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杏林史话 | 三生三世算什么?这个南阳人护佑了咱四海八荒两千年


顾问:

河南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国医大师李振华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张磊
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研究会名誉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许敬生



别看他外表清癯俊雅,在中医史上的地位,却堪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折颜上神。他的天纵才华与锋芒尽在“望闻问切”之间,他就是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


遥映人间冰雪样

暗香幽浮曲临江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琅琊榜》中的“江左梅郎”梅长苏是以如此清雅脱俗的男神风范出场的。事实上,1800多年前,出生南阳的“医圣”张仲景在百姓心中就是这样一位“男神”的存在。


由于出身书香门第,故张仲景从小就有遍览群书的机会,而每每看到战国时期“扁鹊望诊齐桓公”的传奇故事时,他总“慨然叹其才秀也”,中医的神奇自此在他心底扎下了根。十几岁时,他拜在南阳本地颇有名气的医生张伯祖名下学医、行医。


由于家教严谨,张仲景自小便是一个安静、有教养、懂礼数的小男生,后来跟着名医学习望闻问切之道后,行为举止更为平和。那时的他,一身布衣、面色清癯,望之犹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墨渊上神一般清雅,被乡邻冠以“孝廉”之楷模。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接近不惑之年时,张仲景迎来了一次人生大反转:他被当时的南阳地方政府推举为“孝廉”,由此进入官场。后又出任长沙太守,世人称“张长沙”。


此时正值东汉末年,汉天子的权威被董卓所控,各地军阀以“清君侧”为由,纷纷从各地赶来“勤王”,于是,战乱频仍,尸野遍地。曹操曾在《蒿里行》中这样描述当时之社会境况:“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军阀混战、饿殍遍野,必然会导致各种流行疫病的泛滥,“伤寒”就是当时最致命的一种流行病,疫情之重,就连偌大的张仲景宗族也未能幸免。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自序中回忆,仅从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的不到十年间,张氏宗族二百多人口就“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战争是政治家们为达到政治目的而设置的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生命,尤其是无辜百姓的生命往往是这场游戏中交战双方都需要付出的最大筹码和牺牲品。身居太守之职,张仲景对于这点感受得更为深刻,因此,也更痛彻心扉。他曾这样痛斥时弊:“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抨击庸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一个人在其人生的某个阶段所做的某个重大决定、重大转折必不是偶然的。


《琅琊榜》中的梅长苏之所以要复仇,之所以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因为当年他和父亲率领的数万大军没有死在敌军刀下,却沦为政治玩偶,死在了政治家设置的陷阱中,还被诬为“叛逆”,切肤之痛,旁人难以体会;西晋学者、医家皇甫谧40岁中风,得了偏瘫,因此立志从医,后撰集《针灸甲乙经》;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医家傅青主27岁时,妻子病逝,30余岁时侄儿、兄长相继病逝,从此,这位至情至性的天下名士开始悉心研习医法,并终成大家。


张仲景亦如是。政治的黑暗、百姓的遍野白骨、亲人的相继离去,最终使他做出了这样一种选择:向疫病“复仇”。


既然不能挽救政局,既然逝者已矣,那就顾念活着的人吧。“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这种复仇方式,更炫、更艰难,足令世人仰止。


于是,公务之余,张仲景一边设堂行医,义务给百姓医病疗伤;一边“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在总结自己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在序中,张仲景把撰写《伤寒杂病论》的目的说得很清楚:这本书“虽未能尽愈诸病”,但世人尽可以从中“见病知源”,然后“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张仲景的这种悯生民之疾苦、拯济苍生的情怀,300多年后,被大药王孙思邈总结为“大医”精神;张仲景,则被后世尊为“圣”。


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关于张仲景的医术,东汉末年文学家、与曹植并称“曹王”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字仲宣)是最有发言权的,只是,这个发言权王粲是直到去世前才搞明白的。


皇甫谧在其《针灸甲乙经》一书的序中这样描述了张仲景高超的“望诊之术”:


王粲20多岁时,曾遇到“医圣”张仲景。出于职业习惯,张仲景“望”了“望”他,用专业中医词汇来讲,这叫“望诊”。谁知这一“望”,不得了,张仲景发现王粲患有一种隐性疾病(具体什么病,皇甫谧在书中没写),就直截了当地告诉王粲说:“你已经患病了,应该及早治疗。如若不然,再过20年,你的眉毛就会脱落。眉毛脱落后半年,就会死去。现在服‘五石汤’还能挽救性命。”


王粲听了这话,自然是不高兴:这不是咒我死吗?过了几天,张仲景又见到王粲,就问他:“吃药没有?”王粲骗他说:“已经吃了。”张仲景认真观察一下他的神色,告诫王粲:“你并没有吃药,因为你的面色、气韵跟往时并无二致。你为什么讳疾忌医,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这样轻呢?”


但王粲始终认为张仲景的话不足为信。结果,20年后的某一天,王粲的眉毛果然慢慢脱落,半年后,就病逝了,年仅41岁。


皇甫谥感概张仲景的医术之高,“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辨证论治



这个故事乍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张仲景提出的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也尽在于此。


比如头疼。西医治疗头疼,通常步骤是:先CT一下,有病灶显示,便治疗病灶;若无异样病灶,那么,处方药一般即是标准化了的止疼药一类。


但中医的治疗思路却不是这样的。先望闻问切。从病人的气色、痰的颜色,病人的汗味、气味、咳喘声音、呼吸频率,病人的病史陈述以及脉象中辨析出病人的发病症状、原因。四个步骤之后,就要根据头疼的部位、头疼的阶段性加以分析了:病人头部疼痛时间只在中午时分,嗯,这是胃火过盛了,病人的病根不在头,而在于胃,因此需要先从胃治起;病人一用脑就疼,这是肾亏的表现;有的病人是太阳穴疼,而有的病人则是后脑勺疼,那么,这些不同部位的疼痛表现出来的病症又是不一样的,这一切,全都决定了治疗方向的不同。


一个头疼病,就可以有十几种治疗方案,而每一种治疗方案可能用的药都不太相同,这就是张仲景强调的“辨证论治”中医治疗体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相同的病可能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病也可能是相同的治疗方案甚至药方。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杏林史话(3)【仲景篇二】不一样的“江左梅郎”
济世苍生——记南阳中医名医张明一先生
世界上伟大的医学大师---医圣“经方大师”
方寸话中医:张仲景
医圣张仲景及其著作
辨证论治抓病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