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并非不惑——秦健书法展-2
秦健的变与不变
文/王伟林


秦健是中国书法之乡常熟青年书家群中的佼佼者,深得乃师张锡庚先生器重,这不唯因为他天姿聪颖,对书法有敏锐的感悟力,频频在国家级书法展览中入展并获奖,取得了令人欣羡的成绩。更在于他勤奋好学,转益多师,于传统经典倾情有加。




品读秦健书法新作,我们惊喜地发现伴随着近年来他北上京华游学深造,其书法的审美与风貌也为之一变:由原先的精致典雅变为萧散浑厚,反映在取法上由原先相对单一的“二王”帖学路子转向对历代经典碑帖的广泛涉猎。由此我们既看到晚明浪漫主义书风下诸名家书风对其书法新变的影响,也看到了作者对“魏晋风度”的溯源探研。这种取法的变化表面上是师承了京城解小青、胡抗美等老师后的结果,但深层次里透露出秦健游学深造后带来的书法观念的拓展和审美追求的变化。正如前贤所言:“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曰如其人也。”秦健深谙此理,也更加明白“技进乎道”的书法艺术发展规律,因而在锤炼技法的日课之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书外功的提升上,即更多地注重书家自身综合修养的积累。所谓滴水穿石,百炼成钢,是也。这一点恰恰是从事艺术创造所必备的品质。这些年秦健从小学教育岗位转到书画院专职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进而北上奔赴高校及学术研究机构进行系统深造,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其书法寻梦之旅发展的轨迹。然而,透过这种书风之变,我们又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有一颗恒久不变的心在主导着这一切,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对书法经典的敬畏,对艺术创造的向往……



(作者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草书扇面_nEO_IMG.jpg(124.54 KB, 下载次数: 2)

我书如我   琴川秦健
文/李明

人生的相逢常常是不期而遇的。


一天,我的同学—诗人、书法家柯虹女士搬了新居,约三五朋友一聚,席间得识秦健君。寒暄之后,交谈甚欢,一如故交。秦健说他手上还藏有我03年写的作品,让我更觉缘分的亲切。于是我记住了江苏常熟的秦健,还有他热情的笑容。




之后,秦健也从家乡来到北京,攻读首都师范大学的艺术硕士,因而有了更多的交往。他常到我工作室做客,并主动为我分担些教学的任务,往来之中,友谊渐深,我对秦健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秦健身上,有着江南人的特质,才华和热情中透着细腻,尽显吴中人的那种风流的劲儿。看他拿起毛笔挥洒,笔致圆活畅达,安静中释放着飞动,笔墨委婉而下,让人想起琴川的流水,淙淙有声,清澈入心。




秦健迷恋书法,对古人经典的心摹手追,从未停歇。二王,颜鲁公,杨凝式,苏东坡,米南宫,八大山人…这是他心中永远的梦。一点一画,一招一式,朝斯夕斯,孜孜矻矻。他常常在深夜中与他们晤对,用心灵去聆听碑帖间回荡的声音。日积月累,他对传统古典的寻绎,如蜂采蜜,渐有悟入,尤其是对技法的锤炼,渐趋成熟。




秦健笔下表达的古意,是他心目中的风景。每一个碑帖,他都有自己的感悟。临习时,他是思想的深潜者,创作时,他是精神的放飞者。比如他对八大山人的理解,他会看到点画的表情,意趣的传达,他会捕捉到形态及空间转换的微妙变化,在欹正摇曳中寻找平衡的把控,八大山人的空白给他太多的想象。他作品中呈现的八大的意味是若即若离,又如影随行的。是八大?又不是,抑或是秦健真实的自我。




秦健的目光是宽阔的,是敏锐的,甚至还有些不安分。他从帖入手,广泛涉猎,遍临帖学诸家,在探求中不断取舍。但他又试图用碑版墓志以及民间书风去弥补和丰富表达的手段。他不随时风,但不排斥今人。他喜欢当代某某高手的作品,他会从中吸收和借鉴,却又不露痕迹。近期他给我看的作品中,我能读到了他的想法,也看到他的努力。艺术创作恰如春蚕吐丝,秦健一路走来,背后的种种付出是可想而知的。




琴川山水的灵气蒙养,加上这两年京城游学的成果,秦健近期的作品似乎传达出更多的信息。视野的打开,是思想的解放,而在创作实践上带来了笔墨的解放。线的表现丰富了,结体更加完备,整体变化更趋自如。秦健在他的梦想之旅不断前行着,也不断收获着,但他并未有满足,他的状态告诉我,风景还在前面,他的心在远方。




