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说董其昌临帖不像,但是意境非常之高,你觉得是为什么?
userphoto

2021.07.30

关注

董其昌临帖追求的是“意临”,表现出来的是自己对于古人书法作品的深层次理解,是“以意为先”、追求“险绝”、用笔“转束”,呈现出个人强烈的风格和追求。

董其昌是到了17岁才开始真正学习书法,这源于他参加松江府会考时,因字差而被知府故意降为第二等,董其昌“自是发奋临池”。董其昌开始学书时,以《多宝塔》入门,后又改学虞世南。18岁时入莫如忠门下治学,开始取法二王。

董其昌书法的转折来源于其23岁那年,有幸见到了《韭花帖》真迹,25岁在金陵见到王右军《官奴帖》唐人金笺摹本,这令他眼界大开,对自己的作品重新审视之后大失所望,“搁笔不书者三年”。自称“始知从前苦心,徒费岁月。”从此不再妄自尊大,开始努力学书,探求“入古人室”的门径。后开始学习宋人,尤其崇拜米芾。凡是符合董其昌审美的古代名家法书,他无不临仿。

曾云:“书家妙能合,神在能离。所欲离者,非欧、虞、褚诸家伎俩,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

董其昌临古强调神似,并以“吾神”为最高品格,这突出了董的个人风格。

董其昌书法给人最深印象莫过于“淡”与“秀”,其一生追求平淡,崇尚自然率真之趣,正所谓“书卷气”也。临古是董氏书学中极重要的一环,他自十七岁开始学书,一直到八十二岁临终从未问断过幅古。对他而言,临古不止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发掘创作源泉的途径,流传至今的董氏书迹中,临古之作甚多。

“熟后求生”就是董其昌主要的临古观。

董其昌《画旨》上有一段话说:“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由生人熟”这是千百年来掌书乏入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在董其昌之前已经有许多书家著述中谈及“熟”的重要意义。

唐代张怀瑾《书断》用“精熟神妙,冠绝舂今”来评价张芝在草书上的成就;孙过庭《书谱》认为:“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退笔成冢,盘板皆穿”的故事也早已耳熟能详了。

董其昌所说的“字须熟后生”,并不是说字不须熟。他认为应当努力求的“生”,是在获得一定程度“熟”的基础上要离,也就是要摆脱法度的束缚,去创造自己的新意,达到“能离能合”;

他求“生”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追求在“熟”之后能够回到儿童般的天真自然、朴质无华的状态。董其昌一直将李贽的“童心说”纳入到自己的书法体系。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萤厶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童心说”阐发了董其昌“追求天真、追求平淡”的观念,并进一步发展成“熟后生已”。此时的“生”,已不单是技术法层面的“离”、“脱化”,而具有了更高的立意,是董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董其昌的临古,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象,而是直指大道,通过先人的笔意追求自己的书道,以意为先创造出秀逸、淡远的书风和美学观点。这种临帖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他以后的书学开辟了更广的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帖学最后一位大师的书法变革观
闲话木木堂(下)
这个恶霸的书法,凭啥能让康熙赞誉道:天姿迥异,丰神独绝!
他是人渣?他的书法却流芳百世!
董其昌书画作品上拍匡时2017澄道
字须熟后生  邓宝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