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十田_山水百扇图
陈十田简介
       陈十田,1975年生,四川大竹人,居北京,工书画印,曾问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吴悦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书法家协会理事,荣宝斋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助教,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助教,出版有:《墨档案》、《一生是土》、《行中问道》、《陈十田书画印》。

02.jpg(188.01 KB, 下载次数: 0)

“圆融”与“渐进”
文/刘洪郡



画中国画欲搞个明白,非忠实于心性不可。中国画的笔墨讲求圆融、含蓄;讲求笔笔分明、笔笔生发;讲求水晕墨章“运墨而五色俱”和“墨不妄施”的佳境,当代杰出画家陈十田长久沉潜于中国笔墨之道,以心体物,以物观我,恪守着中国画笔墨的“写意精神”,行走名山大川,衔云涉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细细辩证着“大道”中所阐述的“大白若辱”“大制无割”“大象无形”“大而不肖”的艺术原则。《庄子》中亦有“不形而神”(“大象”不可被“形“拘)以及“不形之形”(浑沦朴素的“元气”不能被割裂)的“似不肖”的论点,衍生为艺术即是“似与不似之间”。十田与先哲圣贤心有灵犀,他以书法意趣,篆刻格局直入山境水情间,且一直“见素抱朴”兼“计白当黑”之式。十田稳稳把握着中国艺术精神的“道根”,文脉清晰,自然笔端流露乃为“正大气象”。

以理论之,先贤已备精论,如:洪谷子的“搜妙创真”以及在谢赫“六法”基础上提出的“气、韵、思、景、笔、墨”之“六要”论。观十田山水,在舒畅展现景物性格的同时也看到了他“瘦骨清象”般的出尘气格,端倪出了生活赐予他的“坚韧”与“骨气”。他实实在在把“自己”画了进去,这已非常了不起。所以,若论“六要”,十田在“气韵”“笔性”及“思想”方面上升了境界,他深入开拓着“外师造化”的优良传统,“尽广大,致精微”,面对真山真水的细微体验并加工成为心象的过程中亦不失自然气候、季节、地域差异之微妙。品他的华山写生、雁荡山写生、青城山写生等系列创作,十田的优点确是:圆融与变幻。尤其值得肯定的是:陈十田无论画何处山水,作品风格非常统一,就如傅抱石先生无论写生到何地,他的“抱石皴”均可发挥自如,最见“自家本色”。这并不是技法的重复,而是自觉把技术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秩序、艺术语境。画画儿最后是画思想,生发文化要义,十田二十几年的基础锤炼,不急不躁,不专摹崇拜某一家,亦不陷入“我执”的局面。他一如既往,饶有兴致地揣摩传统,精心地抽取古人的“妙法真谛”并努力植入画面“化为我用”,他意识到:面对先贤的艺术成就,我们如能在其基础或在某一“层面”,哪怕再向前推动了一点,就已难能可贵。当然,这一“点”何其难也,黄宾虹做到了,齐白石也做到了,潘天寿、陆俨少把传统的特长努力发挥了。而在当代,传统的人文语境去而不返,文人阶层不复存在,快餐文化生产的乃是信息碎片的集合体,传统脉络抛之甚远。陈十田对待传统文化情真意切,画面散发纯净质朴的气质,看出了他坚持的艺术主张是:“体物缘情,澄怀观道”。他以“传统精神”先入为主,以真山真水为信息载体,并从书法美学上汲取营养、发掘契机。他于传统继承上刻苦体悟,他于时代需求上食古而化、勇于出新。

我以为人生享受的是“发现自我、坚持自我、超越自我”的修行过程,为着一份永恒的荣耀与美好。就如画画儿:刻意而陷入“摹古”无出路,凌空“创新”亦无意义。中国艺术的中庸之道十分高明,讲求“精神层次的驾驭能力,技法实体的演变与操作能力”,缺一不可。最忌讳的就是“艺术图式”的僵化单一,功底不牢而致浅薄欺世,即无“难度”可言。我们追求的“永恒”就是一个“永久生发‘活力基因’”的“精神场”,“变幻的质量”一直是主题。这需要画家综合修养的博大与精深,并最后“贯通”。面对当今学人,这仍是介于一种使命与理想之间。而最切实际的行为是在有了充足储备的前提下,个体生命体验顺利地浸入,心性花朵得到尽情地舒展。陈十田用功砥砺,他把自己的心性顺利而自由地移进了他的“十亩方田”,精耕细培,也便自自然然收获着一个个鲜活的果实与欢乐,这都属于他自己。如此这般,我们有了新的体悟:对待每一事物的成长发展,辩证起来是更需具备大情怀、大境界的。

