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标之我见——案例3 教学目标设计

早上六点,与各位小伙伴准时相聚于腾讯会议,今天共读的是2022版英语新课标附录5部分内的案例3 P157-162.领读人:付艺迪老师。

导读问题:

1.作者是如何基于语篇设计本课目标的?你平时如何设计目标?

2.活动设计是如何帮助达成目标的?关于活动设计你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3.本课的评体现在哪里,你平时在设计评价时是如何做的?

(因为时间原因,导读问题23 未能研讨)

共读分享

今天共读的内容是5~6年级对话篇教学设计,是基于昨天共读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3 我们可以看到语篇研读是相对详细的。我认为英语课程标准所提供的教学案例是典型的,是教学事件的真实体现,通过学习22版新课标中所呈现的教学案例,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明确对话课在课堂上的发展方向,尤其对于我们小学阶段的英语来说,每个单元中对话语篇为两篇,是 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对于案例部分更应好好研读。

对于案例3 所呈现的,我们联系案例2中的单元育人蓝图,可以看到本课时是实现了子主题小观念“认识家庭成员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不同角色”,设计本课时的教师在通过各种活动为达到单元目标而努力。

付老师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基于语篇设计本课教学目标?

孟小梅认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时按照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要求设计的教学目标。周春荣老师认为目标的提料是根据文本中语篇的内容和活动观的目标,那么是否还可以从语言大观念和主题大观念进行提炼呢?

刘艳玲老师则补充到,第一个目标中获取与梳理是核心语言,第二个目标中是分角色对话,第三个是评价、汇报。关于听说课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设计,那么其他的课型是否也可以呢?

付老师说到,在制定目标时,第一个为学习理解类,第二个我应用实践类,第三是迁移创新类,结合新课标中26页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获取梳理对应的是理解性技能,评价对应的是表达性技能。那么我们可以从用了什么样的技能达到了什么样的活动这方面进行思考。

陈生莲老师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是基于课程标准,再结合单元的主题(主题大观念、语言大观念),第三是学生的学情,考虑到学生的程度,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班级活跃不一样的表示。ABC三类目标中的C类目标更着重于文化意识的。

传统上写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从“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这样的三维目标或思维目标写是不恰当的,这几个维度的目标之间应该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例如“通过观察、分析······过程,能够识别······,并进行······操作,形成······态度。”

唐燕老师认为本课时中所呈现的教学目标如果对应ABC三类目标,那么对应的是A类目标。B类目标是课堂的核心目标,是最基本的。C类目标是自然而然达成的。

在这里补充ABC三类目标以方便大家理解:

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三重境界》这本书指出,新教育理想课堂的目标设定为以下三类目标:A类(基础性、阶梯型目标):有为核心目标搭梯的知识(基于教材解读),也有必须解决的障碍知识(基于学情分析);B类(核心目标):教学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C类(附属性、延展性目标):一般而言,并不是文本核心价值,思想情感价值观多属于C类目标。

那么,在“核心素养目标”的新时期,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叙写呢?     

1)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其经过学习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达成度,避免以单纯识记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2)确定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改变以往机械地分别列出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表述;

3)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以课程目标、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聚焦问题解决的实际程度,尤其是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使之指向学生通过学习表现出来的进步程度

(以下部分借鉴于网络资源)

1.行为主体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所表述的应该是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身心发生的变化或者达到的状态,因此,教学目标表述中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如“学生能够……”。诸如“让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帮助学生……”此类的表述是不规范的,它意味着教师是行为主体。

2.行为动词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应准确描述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具体行为。如“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尤其我们英语教师在撰写教学目标时,注意避免“掌握、理解”这类动词,因为我们没有合适的证据证明学生是理解或者掌握了的,在叙写时,我们应尽量选用那些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如跟读、正确书写这类词等。而且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学情,学习水平不同,表述也会不同,比如语言能力学段目标中,我们会看到在感知与积累阶段,是学生能够领悟···,听懂···,获取····,在习得与建构上,是根据指令做出反应···口头描述···归纳语法规则···,在表达这一层面,是“介绍···,仿写···”,因此可以看出,行为动词的不同是根据学习水平而有所不同的。

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比如我们常说的“在小组合作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根据图片提示····”这些都属于行为条件。只有规定了这些限制性的条件,目标的检测才更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

4.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生学习的行为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能详细地写出……”“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这些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于检测。

每天的共读大家都深度卷入,沉浸其中。唐老师原本定的共读时间为30分钟,但每天我们都会超时,针对一个问题深度剖析意犹未尽。这样的学习氛围真好,感恩每天的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教学策略|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价值、问题与建议(蒋京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1):如何解读教材——探索、创新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如何把握课标重点,与时俱进地制定出素养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