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附件预览

長壽俱樂部

“北大現象”很有趣。可見長壽不是靠“養生”得來的。哲人中壽星很多,因為他們看透了人生。哲學是研究世界觀的學科。哲學家則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啊!我們剩下的時間有限,不要消耗在養生上,只要有好的生活習慣就行了。

如今,有關保健養生的鬼話太多了,而且互相矛盾,根本不可能照辦。所以每個人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去生活吧!高興是最重要的。

不要看重金錢,人死了,錢帶不走的。不要因為醫生的一兩句話,這樣不吃,那也不吃。什麼都不吃的人,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人死得更快。

每天學習一點東西,讓自己頭腦清醒。延緩老年癡呆。早點睡,晚點起,休息好。天氣好的時候,出去走走。在家裏能自己動手的事情不要讓別人代勞。身體就會好起來。

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也許對別人沒有什麼用,但是我的身體越來越好。說明至少對我有效。

明白事理,不長壽也無妨;

不明事理,長壽又如何?

近日,北大哲學系樓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節目中談到,自己雖然年近80歲,但在北大哲學系不敢稱老人,因為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

樓宇烈談到,生理養生節欲,心理養生養情,哲學養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關重要,中國哲學能夠養生,儒家進德、道家保真、釋家淨心,也許正是哲學家長壽的原因。

北大哲學系教授李中華介紹,北大哲學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歲以上的有十余人,馮友蘭、梁漱溟、張岱年等都是90多歲的高夀哲人,85歲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過20人,佔有成就的北大哲學系教授近半數。

“所謂‘仁者壽’,研究哲學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計較,達觀所以長壽。”

【北大現象】85歲以上的哲學名家幾乎占了一半

在很多場合,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教授都談到,北大哲學系是“長壽俱樂部”,一大驕傲就是哲人的長壽,事實也正是如此。他說:“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哲學有時候不能夠讓你一見鍾情,但是它可以讓你受益終生。舉個例子,也算開一個玩笑,哲學系在北大,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很出名,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哲學系很多老師都很長壽。”

    李中華教授作為北大哲學系的扛鼎人物之一,曾師從馮友蘭、張岱年等諸位哲學大家。他談到,長壽和專業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絕對的,不過,長壽在哲學系的確比較普遍。“從哲學系系史人物傳來看,90歲以上的有十幾個人,占四分之一;85歲以上的,有22人,幾乎占了一半。載入系史人物傳的是比較有學術成就的老先生,他們的壽命確實比較長。”

【長壽秘訣】

秘訣1:不刻意養生,馮友蘭、梁漱溟不怎麼運動!

談到哲學家的長壽秘訣,李中華說,馮友蘭、梁漱溟、張岱年他們最大的一條就是,平時的生活比較平淡自然,沒有刻意養生。“年齡並不是他所追求的,他追求的是安身立命,能夠把自己的生命和從事的事業結合在一起,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態。他們平時生活也很樸素,沒有那麼多生活上的特殊要求。”

    李中華說,他們不怎麼“養生”,像馮友蘭、梁漱溟先生就不怎麼運動。吃的也是很普通,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他說:“他們生活都非常簡單,周輔成先生活到98歲,他真的很簡單,沒有過多欲望、要求。他認為,吃飽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氣。

秘訣2:心中無塊壘,張岱年歷經挫折但一直達觀.

    “周輔成先生非常平和寬容,對我們這些後輩的年輕人都非常扶持,鼓勵後進,待人接物都是很寬厚的長者風度。”李中華說,“我想長壽的秘訣就是儒家所講的‘以德養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活到83歲,在古代算是很高夀的,儒家的養生突出‘德’,不做虧心事。”

王博說,哲學系教授長壽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哲學家長壽可能跟哲學系學科本身的特點有關係,因為哲學是對世界,對生命的一種理解,這種理解很容易讓人有一個比較開闊的心靈。張岱年先生活到95歲,經歷那麼多的挫折,一直很達觀。身體健康,一個是先天的遺傳,後天很重要的

一點是心態,包括如何去面對世界,如何面對挫折,如何看待成功等等,都會對生命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王博說,張岱年先生長壽的原因,說起來是6個字“坦蕩蕩,看得開”。“一個人如果坦蕩蕩地話,他就會胸中磊落,這樣的話他就沒有太多的愧疚,他的心態就會變得和樂,看得開。一個人如果能看得開的話,他的胸中就沒有壘塊,我們經常講鬱悶,鬱悶就是胸中壘塊。”

在任繼愈追思會上,王博說,論語說“仁者壽”,任公即是。任公之仁體現在剛毅木訥,其知則體現在“擇善而固執之”。雖與馮友蘭先生、張岱年先生有親緣關係,但學術觀點不同,體現了北大哲學系的多樣性和開放精神。

    王博說:“他們為什麼會長壽?我覺得這不是簡單的自然的原因,其實這是哲學的一種魅力的體現。這種魅力會讓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受益。”

秘訣3:把事業當生命,馮友蘭最後十年重寫七本書.

    李中華認為,哲人高夀還在於他們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當中,他們去世前還在動腦子,思考問題,“不知老之將至”

    “張岱年在晚年時,工作起來沒有那麼有精力,他就覺得不舒服了。這些老先生都是以學術、事業作為生活的主要部分,安身立命。他們離不開工作,把事業當生命,活著就是在創作,不想享樂。馮友蘭先生也非常感人,他創造了世界學術史上一個奇跡,從85歲到95歲,他重新寫了七本書,這七本書加起來應該有200萬字。第七卷是在他95歲去世前三個月完成的,完成他就放心了,如果沒有完成他還會挺著。”

    “梁漱溟先生上世紀50年代初以後,就不能公開講話,也不能發表文章,拮据了幾十年,但是他還是那麼長壽。”李中華說,哲學與智慧相關,不是純知識的追求,智慧本身總是能讓人遇到挫折想得開一些。“挫折是對人最大的考驗,有的人卻經不起挫折。我們要不以榮辱為念,擺脫名譽、地位對自己思想、精神的束縛。”

秘訣4:環境,遠離政治爭鬥有益養生.