下面就让我们细心体味一下陈十田是如何贴近传统并生发“自我”的。自元代赵孟頫就主张作画要求“古意”,倡导“书画同源”,强调用笔的书法趣味。陈十田的山水佳作已颇具“古趣”,他的书法笔意与画面布局相映生辉。他的书法碑帖结合,提按转折的遒劲篆笔,结体的古雅端正,时寓奇险,全局势密而形巧,这是就轻驾熟的能力,求的便是“大巧若拙”的高度。十田对魏碑的峭拔洒秀亦能神会,兼对唐楷、行草的法则吸收我用,再以他多年的篆刻实践,深谙理趣造势之妙,他的书法创作也呈现出鲜明的本家气象,终与他日益攀升的绘画意境合二为一。于是,“随心所欲不逾矩”,以字法入画,以画法解字,中国文化的哲学精义也便在一个个环节突破中尽放异彩了。陈十田的艺术自由之境将无比广阔,成全了真实,也便是在此领域积累了一份功德吧。

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是在宋元,巅峰代表首推“元四家”,只因他们充分发挥了文人士大夫的写意情怀。黄公望年过七旬仍游山观水随时模记,他不主张刻画真山真水,而是借山川之形通过笔墨以抒情,直写“胸中逸气”。陈十田对宋元山水乃至后来的“四僧”研习已久,“笔墨当随时代”,不论理解为“担当”还是“应当”,十田都紧贴时代脉搏,并自动为尽一份文化人的责任与使命而认真努力,他承传着古人的问道传统,真实感受于现实生活的快速变幻。从他的画面我们不但能进入“可居”“可卧”“可游”的脱尘仙境,亦能感受到一位当代画家可贵的普世情怀:坦荡、包容、开拓、充实、和平、文雅。十田也确确实实是以“君子风度”来做人为艺的,复观他的山水作品,我们也体会到了尘世的爱与温暖。今天的“出世”或“避世”对知识分子来说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虚设”,刻意便是虚伪。就如董其昌或八大山人,他们的画面被视为有“禅意”“神品”或者“逸格”,终究还是渗透着人性深层的渴求与欲望。董其昌内心复杂,只有在绘画时片刻超脱,平淡天真之余内心耿介不平之气化为了蕴藉;八大画面安详、宁静、寂寥,并不一味愤懑孤崛,即使参佛悟道亦难抑制心中对曾经尘世美好的眷恋,八大的画面是隐含着富贵与热度的。所以,艺术贵在真实,十田就是非常忠实于内心感应的人,他给我的印象自自然然、朴实稳重而真诚,夸夸其谈与他无缘,“炫才耍技卖弄玄虚”他所发笑,他谦虚问学,善于倾听与思考。他平淡朴素的言止中掩藏着一颗火热而善感的心灵,激流潜涌,万般情愫流注笔端之时,他便可很幸福地展示自己了。“大味若淡”是十田目前画面的性格。

相对技法,格调更为深刻,往往发自天性的熏养。陈十田清醒一个道理:只有真切感知自己,懂得超越才是最有效的。效法他人或者人云亦云,无个人之见解最为可悲,艺术评论必须客观公正。十田是以入世的姿态,豁达的态度,随缘的心性,积极勤奋的劲头,深入生活提炼生活的。同时他亦在“隐”,把负面的情绪与干扰,把灰暗厌恶的负面因素排拒在心门之外,精神上的洁癖会让他享受寂寞与安宁。 “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为人的品质”是画坛永远公认的一个标准,今天的市场体制极为残酷,瞬间儿便检验出了一个画家的“真身”。我观十田为人,如画儿一样,真实靠谱,热情大方而无求,正直无私很率真。面对物质,他取之有道,忠实对人与心,他坚信修得善根,一切“障碍”都会化解。画画儿的人本来把画儿画好就是了,精神当然为毕生追求,物质的过度攀比实属可笑。十田的淡泊明志会使得他在同辈人中攀得更快、更高、更远。

