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喜迎信阳第二十二届国际茶文化节(上)
神来之笔写传奇
—— 喜迎信阳第二十二届国际茶文化节(上)
□本报记者 赵雪峰(2014年4月24日)
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名叫春姑的姑娘为搭救身患瘟病的乡亲,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涉过九十九条大江,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得神农氏点化,不惜化身画眉鸟,衔茶籽而播种,出嫩叶而救人,感动世人无数。
这个传说就发生在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豫南小苏州”之美誉的信阳。
很多年后,那片嫩叶再显神奇,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让世界震惊。因其叶条紧直锋尖,茸毛显露,又产于信阳,故而有了一个娇美的名字——“信阳毛尖”。
如今,一片茶叶,在信阳大地奏响改革开放的交响乐;一片茶叶,给老区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一片茶叶,为魅力信阳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茶叶与信阳,相伴相随,相融相合,相辅相成,成就一部伟大的传奇。就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长到此时,身伟形正,顶天立地,成熟大气,从容自如。
来到信阳,你会发现,在市区,有茶行、茶店、茶馆、茶楼和茶市;在乡村,有茶亭、茶庄、茶园、茶驿和茶集。漫步茶园,观云海、听茶歌、沐清风、品香茗,真是胸臆顿舒气悠长。一年一度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茶事、茶艺、茶趣,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这种气氛中滋润蔓延开来……
曾几何时,信阳人长期沉浸在“稀饭咸菜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杀猪为过年,养鸡为换盐”的小农意识的自满自足中;曾几何时,信阳人怀抱金饭碗,却在“等、靠、要”。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为了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奇招迭出。海南因盛产椰子,办起了红红火火的椰子节;大连因城市美丽而联想到千姿百态的服饰,办起了服装节;浙江海宁因紧邻大海,办起了观潮节;西安借助悠久的历史,办起了古文化艺术节暨旅游节……省内,盛产牡丹的洛阳,以花为媒办起了牡丹花会,九朝古都展新颜;借助千年名刹,郑州办起了国际少林武术节,让省会名播海内外。
信阳该怎么办?信阳人为落后于周边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而深感不安,并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再不奋起直追,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
老区人不再沉默!原信阳地委、行署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很快达成共识:在全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长期闭塞、落后的信阳必须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发挥自身优势,迅速投入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推动老区脱贫致富。那么,信阳的优势在哪里?人们不由得想起信阳的青山秀水,旅游、物产资源的丰富;想起“信阳毛尖”质量居全国绿茶之首,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饮誉中外;想起信阳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的传统文化和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反复掂量,这么多优势,以哪种优势为载体,去打通信阳与外界的联系,去打开山门,让世界了解信阳,使信阳走向世界?
茶叶!有生命的茶叶!有厚实文化底蕴的茶叶!信阳人从茶叶的灵气中得到启迪。经过集思广益、反复论证,一个大胆方案出台了。
原信阳地委、行署于1991年年底决定:以融贯古今的信阳茶叶为媒介,举办中国信阳茶叶节,利用这一独特的舞台,实现打开山门、走向世界的目标,并明确提出“以茶为媒、广交朋友、扩大开放、振兴信阳”的指导思想,确定了“茶叶搭台、经贸唱戏”的办节方针。从此,世界认识信阳便从嫩绿的茶叶芽儿、茶叶的扑鼻芳香中开始了。信阳人不能忘却这次决策,信阳的发展史更应记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翻开1992年5月的《信阳日报》,在泛黄的纸张上,依然感受得到第一届茶叶节的空前盛况:1992年5月15日这天,在信阳市文化中心广场,首届信阳茶叶节开幕。开幕式长达3个小时,文化中心广场及四周主要干道,人山人海。人们奔走相告,群情激昂,兴奋不已。
从此,信阳茶乡儿女有了自己的神圣节日——中国信阳茶叶节。
节后盘点,成绩喜人。据统计,首届信阳茶叶节共洽谈招商引资项目77项,签约57项,投资总金额4.52亿元人民币,贸易成交总金额7.9亿元。
仿佛一夜之间,“信阳毛尖”就这样“红”了,信阳就这样“火”了。
如果仅仅是一次惊艳亮相,那倒也算不得什么——这敢为人先的一步,信阳一走就走了22年,越走越有“型”,越走越有“范儿”,越走越有“戏”!