李中華說,老先生們的長壽還與北大的環境有關,如果一個環境矛盾百出,鉤心鬥角,每個人都不愉快,置身其中是很難高夀的。環境是人創造的,反過來環境對人的影響也很大,創

造一個和諧的環境非常重要。他說,現在有些人把個人利益看得太重,包括有的人說話尖酸刻薄,火氣很大,都不利於自己養生。不發火不代表沒有原則,還是有是非善惡。

“學術界的人只要遠離政治爭鬥,將書本作為自己的終生夥伴,對養生有非常大的好處。”他說。

【啟示世人】

啟示1:做事恰如其分、不要強拼不要放不下.

    樓宇烈自稱是不戴假牙的“無齒之徒”,他特別強調做事情要“恰如其分”。他認為,人來到這個世界時是沒有牙的,“回去”的時候也應該沒有牙。他說,人要自然地生存最好,年紀大了,更要克制自己的飲食欲望。“前人告訴我們,不要用你的胃去磨那些硬的食物,不要用你的胃去暖那些冷的食物。現實中我們經常強調不要過咸,其實太辣、太甜都是危害身體的,我們要去掉偏食、偏味。”

對於都市白領在各種壓力下身體透支,樓宇烈說:“說句不客氣的話,很多白領身體亞健康,都是自找的。人的一生不要想著沒有遺憾,總會有遺憾的,不要強拼,不要放不下。事情是做不完的,過過慢生活,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掌控。”他認為,我們現在難以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也需要保證睡眠,而且最好有規律。不要讓自己過分勞累,要有勞有逸。要打開心扉,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讓生活充滿藝術色彩,喜歡唱歌就唱歌,喜歡跳舞就跳舞……喜靜的人可以寫字畫畫,以此來凝神。“歌舞宣洩,書畫凝神”,能夠動靜結合是最好的。

    樓宇烈說,中國哲學比較強調平和中庸,做事情不要絕對化,正如孔子所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否則就會傷害自己。中國哲學相對來講能夠把人生看得透徹一點,把生死看得淡一些。“當然,也不一定適應於每個人,如果勉強去做,變相地克制自己,也不見得就好。人的欲望不是要克制,而是要節制。”他說,學哲學,要進得去,還要出得來。如果研究哲學,卻被其中的理念束縛住了出不來,那就適得其反。所以,學哲學的人有長壽,有短壽,也有精神失常的,不能一概而論。

啟示2:保持心態年輕

    近年80歲的樓教授仍在授課,他說:“講課對我不是負擔,要做自己能夠做的。老年人要認識到自己身體上的老化,也要保持心態上的年輕。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儘量自己去做,讓自己覺得還是一個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個一切需要靠別人的人,心態也就不一樣。”

    樓宇烈說,心病是有情感的人生的,要以情來治情,服無方之藥,即聖人的言語。對於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要讀多麼深奧的哲理書,多讀一些通俗易懂的民間諺語也無不可,比如“平常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心安然,生活也就很坦然。

    “現在因情緒而引起的疾病越來越多,大喜、大怒、大憂、大恐、大哀都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樓宇烈引用明末清初哲學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養生方法:“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處事斷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懷,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他說,可能研究哲學的人能夠明白事理,知道如何調節、控制自己的欲望,這大概是哲理養生的功效。所以心智的成熟很重要,我們要過平靜、有意義的生活,並非刻意拉長壽命,而是盡享天命,壽終正寢。自然地度過自己的生命,不因遇到難事而糾結,保持心態平和的狀態。

啟示3:小虧要經常吃,為名利絞盡腦汁對身體不好.

如今年近70歲的李中華教授退而不休,每天依然工作十幾個小時,並參與《儒藏》的編纂。“我受這些老先生影響,不看重名利。有的人會因為文章署名打得不可開交,為了稿費而折騰不已,心中芥蒂太多,放不下。人生都是小事,這些小事都要計較的話,就非常影響人的精神。”他說,“我的體會就是這樣,我平時對吃點小虧是毫不在乎。小虧要經常吃,不要斤斤計較。”

    對於哲人不刻意養生這一點,李中華說,現在有些人刻意養生,什麼都不聞不問,麻木了。“儒家不是這樣的,論語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壽,智者樂’。不要帶著功利的心態去做事。境界、道德素養對一個人的生命還是有相當大的影響。

    李中華說,人的生命要順應自然,不能背逆自然。《列子》中說:“不逆命,何羨壽?”刻意去追求壽、名、位、利,對思想反而產生束縛,也就不能逍遙。“當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擺脫現實去逍遙,但是心態上可以是放鬆的。平時不感到有什麼苦惱,不要讓那些小事情影響自己。有的人為了名利絞盡腦汁,對身體特別不好。”

“中國哲學強調的就是人生。哲理可以養生,但是不能分裂了,僅僅當成知識。”李中華說,中國哲學實際上是要解決人生問題,不像西方哲學那樣語言分析、邏輯分析,中國哲學重視中庸,不能當成純知識,而是當成智慧去學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大老人長壽秘訣
梁漱溟的十个冷知识 1、1980年83岁的国学大师梁漱溟接受美
梁漱溟的佛缘
仁者智者宜长寿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想当北大学生没考上,却被聘为北大教授
一生命硬嘴硬,在炮火中打坐,向敌人求子弹,他豁达生死活到94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