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心法
什么是中华心法呢?就是中国古代帝王尧舜推位让贤时唯一相传的十六字心法。内容是:“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 在讲心法之前讲一讲轩辕黄帝和尧舜的故事。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华远古部落联盟首领。本姓公孙,号轩辕氏,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三月初三,因有土德之瑞,故号轩辕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而后播百谷,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 创医学,始造文字(仓颉)。
唐尧是帝喾之子,轩辕黄帝的玄孙(曾孙之子)。他德高望重,严肃恭谨,为人简朴,深受人民的拥戴。 尧在位七十几年,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继承人, 大家一致推荐了舜。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 ,为政仁和。舜帝在位六 十一年,把君位禅让给禹。 尧帝和舜帝,他们都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在位时克勤克俭地为百姓做事,年老了,干不动了,就把自己的位子和 管辖的国土推让给贤能的人。 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 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的,只有尧和舜。 尧舜口口相传的就是十六字心法。
尧舜十六字心法是中华先祖的中华心法,其传承有序。自黄帝传至尧舜禹,传商汤,而至文王、武王、周公(文王四子),自周公传老庄(老子、庄子,老庄并非道教,乃被道教了。黄老之学为道教所用也。)、孔子,孔子传颜回、曾子,曾子传子思(孔子之孙),子思传孟子。自此心法不得口传,惟悟而得之,故得此心法者鲜矣。 所以后人将十六字中华心法称“儒家十六字心法”,直至宋代陆王(陆九渊、王阳明)、程朱(程颐、朱熹)各悟得一半。
自东汉(公元25年—220年)佛教传入中土以前,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惟崇自然科学,造就了春秋诸子百家文化鼎盛时期,成就了汉武帝的中华大国。自此而后宗教垄断中土两千年,隋唐尊佛,元明崇道,清朝万教风靡。独大宋子民尊儒重理,国富民丰,有诗为证:“暖风薰的游人醉,西湖歌舞几时休”,只可惜皇帝信奉馋言。
两千载,众生有魄无魂,有心人确千方百计来悟其性,儒家典集,佛道经书,万卷藏书,其中只有一个悟字, 从何而悟?儒家曰:“存心养性”。道家曰:“练心练性”。释家曰:“明心见性”。 何为见性呢?苦煞世中人!自民国以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万教复去,而自然科学重新回归,为国人立心,为国人竖魂。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国人之心不可不修,如何悟?如何修呢?山人曰:“万卷经书实难读,中华心法解千愁。”
十六字心法正解:人心居高唯危,所以人们要真诚的把握内心,时刻保持谦虚、谦卑的品性,做到尽职尽责的中道,这谦卑就叫做“中”。大道至简,其中奥妙是非常细微的,所以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专一专心,做到唯精唯一, 心无旁鹜,这就是“一”。“中”是体,”一”是用,其要在于“唯”和“精”。
人心惟危,惟在只的意义上同唯,危在高而危险。
道心惟微,微在细小、精妙、 隐匿,所以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
惟精惟一,精在专一纯粹,一在于不二,专攻一物。
允执厥中,允指真诚、诚意,执指坚持、执行、笃行,厥虚词,中指平和、谦虚、谦卑、中用。
总而言之,保持谦卑而博一至精至专至尖端,《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明辨之,笃行之。”中的之就特指一。自宋朱熹以来,集注博学之为广而博学,实为误人千载。民国有仕者著【中庸浅言】释曰:“博学非博学多才,乃曰三刚五常。”此言不妥,其中的道理不通。
【中庸】说的是“博学之”,而不是“博学”。之在这里指一,正解为博此一学, 审问此一,慎思此一,明辨此一,笃行此一。古博同搏,博学之亦可释为搏一、搏微、唯一唯精之解。
察当今世界,能得中识一的人少啊!传播一的学问的人更没有几个了。不过能合于一道的人就多了,凡事业大成者必是儒家风范,令人敬仰!
当代能执中守一的模范,能得中华心法的,当属已故的雷锋同志。我听雷锋生前工程团宣传干事冷宽将军(原海军副政委,中将)畅谈雷锋事迹,听我的父朱恩(雷锋生前战友)常讲雷锋故事。感而触发,雷锋的“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不就是尧舜禹十六字心法的唯精唯一吗?雷锋日记中的谦虚、谦卑不就是中庸(庸,古同用)之中吗?
大道至简,至简至纯的道理,就是一。吾曰:“大道唯一。”吾心曰:“大道惟一”。吾梦想:“大道归一”。
中华心法即尧舜禹传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中的“中”是大道的体,其中的“一”是大道的用,其中的“惟”(同唯)、“精”是大道的原则。如何不用唯?“惟”言在心,“唯”言在口。我等心口一致,唯同惟字。所以说大道指专心精一。
【大学】讲止定静安虑得的功夫,即是止于一,定于一,静于一,安于一,虑于一,得于一也,这就是善用一的功夫,至善至纯的方法。
【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指一的修为。讲的是格此一、致此一、诚此一、正此一、修此一、治此一、平此一。山人曰:“若教众于一,人人得于一,人人行于一,何愁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啊!”
【中庸】讲:“有弗学,学之弗能,佛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 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 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 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弗就是不的意思,措同错。翻译为: “有不学,学人之不能,没有错;有不思,思人之不得,没有错;有不辨,辨人之不明,没有错;有不行,行人之不能笃,没有错。对于一个专精学问,人能知一,我能知百;人能知十, 我能知千。如果能坚守这个道理,虽愚钝而能后明,虽柔后能强。”如果能够这样,就可以得到一的神功了。
怎样才算一呢?那就要:知一识一明一见一存一攻一通一拾得一,
择一学一思一言一专一志一守一笃行一;说一道一谈一思一写一述一论一唯一,听一看一教一用一行一卧一梦一归一。
孔子的一在于言教,郑板桥的一在画竹,徐悲鸿的一在画马,齐白石的一在画虾,袁隆平的一在杂交水稻,等等凡成大家者必得于一。山人问曰:“您的“一”在哪里呢”?
“一”是用,“谦卑”是体, 无体无以为用。山人问曰: “您的谦卑功夫该如何练就呢?”
真正谦卑者是大智专才,是谦虚不张狂,是谨慎不狂妄,是好学不吹嘘,是自信不张扬,是清高不傲慢,是谦卑不发飙。 真正的谦卑者,胸襟之间必然有一股浩然正气,那是他们所服膺的天地间善与美的事物赐予他们的。真正的谦卑才能彰显真知,才能得到真知,才能赢得人心,才能取得成功! 让我们始终怀一颗谦卑、虔诚、善良的心,练就一身大智、大勇的谦卑功夫!如东坡所言:“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牢记中华心法,挟一远大之志向,笃行天下。
中华之崛起必将是中华心法的传教天下,百载国可治也,千载天下可平矣!传中华心法,圆东方至圣之梦!
让我们向轩辕黄帝叩首!向尧舜先帝叩首,向老子、孔子先师鞠躬!让我们向雷锋同志敬礼!宣扬螺丝钉精神!尊重自然科学,让我们拥抱爱因斯坦,理性科学传播中华文化之核心思想! 继承发扬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月牙山人于北京,二零一二年九月
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幸福与财富成功密码
《寄诸弟书》:用功的着力点在何处?|四合院学习法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改变境界的心法
《传习录》选读: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