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能论》——第二篇认识疾病(三)外源性疾病案例(三)

中医书籍郭生白著作《本能论》

郭生白先生介绍

郭生白先生发起大医传承工程

2.透表排异法

透表排异法,是清乾隆年间由叶天士倡于前、吴鞠通成于后的一种排异法。排异法是根据排异本能所表现的趋势而制定的利导方法。张仲景的发汗排异、解肌排异各适合两个病种的排异趋势,而到清乾隆时代所流行的传染病大不同于汉代,用发汗法治疗多不救。

医学家在长期的病痛中寻找到透表排异法,到吴鞠通先生《温病条辨》已经成熟。吴鞠通先生在温病初期,主张用辛凉透表法,反对用辛温发汗,这是先生对温病的大感悟、大智慧。

透表排异与发汗排异是同一个目的,而方法用药却大有区别,因为感冒与温病是两个病种,两种病因。不同的病因决定了病理过程的特殊性质,比如流感的排异趋向体表,由汗腺分泌汗液排除病理物质,非发汗不能痊愈;温病的排异趋势尽管也是体表,但温病是从微循环透出病理物质,所以发汗不能排毒反而丧失体液。

汗出于血,汗多伤津液,使得血液相对黏稠,导致微循环不利,反而造成排毒障碍。所以,吴鞠通先生在《温病条辨》中说温病忌汗,汗之不唯病不解,反生他患,应是这个道理。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的温病学家的贡献,是中医史上第二次发展,是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创新。

以下是我对温病的典型案例剖析,以帮助人们了解透表排异法的应用。

(1)麻疹:麻疹是病毒性传染病,感染者多为少年儿童群体。这种病毒感染人体以后,有自己特殊的病理规律。从现象看,初始发热,有短暂的恶寒。发热是时高时低,常伴有咳嗽、喷嚏、眼泪或有下痢。发热三天后即开始发疹,先出现在两腮下、前胸部位。第四、第五天,红色丘疹逐渐增多。到第六天,颜面及全身都出现了丘疹。最后,手心、足心见疹。第四、第五、第六天体温最高,是病情高峰期。第七天即开始稍稍退热。第八、第九天即可完全恢复,全身丘疹亦随即开始脱落而病愈。这是麻疹的周期规律。

中医对麻疹的研究已达六七百年,到吴鞠通、叶天土、余师愚等的温病学问世,对如麻疹之类的温病认识已臻于成熟。中医说“痘疹无死证”,便是成熟的证据。

“痘疹无死证”这个话怎样理解呢?是说这个病没有不可治愈的。当然,前提是不能治错,也不能在护理上犯错误。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无死亡。

在流行麻疹期间,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在街上玩耍得很快乐,可是身上、脸上生出了稀疏的丘疹,好像自己全不理会一样;另有的孩子和发疹的孩子一同游戏,却始终没有发疹。这个现象怎样解释呢?

我想,没发疹的孩子不能说没感染,与发了疹的孩子未经治疗而疹出自愈的情况相同,是孩子的自主排异本能系统功能上的一种体现。没发疹的孩子,排异反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发疹自愈的孩子,其排异反应被我们看见了,是他在自己排异本能的保护中走出了麻疹病过程。

我们讨论麻疹的治疗,看麻疹的病势一咳嗽、发热、流泪、喷嚏都是向外排异的趋势。皮肤潮润者,容易发疹排毒;皮肤干燥者,疹不易外发。疹毒是从微循环透出皮肤形成丘疹的,治愈要用辛凉发散透表的方剂,即银翘透表汤来治疗。

银翘透表汤方:金银花20克,连翘30克,牛蒡子20克(研),赤芍20克,牡丹皮10克,升麻10克,甘草10克,紫草6克。以上八味,以水1200毫升浸10分钟,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每日三服。如下痢,去紫草加黄连10克;如大便干燥,加紫草10克。服药后,喝开水,忌食腥荤、油炸、干燥、硬黏、臭味、不易消化等食品,宜吃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之类。

银翘透表汤是从吴鞠通银翘散变化而成的。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是解毒透表发疹的首选药。赤芍、升麻、紫草,为活血通血通癣之药,有活血透表利导发疹排毒的功效。在发疹期间最易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是排异障碍所致。要防止并发症发生,唯有利导排异,所以只要不做不利排异的事,便不会有并发症发生。

早在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出现在中国医药市场,当时被认为是救世圣药。患麻疹的患儿一见发热便用青霉素消炎,有的体温始终降不下来,到第四天即出现内闭。内闭是中医术语,即体温突然低落,双目闭合,牙关紧闭,意识昏迷,四肢厥冷,此时若仍用青霉素,一个无辜的生命便结束了!由于这样用药,不知有多少患儿死于非命,但死者却无怨言,因为“盘尼西林”(青霉素)是进口的,已经用过好多了。后来多少年后,医生才知道麻疹不能用青霉素,至于为什么不能用抗生素,直到今天又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呢?

