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名”书法工程----张世刚(行书)【作品.访谈.简介】
张世刚 贯休《观怀素草书歌》
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
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朽。
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人莫及。 铁石画兮墨须入,金尊竹叶数斗馀。
半斜半倾山衲湿,醉来把笔狞如虎。
粉壁素屏不问主,乱拏乱抹无规矩。 罗刹石上坐伍子胥,蒯通八字立对汉高祖。 势崩腾兮不可止,天机暗转锋铓里。
闪电光边霹雳飞,古柏身中氵旱龙死。
骇人心兮目眓瞁,顿人足兮神辟易。 乍如沙场大战后,断枪橛箭皆狼藉。
又似深山朽石上,古病松枝挂铁锡。
月兔笔,天灶墨,斜凿黄金侧锉玉,珊瑚枝长大束束。
天马骄狞不可勒,东却西,南又北,倒又起,断复续。
忽如鄂公喝住单雄信,秦王肩上塔著枣木槊。
怀素师,怀素师,若不是星辰降瑞,即必是河岳孕灵。
固宜须冷笑逸少,争得不心醉伯英。
天台古杉一千尺,崖崩劁折何峥嵘。 或细微,仙衣半拆金线垂。或妍媚,桃花半红公子醉。 我恐山为墨兮磨海水,天与笔兮书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 常恨与师不相识,一见此书空叹息。
伊昔张渭任华叶季良,数子赠歌岂虚饰,所不足者浑未曾道著其神力。 石桥被烧烧,良玉土不蚀,锥画沙兮印印泥。 世人世人争得测,知师雄名在世间,明月清风有何极
“三名工程”张世刚访谈
张世刚
1958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采访时间:2013年6月8日下午
采访地点:辽宁张世刚工作室
记 者:您很喜欢怀素,但他是狂草书法家,而您写的是行书,是不是觉得行书能写出另外一番味道来?张世刚:对啊,实际上草书和行书的精神都是一样的,包括楷书也都是一样,它表达的这种心性和精神都是一样的,但是形式不同,书体不一样,所以你要从草书来讲,当然它肯定是利用草书来表达贯休这首诗,可能是更加尽兴,但是从行书来表现,我觉得也可以。行书它更能代表这种古典的精神,因为行书在目前还是起主导作用的,或者说,起到主导地位。最关键就是什么呢?这个行书,它是一个好识别、好认的书体,另外一个,行书一直是我所追求的这么一种书写的路数,一直都是我的长项。用行书如果表现好了,同样也可以表达草书精神,一样,它不妨碍。只是书体的形式不同而已。
记 者:我采访过几个书法家,篆书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布局什么的,都考虑得非常周到,很精确;草书在写的过程中,他可能之前会有考虑,但是在写的过程中,灵感的突现,可能会有很多突发奇想。我不知道行书是不是这样?
张世刚:没错没错,是这样,篆书它有很强的工艺性,无论是大篆还是小篆。草书它虽然没有工艺性,但是它整体的布局安排是要做一番思考的,过去讲,“匆匆不暇草书”,你没有时间写不了草书,草书也是需要经营的,但是经营好之后,书写起来,他可能就忘掉一切形式了,就可能极大限度地书写出自己这种对书法的理解了。但是行书啊,和它还是不一样,行书它最关键的是什么?它没有什么设计,没有什么规定性,形式感不是很强,随意性很强。
记 者:我刚才跟您沟通,您的书法是从楷书入手,但是您最后走上行书,一开始您肯定会去效仿古人,去学习他们的精髓,那您师宗当时谁的笔法?
张世刚:楷书当然是我最主要学习的书体,学唐楷时间比较长,行书呢,最主要还是取“二王”这个体系,但最终选择的还是从明朝开始入手的,有人说我,你这个行书啊还是没跳出明人。后来我一想,也是因为明人在帖学上还是成就很高的,我说我这个路数也没算走偏,所以我的主要的特点和风格,还是“二王”法体系,但是至于说能达到哪一个阶段,是能达到宋啊,还是能达到唐啊,这个我也没办法给自己界定。总而言之,反正我是属于帖学这一派的,还是以帖学的小行书为主,但是最近我也在有意识地探索一下如何把行书写大,大行书。古人在表达这方面可能没有我们今天的条件有优势,因为那时候纸张不像我们今天这样丰富,纸张过去很紧缺,都不写大行书。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材料可能要比古人方便得多,我近来也逐渐的尝试写一些大的行书,大行书其实有的时候更能表现人的心性,有的时候草书表达不了的,我觉得在大行书当中也能表达,大行书更能表现出书法精神,它更有群众性,更有普遍性,大家都能接受,能够欣赏,都能识别,都能认识,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嘛。偶尔行书当中也可以加一点草书,也可以加一点楷书,但是以行书为主,所以现在我也有个意识,就是尽量把行书能够展大书写,这个展大书写也不是我们现在开始的,古人也有写大行书的,明代像文徵明,董其昌,特别是王铎,再往前的是米芾;米芾他写过《虹县诗》、《多景楼》、《岘山铭》等,好多大家都写过大行书的,大行书的气势我觉得不亚于草书。
记 者:您一直学“二王”,现在还是?
