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类与整理》教案设计
                                                                    《分类与整理》教案设计

                                                                         吉林丰满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郝春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课标》中1-3年级学段目标:“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事物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和结果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初步分类与整理的方法。在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后,选择不同标准分类方式,并将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开阔学生视野。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所以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今后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在操作中掌握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进一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养成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气球、水果、帽子卡片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这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相辅相成,互不可分。

学习方法:实践操作法、交流感受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大小、颜色、不一的多种礼物图)  想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可能会按不同的角度去列式计算)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疑问,你们都是想解决有几件礼物的问题,为什么解决的方法不一样?

可能会说出:有的是按颜色分的,有的是按大小分的,所以方法就不一样了。

师:其实你们不管是按颜色来分,还是按大小来分,你们都是把这些礼物进行分类。板书:分类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分类的现象?

让学生举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出示相关的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思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更环保,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方便地取物品,还有医院血液的分类等。分类的作用可真大。(课件出示游乐园大门挂满气球的图片及27页气球图)

我想知道小朋友手中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我可怎么办?你给我出个主意。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

板书:颜色    形状

师:下面我们就按形状给这些气球分分类,老师都给每位同学准备了这些气球,现在就请你们按形状把他们分一分,然后数一数,整理一下以后把结果记录在你那张白纸上。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师:老师知道你们整理的特别好,我拿了一个同学的作品,就请这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作品。(学生介绍) 我发现有同学的方法和他不一样(展示作品)  刚才那位同学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把他们摆成一排一排的?(学生回答)

师:他说方便数,我有问题了,你们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指名回答。

;  为什么不用数?你们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指名回答 师调整气球之间的距离,再问:这样可以吗?那怎么办?再次调整,现在能不能一眼就看谁多谁少?

师:为了让我的图更加清晰,我还要补上一些内容,我要在我的图下面画一条线,然后在下面做上标记,这下看这幅图的人是不是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课件出示象形统计图,介绍 :这样画出的图,可以成为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可真棒,可以用图表示自己的作品(板书:图)还有好多同学有不同创意的作品,我看了看他们的作品,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展示学生作品)他们都是用什么记录个数的?(数)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图来记录的,现在用数也能记录作品,我们来看这幅作品,我给它画一条横线,看看上面都是什么(图),也就是形状。板书:形状。下面是什么(个数)板书:个数。竖着看,通过第一列你能不能看出第一列有几个图形?第二列,第三列呢?通过老师画的线,你看她想什么?板书:表

师:你们可真棒!不仅仅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还把这些气球整理成了图或表。今天我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分类与整理。板书:与整理

设计意图:运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帮助学生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的数据更清晰、更清楚。梳理分类后进行整理的有效方法)

师:我突然发现我有一个气球忘了放进去了,这个气球应该放在哪?(出示绿色糖葫芦型气球)指名回答。追问:可是我这里没有绿色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因为我们是按形状分的,和颜色无关)图的问题解决了,数呢?填了一个糖葫芦,表怎么办?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兔子形状的气球,这个放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兔子型的气球贴在其他气球的旁边。图的问题解决了,表怎么办?

师:都是增加了一个气球,为什么一会增加一个数,一会又增加了一列?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虽然都是增加了一个气球,糖葫芦型是增加了一个,小兔子是增加了一类。所以改变的就不一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掌握分类与整理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刚才同学们是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进行了分类,(再次出示气球图)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很自然会答出:按颜色分

动手操作,展示作品。

师:都是把这些气球进行分类,可两次分得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得出:标准不同,结果不同。同时板书。

师:哪个量没变?(总数没变)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知道分类标准不同,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不变。进一步理解分类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练一练

(一)(课件出示29页水果图)。

1、 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卡片,该怎么分类,按什么分,老师看那一组又快又好。

2、学生边说老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利用课件移动卡片进行分类。

3、分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按水果的种类分;按卡片的形状分。

4、涂一涂,填一填。

(二)、分帽子。

1、师: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漂亮的图片,藏在帽子里,请小朋友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帽子进行分类。

3、三个小组合作分一分。(按颜色、款式、季节来分)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中,选择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分水果卡片、分帽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深化。)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把一些图形进行分类,并能把分类的结果整理成图或表,明确了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总数相同。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颜色分:(学生作品)

按形状分:(学生作品)

         标准不同      结果不同     总数相同  

(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并茂的板书, 展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淡化教学难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2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备课资源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看图写话教案
优秀教案一份小学数学优秀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