在第二届茶叶节开幕式上,时任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的梅峰鲜明地提出:“信阳以茶叶节这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这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本地实际的大胆决策,是信阳人民从温饱向小康过渡,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下转02版)
神来之笔写传奇
(上接01版)
每年春天,人们便相约而来。21年倾情演绎,21载香茗化蝶。21个春天里,巍巍大别山敞开宽广的胸怀,拥抱四海的朋友。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宾朋光临信阳,洽谈合作,共谋发展。大别山下那一叶碧绿的嫩芽,飞出山坳、飞越淮水、飞向五洲……
2004年,“茶叶节”更名为“茶文化节”。有了“文化”,茶节增添了无穷魅力,茶节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2010年,茶文化节后又加上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让茶文化与茶产业贴得更紧。
原信阳地委委员、秘书长王连基可以说是信阳茶叶节的“元老”级人物,从酝酿讨论举办茶叶节到首届茶叶节的成功举办,一直到第七届茶叶节,一直组织、参与、推动着茶叶节的发展。
在第二届茶叶节上,举办了一个楹联征集活动,当时的王连基经过几天酝酿,写出了一副对联,祝贺茶叶节的成功举办:“巍巍大别生灵气,山门尽开迎来五洲嘉宾,品香茗、论发展,携手致富;滔滔长淮起雄风,金桥飞架通往四海城乡,抓机遇、绘蓝图,齐奔小康。”
从第一届到第二十一届,茶节的巨大变化和带来的良好效益,让王连基感慨不已:“1992年5月15日举办了首届信阳茶叶节,到今年已经是22个年头,成功举办了21届,我感到茶节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好,可以用有四句话来概括:一是打开山门,走向世界,形成的开放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二是以茶为媒,经贸唱戏,这个平台的影响是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远。三是改革创新,惠及民众,举办茶节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第四个特别重要,茶香飘四海,带动百业兴。这个举措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显著,越来越扎实,举办茶节也是在改革中前进的,在创新当中发展的。所以,信阳茶节的举办是越办越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的确,小茶叶,大民生。最直观的效应就是:种茶给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带来了直接利益,群众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特别是“信阳红”的开发,结束了河南不产红茶的历史,使茶农的增收由绿茶生产一条渠道拓宽为绿茶和红茶生产两条渠道。信阳红茶的逐步推广,引领带动了全市夏秋茶的开发生产,大大提高了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各县区、各有关企业努力加强市场调研,针对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坚持多茶类发展,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丰富茶产品,延长产业链,除加强“信阳毛尖”、“信阳红”等高档茶生产外,还注重中低档茶的生产,推出了炒青、蒸青、烘青、乌龙茶(观音)、黑茶(砖茶)、红碎茶和花茶等茶品类。据统计,去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已达5.7万吨,总产值达85亿元。其中红茶产量近850万公斤,产值近20亿元;黑茶、乌龙茶、花茶等其他茶类产量400万公斤,产值5亿元。
看吧,一片小小的芽叶给茶乡信阳带来了勃勃生机,一届届茶文化节让美丽的信阳更加璀璨夺目。茶乡的观念变了,茶乡的形象变了,而永远不变的是茶乡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信阳毛尖的茶文化
信阳毛尖明前茶
品信阳毛尖讲究
信阳毛尖茶中茶毫是不是越多越好?
信阳毛尖怎样手工炒茶,看了你还要买手工炒的茶叶吗?
“中国茶都”舍我取谁?六大茶类最强都,谁是你心目的no.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