张世刚:还是“二王”的体系,我这体系还是没跳出“二王”,中国书法是“王法”。但是魏碑也没有回避,魏碑也适当地涉猎一下,也学一学,因为现在教学里需要嘛,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学任务也很重,学员的要求也很高,要求每一个老师的素质是综合的,能力也是综合的,单一的这一种行书,恐怕也满足不了学员、满足不了教学。关于篆书写的不是太多,草书、隶书也都在写。
记 者:您好像特别看重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对书法家的那种影响?
张世刚:对啊,我刚才说关于书法的这种属性,就决定咱们书法家他一定得是一个文化人,不要艺术家化,艺术家化不是书法家的本色,我是这样看的,所以我也在强调这个。从书法的属性我刚才就说,它更侧重的是文化性,因为它和生活的距离还是比较远,你说通过书法的点画直接来表现生活,还是很勉强,还是有一段距离。它不同于摄影啊、绘画啊,以及其他雕塑啊,可以直接再现生活,可以表现生活,改造生活。书法是没有这样的功能,它是文化人的一种常态的东西。这里这个文化元素不是说能够直接影响书法,它是通过你对文化这种修养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与古人对书法的理解逐渐会接近了,也就是对整个书法这种点画的解读和认识逐渐逐渐和古人会合为一体,和古人能融入进去。因为看书法要站在中国人这种文化视角上看,它不是按照西方人那种艺术视角来看,所以中国人看书法,还多半都是文化人看书法。当然这种线条的锤炼呢,也是需要技术的,也是需要功夫的,肯定也离不开技术。所有的艺术当然都是以技术做保证,这是肯定的。但是书法这里的技术更侧重的还是约定俗成的这种文化标准,自古以来文化界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艺术标准。所以我一再强调,中国书法是点画艺术,现在常常有这样一种提法,说中国书法是线条艺术,我最近给学员上课一直在讲这个事情,我觉得有必要修正这样一种认识,其实古人从来没有说过线条,在评价书法、界定书法,在论述书法、赞美书法时很少用过“线条”。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它更侧重的是什么呢?是这种点画形态,所以古人评价书法,多半都是用点画这个术语和这个词汇来评述,不说线条。因为点画是通过文人在历朝历代对书法的锤炼、修行而成,用宗教的话来说叫修行。它是有一定的规定性的,是文人约定俗成的规定性,所以最后形成一种书法当中的“八法”,“八法”就是八种点画的基本形态。这八个基本形态都是中国文化人界定的八种形态,所以不说线条,“线条”它还是比较原始,比较笼统。当然书法的点画也在线条之列,也是这个范畴之列,但是它是属于大的概念,单谈中国书法,用线条来评价中国书法,来概括中国书法,认识中国书法,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没有说到书法的实质和核心。
记 者:我反问一下,您刚才说的这个算不算您对书法的一种审美理解?
张世刚:可以这样讲。就是对于书法的理解,一定要站在咱们自己的文化视角来看。我们现在对待书法的看法,多半是从美术学或者西方构成学来看待,这样的人还比较多,比方说研究构成,研究几维空间,研究虚实,研究整体的冲击力。书法从这些角度看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古人的书法也有这样的,但是这不是书法的主流,或者说不是书法审美的主题,古人从来不谈这个东西。你既然要走上书法这条路,还应该遵循书法自身的规律,自身的规律是中国文化这种文化体系里孕育出来的,所有的这种审美体系、创作体系、学习体系,都要建构在中国文化体系这个基础之上的,我觉得用西方观点看还是有点偏激。
记 者:我刚才跟您交流过,您好像在1991年的时候有一次听到佛教的音乐,然后就突然激发了您的艺术情愫?
张世刚:对啊,那是“四届中青展”在枣庄有一次展览,我们有几个书友,一起到一个寺院,听到佛乐,对我冲击很大,因为中国过去的文化它是多元的,但是最后形成一个重要的主体文化体系,就是儒释道,那个时候一直也没有机会接触带有这种像宗教色彩的,还有哲学色彩的东西,比方说儒家、道家、佛家。其实从某一个层面说,还是从哲学层面上大家会接触的比较多。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哲学还是宗教,反正觉得这种东西很舒服,听起来很愉悦。后来我翻阅中国书法史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发现从汉以后,大量的经典作品都与佛教有关,所以我觉得我受它影响,我觉得不是我怎么样,我觉得所有的过去的中国书法家都与佛教有关。这是我发现、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后,我才去深入,所以我自然就会受到佛教的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佛教文化这方面的影响。
记 者:刚才您也说到一个修行,那么您现在写书法,您觉得您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吗?
张世刚:是嘛,其实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在修行,做什么都在修行,实际上修行修啥啊?一个方面是修自己的心,一个方面修自己的行为。身、心,这是修行的两个方面,所以说书法其实就是一种大的修行。像弘一法师,出家之后,所有世间的艺术都丢掉了,也都舍掉了,但是唯一没有舍的就是书法。可是成就最大的还是在出家以后这一段,就说明书法对这个人的修行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它不妨碍人的心性。
记 者:您是怎么看待借鉴与创新这两种方式?
