕干活,唯一办法是有小病装大病请病假。当初社员讥讽那样的人为:"思想病"。当然,为了养家糊口争工分,那种人很少。

七十年代的农村与农业各种科学技术还不完善,如良种,化肥,农药,机械等还跟不上。之此,社员劳累一年,都是粗粮加野菜的粗茶淡饭,没有更多白米细面吃,特别是山区农民。于是乎:社员在干任务重的活时,为了赶活儿先完成任务余一些空时休息,干活时就抽签分块分亩分人分小时分人数包着干,谁先干完了谁休息。这种自发的单干包干形式在六十年代中后期就在各地农村广泛被社员采用。到七十年代初,全国很多生产队社员就包干整块整片的田地干活,从犁,耙,种,锄草等环节全包干,h按亩数评定工分,完成有奖,完不成惩工分。当然,最后粮食收获统一归生产队集体保管,按工分分口粮,多劳多得,不劳少得,又叫缺粮户,按人口按人头基本口粮供应,只是少了工分奖励粮。

七十年代后期,安微小岗村十八汉子率先"偷按手印"把整块田地都包给了每一个农户,第二年增产了被领导发现后上报在全国推广复制。这种"包产到户",早在六十年代就在安微广泛出现,当初就有领导肯定过这种包干农活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其实,这种形式的生产方法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那么,包干倒底有哪些好处呢?答:好处一,农民可以灵活地去无定时从事生产,早干快干有赶头,完成生产任务后可以休息,走亲戚,游山玩水都行;还可以去从事其它业余副业和经营赚钱的门路。好处二,想干就干,自由自在,不受"队长"管朿,请假等繁琐程序。好处三,干多干少都是农民自己,吃不了,可以把粮食和农副产品拿去卖钱。当然,凡事也不是完美的,包干制也有缺板。其一:单干小农经济,温饱有余,不能规模生产经济化,不能富裕发财化。二,在大的农田水利建设,改造等方面,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三,个人不能抱团取暖,不能关顾到孤寡老人困难户,需要国家去扶持扶贫帮困。四,会导致少数人懒得种地而抛荒。五,会出现贫富差距现象。六,包干少数人也会偷工减料而取巧做假。

那么,如何抛去集体与包干两种劳动形式的短板,创新发扬集体和包干的两种生产形式的优点呢?答案是:领导引导,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取长补短,把承包制农业引向现代科技化,机械化,智能化,各种形式的合作化,规模经济化,入股分红化,农民工资职业化等多种多样的承包责任机制中,发扬当年小岗那种积极性,搞好生产,振兴三农。

最后感叹:我们都是小岗村式的模范,我们都是小岗式的典范。在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始终都在为农业为国家作贡献,始终都在寻找和谋求提高劳积极性的方法方式去促进国强民富而达到国家有富粮,农民吃好饭的向上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佩服两种摁"手印"的成功
董以山:两份生死状的昭示
大集体年代的生产分配制度·台州晚报
中国农民两种“红手印”
大包干纪念馆门票欣赏
60~70年代农民生活回忆录系列之·上工、下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