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桷

  袁桷(1266-1327),字伯长,鄞县人,系元代著名作家。生下七日,母亲亡故,靠外祖父抚养成人。袁桷小时读书,勤奋苦学,每每通宵达旦。他见宋末文学杂乱,很少建树,便以重振文坛自任。元大德初年(公元1297年),被荐举担任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又拜侍讲学士。他奉旨修成宗、武宗、仁宗三朝大典,增添了许多治国安邦的道理。元英宗对袁桷的博学十分赏识,又命他撰述宋、辽、金史,袁桷亦奋然自任。以后由于朝廷发生变故而没有完成。泰定初年(公元1324年),袁桷辞职回归故里,闭门读书,自号“清容居士”。

  袁桷少年时,师事宁波著名学者戴表元、王应麟、舒岳祥等人学习文章、诗赋。他博闻广记,精于史学,在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还没有登上文坛之前,在“学唐”诗风上袁桷起了一个承先启后的作用。

  袁桷一生以写诗最有成就。他的诗作多数是朋友往来赠答和写景抒怀之作,写得都较精致。亦有一些篇章流露出弔古伤今,对国家兴亡和民族疾苦的关心。如他写的《赠张玉田》诗,对落魄王孙深表同情。《居庸关》、《上京杂咏》等诗,描写塞上奇瑰险要的风光。《卖薪行》、《同子唯赋水车》、《雨后闻莺》等,对农家辛劳苦累寄予同情。《有感》以及《书怀》诗作,则对世态炎凉颇多感慨。他在《忆昔》一诗中云:“坐令百万家,解甲竖降帜,徘徊夕阳亭,晋宋政相似。”寄托了对故国的深沉之思。他写的诗结构工整,文辞古雅,选句炼字,颇见苦心。如他写的《越船行》一诗就很见功力:

     越船十丈青如螺,小船一丈如飞梭;

     平生不识漂泊苦,旬日此地还经过。

     三江潮来日初晚,九堰雨悭河未满;

     当时却解傍朱门,醉眼看天话长短。

     年来官府催发纲,经月辛苦鬓已霜;

     布裘漫作解貂具,入门意气犹猖狂。

     自古鱼蛙厌明越,明日今朝莫论说;

     买鱼沽酒不计钱,被发江头傲明月。

     劝君莫作越船妇,一去家中有门户;

     沙上摊钱输不归,却向邻船荡双橹!

  袁桷亦喜作散文。他写的散文多为碑记、志铭、传赞、诰册、表笺、书启、序议等应用文字,多数是为朝廷中的勋臣所作。文中援引经训,十分赅博,有些题跋,文字精练,情趣生动,颇得当时文人的赞赏。他写的某些短小篇章,议事论人,颇多独到见解。

  袁桷熟习掌故,长于考据。他回归故乡宁波以后,除读书外,还勤于写作,直接记述宁波的有《延祐四明志》、《四明高僧传》、《四明高僧诗》等,对乡士文献颇多贡献,为后世遗泽甚多。如他撰的《延祐四明志》中分沿革考、土风考、职官考、人物考、山川考、城池考、河渠考、赋役考、学校考、词祀考、释道考、集古考,对后世修志,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袁桷在著述之余,忙里偷闲,也常外出游览故乡的名胜古迹和明山秀水,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他曾扶杖游览了阿育王寺,向僧人详细询问了舍利宝塔涌现的典故,并对寺前玉几山发生兴趣,写了《望玉几山》一诗:

     玉几峰横宝塔前,弥天消息是真传。

     蒲团禅板都忘却,似笑当年手指天。

  袁桷的伯父袁以道,曾官居尚书之职,归故里以后在宁波南郊地方辟园种花养草,筑亭台、堂阁十五座之多。当袁桷回乡时,这些都已人逝物非不复存在了。他就在遗址上筑了一座亭,名曰“芳思亭”,写了一首诗缅怀先人,也为后人留下了可供怀故的线索:

    侃侃尚书公,投绂理泉石;

    五堂适寒暑,十亭送旷日。

    琼英元圃秀,美荫佳树碧;

    修廊不受雨,来往随履舃。

    红云涨方塘,丹霞耀翠壁;

    嘉鱼黄金掌,瞥见眇莫测。

    辛勤三十年,深逝晦朝迹;

    遗训示子孙,树艺比其德。

    浮云变须臾,百幻倏消蚀;

    空余郑公庄,耕稼给衣食。

    缅彼行乐时,众植各有职;

    以兹一亩园,仿佛见畴昔。

    幽葩与群卉,生意日不息;

    朝阳漱灵根,三咽妙紬绎。

    旷怀事幽赏,誓矣躬六籍。

  袁桷卒于宁波,时年六十二岁,朝廷赠中奉大夫,追封陈留郡主,谥文清。明代宁波籍著名诗人黄润玉在《先贤赞》中是这样称颂袁桷的:“四明文献,宋斯唐虞。在元宦达,惟公一夔。祖孙胜赏,有堂有像。流水高山,吁嗟绝响。”袁桷一生著作甚丰,有《易说》、《春秋说》、《五朝实录》、《延祐四明志》、《四明高僧传》、《仁宗实录》、《读书记》、《四明高僧诗》、《清容居士集》传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文征明行草《十六首游宴诗》
黄庭坚极其有名的诗作之一,其中一句场面浩大,不输《使之塞上》
上山不久的小和尚在寺庙扫地,悟出首妙诗,通篇大白话却很有禅意
胖和尚种地悟此诗,下里巴人却名扬四海,最后7字不少人当座右铭
是高僧也是唐代有名的段子手,写下首妙诗,道出不少人的执迷不悟
朱熹诗词研究与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