张世刚:借鉴和创新,这一直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对于书法来说,我觉得还是继承为主,创新自然在其中。在艺术领域里,包括其他各个领域,都在谈继承与创新,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但是我从我自身这种感受说,整个一部书法史都是一种传承,是书法精神的传承史。很少有在书写或者是创作过程当中张扬个性的,特别在历史上,一般看一件作品,就是看出处,就是从哪一家出来的,风格的形成基于哪一家的特点,哪一家决定了你的风格特点的。所以说就要求每一笔都要有出处,甚至是精化到你无一笔无来处,每一点每一画都要有出处,都要有理由,按照《书谱》的讲法,“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就是不能乱动笔,不能乱写字,一写就要有出处。其实就是依照经典,就是一种传承嘛,这就是继承。所以我觉得书法还是以继承为主。创新呢,现在都在研究创新,在什么地方创新了呢?实际上它就是把点画给牺牲了,以牺牲点画为代价,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线条状态,这个就叫所谓的创新了。线条因为它没有规定性,它的宽泛性很强、很大,它的随意性很强,很宽泛。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所以用线条再重新组合中国的点画,打碎了点画又重新用线条,来重新诠释它、解释它。现在创新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我觉得这个东西也是中国书法的悲哀。中国书法难就难在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范围内的点画锤炼以及传承,在点画的书写过程当中,体现出文人的这种情怀,或者体现点画那种多姿多彩的变化、那种韵姿。如果改变了这种点画,完全用线条,我觉得这个对书法就是一种莫大的羞辱,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我举个例子,就好像说人是动物吗?是动物,动物也是动物,但是人为什么和动物不一样?人有人的属性,属性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文化性,动物没有文化性。可是现在人不爱当人了,又回到动物群里去了,可不可以?可以,那是个体的行为,谁也不能说谁对谁错。你说我不愿意玩点画了,我不愿意被历史上的文化所禁锢,或者约定俗成的这种点画的束缚。我就把它牺牲掉,我重新用线条来解释书法,可不可以呢?完全可以,这就是现在的一种时尚。但是用这种线条来解释书法,来发展书法,来创造书法,我觉得对中国书法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这是很悲哀的。线条没有文化性,线条有随意性,谁都可以拿来写,因为它没有规定性啊,所以往往现在评价书法,你这根线好,这个线性不错,这个线条的质量很好,都在这样谈,这种语言全是西方的语言。我们中国人评价书法,讲的就是点画的形态,如所谓的“笔势”和古人有什么不同。但是点画的形态不能作根本的改动,撇就是撇,捺就是捺,这是规定的形态。蚕头燕尾,就是蚕头燕尾,这个形不能改,但是这个形态,每个人都不会重复,自己都不会重复,在这书写过程当中,韵味就在其中,既感染自己,又感染欣赏者。不是非要把书法点画重新打碎了,重新给它撕碎,然后重新组合,用线条再去组合,我觉得这个是有一点比较野蛮,只能用这个词,“比较野蛮”,用线条来解释中国书法比较野蛮。
----------------------------------------------------------------------------------------
张世刚
简介
张世刚,1958年出生于辽宁海城。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现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作品入展首届全国兰亭书法奖作品展。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被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书法家】,被辽宁省文联评为【辽宁文艺之星】。出版有《张世刚书画作品》。
成就
自1985年起, 书法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第三、五、七和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第四、五、七和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并获第五届中青展金奖,全国首届和二届楹联书法展览,并获第二届 
张世刚书画作品
金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展览银奖。此外书法作品还多次参加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展和邀请展。《中国书法》杂志1997年第二期对其作过专版介绍。1999年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 "德艺双馨书法家",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书法家", 2002年被辽宁省评为"文艺之星"。
张世刚是享誉书坛的著名青年书法家。在近二十年的书法创作实践中,他以其古雅的书法风格,引起书法界及书法批评家的关注。他以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对中国书法文化体察入微的实践和感悟,赢得了同行和书法界专家的好评。
张世刚书法风格隽永、灵动、古风盎然。这与其对传统的尊重和追随精神是一致的。其作品以楷、行见长。功力深厚,气格华滋。由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谙和心仪,使得其书法有别于时下的流行书风,被公认为是最具"古典精神"的文人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现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
荣誉
自1986年起,书法作品连续入选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四、五、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获第五届中青展金奖;
全国首届、二届楹联书法大展,并获二届金奖;
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获银奖;
入展首届全国兰亭书法奖作品展。
1990年组织"辽宁省二十九人书法进京展",
1995年参与组织"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2003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张世刚书画作品》专辑。
曾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
被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书法家",
被辽宁省文联评为"辽宁文艺之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几个问题的综述
掌握草书的这些“节点”,才算入门
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
行草书书法的形质与性情
中国书法艺术的未来走向如何?书法家刘洪彪、张旭光如是说 ▸现场◂
如何对用笔、结字、布白进行“合理的夸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