是的,书法的道路是很长的,需要一生的修炼。它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岁月的浸润和磨砺。理想的远行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智慧,更要有定力。书法中诠释更多的是一种坚持的意义,是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精神,这里有我们的生命与快乐。也以此与秦健君共勉。

(作者系国家画院研究员)

端午随笔_nEO_IMG.jpg(196.99 KB, 下载次数: 2)

艺成其下
——浅读秦健书法

孙稼阜

秦健乃其同辈中之英才。


虞山灵秀,琴韵悠长。生于斯,长于斯,秦健身上自多灵秀之气。


记得《书法》杂志三届百强榜时,秦健以精能之作获大奖,期间,朋友们有一个聚会,秦健曾一展歌喉,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众人大开眼界。


其实,书法之登堂入室,未尝不也是需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字正为根深法正,腔圆乃势足神完,声妙便余韵绕梁,情深则真气弥漫。


秦健书法入手正,循其师锡庚先生入手便是二王一路,心细意密,笔下熟能,观他的一些小行书作,点画精到,笔致极佳。而其笔势亦具惯性,近于圆,虽不肆意展脱,但内充足而满,富弹性和张力。


当代写二王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书法艺术性觉醒的一种反映,也是学书者心渐静下来,精工细作的的一种表现。相比于前多年大幅巨障、明清调的流行,近时的循米芾、《书谱》而上溯晋人行草书法,是向本和深的追求。但同时,技法虽日趋精能,能势超拔绝俗的字并不多见。事实上,从众而学二王字,本身即内含了从俗的基因,或者说,屈于了一种潮流。尽管,这潮流通向绝世高峰,但大多从流者心中或并非存着高峰,而是现实的东西,比如名与利。


返观王羲之书法,多是出尘之作,其字拔俗,其势凌云,而其内容大多却是日常细琐事,此盖以出世心行世间事也,故见从容尔雅,故见平常心。虽然,他亦是泥陷于世俗杂事与不如意之现实中,但其心却能自由奔放,这是从其上乘之作中展现出来的信息。


以秦健师锡庚先生之字作变迁观,亦是有从精到拙,由表面美到内含美的过程,这种递变虽有外力的促进,但最主要是缘于内心的成熟。内心成熟便会心明,是非分,主动取舍,不为流俗所左右,看清自己的路。锡庚先生近期一些字中已见寂后之静,之空阔,之从容自在,这种现象值得玩味研究。


秦健去北京苦学后,字中也静了许多,有些书作,能见八大山人的痕迹,这是其心向深与静修的见证,也是字正腔圆同时向声清并茂的探求,伴之以游学间所遇、所触、所思而引起、促进的心境的变化,自然会潜移默化的流露于书作中。心在心仪的古贤与现实的洗礼中成熟,是字真正能飞扬且悠长的根本,也是技法精能后所形成的技法壳得以冲破的内在动力,或者也是当代书家、其实也是历代书家真正的出路。只有进入“写自己”的境界才真正有价值,当然这“自己”先是得有价值的。


傅山有件条幅作品写得雄健超拔,内容有“忠孝节义,人之大根,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句,是言作人取舍之层次性,是主张先根后饰的。我们反观历史上一些真动人心,促人生出生活勇气与力量的作品,多是重“根”者,相反一些偏于“饰”,悦人眼目的作品,多不能触动人的灵魂,如颜与欧、苏与米、傅山与王铎以至八大与石涛等之间的差别,细审便知。


秦健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尤见于锡庚先生身体与书写恢复其间,小而观之是师生之情,大而观之是“人之大根”。技法精能可以通过苦练达到,而大根则缘于一颗辩是非之心,心明则定,定则静,静则远,远则大,人之一生,意义也就在把人做“大”,大即是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艺术其下。愿与秦健君共勉之。




仿古册页4_nEO_IMG.jpg(203.74 KB, 下载次数: 2)

作品欣赏



仿古小品_nEO_IMG.jpg(373.34 KB, 下载次数: 2)

古人书论册页2_nEO_IMG.jpg(323.45 KB, 下载次数: 1)

古人书论册页3_nEO_IMG.jpg(328.36 KB, 下载次数: 1)

行楷心经_nEO_IMG.jpg(395.61 KB, 下载次数: 2)

临古横幅_nEO_IMG1.jpg(491.2 KB, 下载次数: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法练习(楷、行、草,米字格)
【创作手记】我手写我心——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创作记 ■欧阳荷庚
2020艺术中国——最美艺术家楼锡云
以临代创,不当书匠!(学书法必须明白的道理)
让书法更有气质的4个条件,最后一条最为关键
启功先生《古体诗十二屏》典雅遒丽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