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策略:让语文教学走向理性与清晰

一、“阅读策略”教学的价值探寻

1. 有利于改进学习方式

“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默读和浏览,是检索式阅读,是互文阅读,包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偏偏就很少教这些,这是语文课致命的缺失”。统编教材设计阅读策略单元,正是弥补这一缺失的有力举措。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愿意且具备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常态阅读如何有一定的品位,达到一定的深度、高度与厚度,让学生获得更多思想上的甘霖?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策略”应是一把适应常态阅读,助推个体成长的“金钥匙”。

2. 有利于改进学习方式

“阅读素养是个人学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课程改革的重心已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继而发展为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中心。如何让浅表阅读转向深度阅读?如何有效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对阅读前的“启动先备知识”,阅读中的“预测与推论”“有目的的阅读”“联结”,阅读后的“自我监控”等策略的研究显得十分迫切而必要。

3. 有利于形成关键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就是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而阅读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阅读夯实语言文字运用基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力,以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基本素养。这其中,“阅读能力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学习能力,它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阅读策略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专业化阅读能力。它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拓宽阅读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阅读品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有直接而明显的成效。

二、“阅读策略”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有声思维,做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阅读策略是读者根据任务要求、目标及其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运用的有效的阅读规则、方法、技巧。要想真正掌握一种阅读策略,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阅读方法。只有掌握了相应的阅读方法,才能自如运用阅读策略。“阅读需要策略,策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建构”。教师在教学时,要把运用方法时的内在思维显性化,即通过语言揭示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把方法的学习有机

融合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比如学习“提高阅读的速度”策略,就要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醒学生:“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材料中的文眼、中心句、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对阅读的句段,应具备边看边加以概括的能力”。

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因此,教师要亲身示范,教会学生根据每一种阅读内容,以及阅读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策略。比如阅读《跳水》一文时,可让学生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画出事件阶梯图,把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梳理出来。阅读时指导学生学习分解人物的动作并画动作的“流程图”,感受作者如何把事件过程写得形象、具体的。阅读后可进行“文本之间的关联”:同样是在危急情况下救人,《跳水》与《司马光砸缸》相比有什么异同点?把思考的答案,诸如“千钧一发、冷静、果敢、逆向思维”等关键词语形成双泡图,以提升思维的深度。读完课文后,还可找来原文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发现原文还有一段结尾:“他突然大叫了一声,好像有样东西塞住他的喉咙似的,他走进自己的房舱去了,因为他不愿意让任何人看见他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没写船长笑,却写船长哭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船长的哭,衬托了刚才情形的危急与惊心动魄;孩子获救,这是欣喜的眼泪;船长是英雄,但英雄不是神,也具有人之常情,这样的描述更能打动人。这样的示范阅读,就能让学生从阅读之前、阅读之中和阅读之后思维都能处于积极的状态,能持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循序渐进,做到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阅读的本质是思考,即在他人思想的启发、帮助下,逐步改变阅读理念和思维方式,建立自己的思想。阅读策略的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应随之螺旋式上升,以让学生不断面对最近发展区,不断提升阅读的技能与思维的深度。在低年级,统编教材之所以不提阅读策略,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放手让孩子阅读起来。但这不等于低年级学生阅读时不要阅读策略,教师在指导阅读绘本等材料时,可以恰当运用“提问”“预测”等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阅读与思考的快乐,培养阅读的习惯。中年级着重教授提问、预测等最基本的阅读策略,是让学生感知阅读策略的概念与重要性。中年级学习的阅读策略,高年级要进一步在运用中予以巩固、拓展、深化。比如提问策略,中年段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到了高年级,相对于感想式问题,教师更多提出思辨性问题,激励学生超越故事的内容,更多地提出深入思考型的问题。

整本书的阅读,更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系统性,养成比较全面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根据经典作品的特色,采用专题导读的方法,以巩固“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比如推荐五年级学生阅读《呼兰河传》时,着重关注萧红对景物的描写,并作批注式阅读。

(三)聚焦语用,做到语言与思维的统一

阅读策略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最终提升自身的素养。针对小学生来说,运用阅读策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情节,转向聚焦字义、词汇、句式、段落、结构等语言表达形式,有意识地习得语言范式,达到迁移、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阅读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时,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能就文章的语言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高效的阅读是把时间平均分配给阅读、思考与回忆。经常有学生读完文章,却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有序复述出文章主要内容,这是由于其未掌握“整合资讯”的阅读策略。整合资讯,是将阅读过程中大量的信息综合整理成简要的系统化信息。阅读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有意识地形成维恩图、思维框、读后感、故事地图、文本摘要等方法,描绘出文本的组织结构以及段落的关联,以利于学生回忆,发现文章的写法。

当然,除了策略单元列出的四种阅读策略之外,教材中还有隐含的阅读策略。比如“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实际上就是“统整”阅读策略的具体化。另外,在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力避贴标签式的、枯燥的策略学习,不要单纯为了策略而学习。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情趣,要针对不同文本,积极创设趣味性的、富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阅读乐趣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去练习、巩固这些阅读策略。(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本书阅读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享受阅读 绽放精彩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从核心素养角度看高中文言文教学
提升语文教师阅读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高中生跨学科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