面对传统,十田在技法上夯得已然给力,曾见他临摹云林山水,古淡天真,宁静致远,造诣非凡;也曾见他临摹宋代院体的工笔花鸟,富贵典雅,气闲神活。长久的沉浸必然使得他的绘画能力潜移默化来施展。十田的山水用色也为朴实,基本花青、赭石两种互衬,画面线条交错伸展,他擅长留白,山石皴染随地域及阴阳变幻灵活把握,保持着朴素、明净的基调。现在,他又受业于当代中国画坛领军人物吴悦石先生,在艺理与文脉方面将获得深厚的滋养。在超越技法,咀嚼精义,感觉充盈之时,就需要有一定明朗化的理论范畴作为指引了。十田的艺术信念是站在传统笔墨精神的立场,坚持走风格鲜明的创作方向,求直抒心性,画出思想,提炼笔性,格调超凡。

“土园”是十田所用的斋号,这与他的名字相左右,“十亩方田”所营造的园林风景是他心灵的栖息所。土生金,十田过得很富足,金生水,十田的才华潺湲不绝,就如他的云水空间,明净空灵处“变数”颇丰,仍可不断深入、生发与概括,心性尽可坦荡舒展。所以,他所要开拓的是大家境地,绝不是仅靠一股才情而短暂驻留。就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绝不是仅靠才情充盈而成全的艺术,那种质朴拙秀、势强开合的内家品性乃为长久之根本。十田有此潜质,并且他是如此年轻。
陈十田面对传统心领神会,他在“土园”里精心栽培的果实又要真实落地了。


09.jpg(325.11 KB, 下载次数: 0)

《十田题画》节选



作画立意贵奇,奇则生境,平中见奇犹可喜也。奇则生境,须日积月累,行千里路,游名山大川,方能胸中丘壑自生,奇境自出,大涤子曾言“搜尽奇峰做草稿”,故其画多有奇境,今以此理入画尚可一观。

作山水贵在有静气,静则生韵,故古人言“气韵生动”,如此即可入逸格。

“书画同源”之论,古来已久,今人常以写字法入画,多受宾虹翁影响。以书入画是理,然只求笔笔中锋如写字般画画,易得板、刻、结之病,欲得画中三昧,还得识画理、明画法,以书法意趣和书写笔性入画,方可正解“书画同源”一语。

古人论画谓“逸品”、“神品”、“能品”,其意即求品格为上,去俗得逸,故画作有逸气乃佳。

中国书画传承比创新重要,一味创新将致面目全非,中国绘画史是在传承中一步步发展至今,纵观清代以前书画发展历史即可得知,相比唐宋,元四家(黄、王、倪、吴)是在继承中创新之;相比元四家,明四家(文、唐、沈、仇)是在继承中创新之;清四王、四僧等亦是在继承中创新之,鉴史明今,照镜正衣,此乃至理。

“中正平和”乃中国画之精神,犹如做人,故古人言“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写字画画乃人内心情感和心性操守之外在表现,须见笔墨、见性情,好笔墨、真性情,方可言好画、方可为明家(即明白、非有名)。

中国绘画以写意精神为旨,寸尺间有千里之势,巨制亦有精微书写,作大画须有气魄胆识,如临阵千军指挥若定,作小画须神清气爽,笔下出尘,须尽精微与致广大,如此作画方为能手。



01.jpg(293.73 KB, 下载次数: 3)

02.jpg(267.55 KB, 下载次数: 0)

扇面   20cm x 60cm  2013年

001.jpg(486.84 KB, 下载次数: 3)

002.jpg(606.75 KB, 下载次数: 2)

003.jpg(477.49 KB, 下载次数: 5)

004.jpg(533.18 KB, 下载次数: 2)

005.jpg(513.26 KB, 下载次数: 2)

006.jpg(537.45 KB, 下载次数: 1)

007.jpg(564.73 KB, 下载次数: 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旭宇:诗与远方
谈画家陈田老师情感和文化在作品中的深入
落笔千山秀一一浅谈田亚明的山水画
烟云氤氲水墨淋漓——陈淳《米家云山书画合璧卷》赏析
推荐 | 厚积薄发 画言心声——陈石作品欣赏
中国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书法家陈加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