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中的对仗

古诗词中的对仗

前次在悟空问答中回答了《格律诗中的对仗》一文,系统回答是“你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要重复回答”。实际上,我曾经回答过《格律诗的平仄》,所以文章发出后,只见标题,不见内容,有失信誉。故此,今天特地写一篇《古诗词中的对仗》,以弥补这一遗憾。

“对仗”,也叫“对偶”。对仗是古典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近体诗的对仗要求十分严格,例如律诗中的颔(三、四句)、颈(五、六句)这两联必须用对仗,也有颔联用对仗的,颈联未用对仗的,但很少见。颈联未用对仗,是在句子特别好的情况下,叫做“不以词害意”。但是这种情况难以出现。

词中用对仗,是在相连的两个句子中,字数相同时常常用对仗的艺术手法。但是,用与不用,主要是看内容和所要表达的需要,也不一定非要用对仗。它不象格律诗一样,有硬性规定。

什么叫对仗呢?

对仗就是用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字数相等、平仄相反、意思相关的两句组成一对,并列在一起,叫做律诗或词中的对仗。

怎样使用对仗呢?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人用对仗所分的词类和现在语法上的词类大至相同。律诗和词的对仗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副词、

五、数词,

六、方位词,

七,代词,此外,还有颜色词、虚词。

我们在使用对仗时记住一点、就是词性相同,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堆。

对仗可分为哪几种呢?对仗主要可分为正对和反对两种:

一、“正对”。表现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叫“正对“。就是上下两句,形式上对称,意思上互相补充的句子。

例如:毛主席的《七律·送瘟神》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二、“反对“。“反对”就是表现相反的事物叫”反对”。也就是上下两句,形势上对称,意思上相反的句子。”

例如:《西厢记》中》《长亭送别》“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对仗在古诗词中用得较为普遍。对联就更不用说了,对仗是必须的。律诗中首联对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联用了对仗,实际上律诗中共用了三联对仗,中间两联不能减少。尾联一般不用对仗,尾联用对仗不太适宜于作结尾。

此外,除了主要的“正对”和“反对”外,还有下列几种对仗的形式:

一、“宽对“,宽对就是半对半不对。这种情况是首句入韵,半对半不对的情况多一些。

例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二、“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用的是甲意,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

例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三、“流水对”,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但是流水对就是两联是一个整体,叫“流水对”。

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对仗这种修辞方法是诗词中所常用的,它不仅是一种修辞

手法之一,也是语言的民族特色要素之一。使用对仗句是形成形式美、语言美、境界美。诗人常常用工整的“对仗”来表达思想内容,使作品境界更加深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中常见词语对仗
诗词格律入门
学诗笔记
谈古典诗词的对仗
古诗词的对仗
格律诗基础知识漫谈》—白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