岂止是不可用抗生素,一切对抗性降低体温的药物与办法都是压制排异的!只要压制排异,病毒不能透表外出,必然会内趋人里,使病情逆转。例如,发疹期间体温升高时,用激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退热,或用酒精(乙醇)擦身、冰袋降温…………都是破坏排异反应的行为,必定会造成毒气内陷,或引发肺炎、胃炎、肠炎而死,或引发痈肿、败血症,或出现昏厥内团…………种种凶险都会发生。一切的过失,都在于压制排异反应。如今,麻疹这类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除了依据排异本能趋向因势利导之外,还没有第二个方法。

(2)感冒咽痛(急性咽炎):这个病也属温病类,是病毒性传染病,症状表现有发热、畏寒、头重、身体疲软、咽痛、红肿、有分泌物,体温在38℃左右。这不同于感冒,不可发汗,宜采取清凉透表凉血法,用银翘透表汤(方见麻疹症介绍)。急性咽炎与麻疹相同,不可发汗,因为汗出多则伤体液,导致血液浓度增高,于微循环不利,造成透表排异障碍。

(3)痄(腮腺炎):这个病也是病毒性传染病,发病时往往有发热恶寒,体温不很高,一般在37~38℃;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同时肿大,或一侧肿消另一侧肿起。如延误治疗,常可导致化脓。治疗此病,以透表排毒法,用透表排毒汤。

透表排毒汤方:金银花25克,连翘30克,牛蒡子25克,牡丹皮16克,赤芍25克,怀牛膝20克,栀子15克(研),升麻10克,紫草10克,甘草13克。以上十味,以水1800毫升浸10分钟,煮30分钟取汁;加水300毫升煮20分钟,取汁。两次汁相合,分三次服,每日早、午、晚各服一次。服一剂,肿初消,继续服药逐渐消肿,直至平复而愈。

以上三个病例(麻疹、咽炎、腮腺炎)是三种不同的病毒引起的三个不同的病种。这三种病毒对人的伤害性不同,但人的生命本能对它们的排异反应性质却是相同的:从微循环透出体表排除。这个规律是不变的。如果违背了透表的排异规律,必会造成病情逆转。

我解析这三个例证,目的是说明透表排异法是治温病的大法之一。这类病包括出血热、脑炎,在初起时都须用透表排异法,不可发汗。医生应该谨守治病的本能大法。读者可以了解中医的愈病之理,又可以鉴证医生临床中的智慧。重要的是杜绝违背生命规律的行为发生,这是本文目的所在!

3.涌吐排异法

有人吃了有毒的饮食会引起呕吐,这在生活中是很多人见过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生命的自主排异本能系统的排异反应。我们发现有人服了毒药,医生立即用涌吐法,把胃里的毒物排出来,用的就是因势利导法。

当感冒或流感治疗不当,病情发生变化时,会出现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的“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僵,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再一种情况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的“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

第三种情况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的“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上述三种情况,前两者宜用瓜蒂散,第三种则不可用。

瓜蒂散方:瓜蒂1份(炒黄),赤小豆1份。以上二味分别捣筛为散,合制之,取2克以淡豆豉20毫升,同热汤煮作稀糜,去渣,取汁合散,温顿服之。对不吐者,可少少加,使其快吐乃止。

以上三条,是自主排异本能系统涌吐的排异反应。三条合成一条看,排异趋势是很明白的。“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这不是要吐的表现吗?这些都是胃的排异本能想把病理物吐出来,而又吐不出来。

根据这个趋势,用涌吐法把胃中的病理物排出来。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谓胸中,实指胃中。为什么张仲景说“胸中痞硬”“邪结在胸中”“病在胸中”,连用三个“胸”字而不涉及一个“胃”字呢?这里须诠释一下:张仲景所指胸中,是病理物质在身体的胸部。胸在上部,器官组织中的病理物可以由胃排出。胃怎样排出胸中组织的东西呢?大家知道,胃腺分泌胃液于胃中,胃腺分泌的胃液是从上部的循环血液中泌出来的,上部组织中的异物从胃腺分泌进人胃中,通过涌吐再排出体外。张仲景说胸中是有深层道理的,说胃中怎么能使我们想到这些深层意思呢?事实正是如此。

吐法,自从张仲景《伤寒论》问世以来,1800余年在中医广泛应用,手到病除,效果甚佳。如中医治疗癫痫有用吐法,以排出痰液的;有宿食在胃中痞硬胀满、吞酸疼痛,用吐法而愈的。因势利导排异方法,妙用在心,不必一一记载。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生白-系统方法论视频文字版(本能论整理群)9
说白伤寒论
感冒(三)
透表法
02、前言(二)
瓜蒂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