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进行深度课时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课时教材分析?笔者最近读的李松林教授等编著的《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一书,给出了非常详细方案与实例,现摘录分享批注如下。
如何进行课时教材分析?
过去说课时教材分析主要从该教材是如何上挂下联后,即前面已学了什么?现在学的将为后面要学什么内容服务?这节教材在本单元中地位与作用,即节与节知识、目标之间关系;从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常见考点进行分析;近段语文学科又加上了要关的语文要素,理科又加上了要关注大概念、核心概念,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等。我认为这些分析与上面传统学情分析一样,仍属于宏观层面分析。
传统分析弊端:受制于知识理解和学科理解上的偏差,教师的教材理解普遍存在四个问题:眼光专注于低位概念和下级概念,较少抓住教材蕴含的上位概念和上级概念。(2)“粗浅”。眼光专注于表层的知识符号和概念性知识,较少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人文精神和价值旨趣。(3)“零散”。眼光专注于庞杂、琐碎的知识点,较少沟通知识与知识的纵横联系。(4)“抽象”。眼光专注于知识的结果和结论,较少重视知识的实际作用以及背后蕴含的价值意蕴。
批注:“低位”“粗浅”“零散″、'抽象”总结非常到位。
专家建构:教材的深度分析(理解)至少需要完成四个突破:(1)自下而上,把握教材的上位概念;(2)由表及里,把握教材在蕴含的深层意义;(3)由点到面,沟通知识与知识的联系;(4)由内而外,沟通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换句话说,教材的深度理解要深到教材的上位概念中去,要“深”到教材的深层意义中去,要“深”到知识与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去,要“深”到知识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中去。
本书提出了一心两径课时教材深度分析方法。
“一心”是需要把握住的精髓与灵魂:学科的方法与思想,从操作到思维。
理解例子:数学中等量替代法、分类处理法、化归思想、组合与转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物理中等效法、变量控制法相区作用思想,化学中的对比实验法、能量守恒与转化思想,语文中的语言表现手法以及课文中蕴含的人文思想等。
两径是指知识的来源与去向和知识的节点与网络。
前者包括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即从当下到历史(塑源)和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即从书本到生活两个维度。
理解例子:明晰知识的背景和源头,如“乘法的产生”、“寓言的缘起”、《祝福》这篇课文以“祝福”二字作为题目的缘由。
把握知识的实际作用以及它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旨趣。如“全等三角形的实际作用″“燃烧原理的生产作用”“比喻的表达作用”,后者如《老王》一课蕴含的人道观和平等观、《水循还》一课蕴含的生态价值观、《平均分》一课蕴含的公平观念。
知识的节点与网络包括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即从特殊到一般)和知识的关系与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两个方面。
理解例子:一方面要超越特殊与个别,把握住更具本质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如乘法的本质、数列的本质、浮力的本质、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的规律以及英语时态呼应规律。
理解知识关系与结构就是要把握住教材蕴含大概念。

深透度、整合度和准确度是深度理解教材的判断标准。其中,深透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超越知识的结果或结论,回溯知识的产生与来源;(2)超越现象和个别,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3)超越表层的行为操作,领悟学科的方法与思想;(4)超越知识的结果或结论,理解知识的作用与价值。整合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能够从教材的节点上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2)能够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住知识的关系与结构。这两个方面归结为一点,就是能够把握住教材蕴含的大概念。准确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符合课标要求2)符合学科本质;(3)符合学生需要。

总批注(个人心得体会):一心两径课时教材深度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教材宏观单元分析到微观课时分析,路径具有可操作性。
知识的产生与来源偏重于对知识产生塑源分析,即知识是怎么产生的?思考如何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学科。
知识作用与价值偏重于知识应用,即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思考如何让学生从学科更高层次再走向生活,解决生活中真问题。学科本质与规律偏重于课本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从这篇文章到这类文章,从这一道题到这一类题,深层剖析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探究可复制、运迁移、创新迁移的规律。
学科方法与思想偏重于运用知识这个载体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从思维生长、进阶层面去挖掘、建构教材。
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偏重于梳理上下位概念、知识网络结构,尤其是提炼内容中蕴含大概念、核心概念、概念网。
总之,一心两径五维度教材课时分析重点在于突出知识意义建构与学生素养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单元学习目标如何确定?
第1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XX学校2023年春季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师个人版)
回归课堂原点的深度学习引论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即让学科教育回家
如何上好公开课(6):你能正确表述单元与课堂教学目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