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作文】“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与点评”干货来袭·南京篇




距离2016年中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想必童鞋们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初初近期持续推出“江苏省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与点评”系列,深度解读全省各市2015年中考作文题,希望能对童鞋们的复习、备考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这次,初初展示的是201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述评,跟着初初一起来学习吧~~



原题

回放


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命题

透视


2015年南京市中考作文呈现的是“材料+提示语+命题”的形式,题型“稳”中有“变”,给人似曾相识、小步轻迈的感觉,考生不会觉得突然,不会觉得很难。

“稳”主要体现在:这道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南京市中考作文以命题为主的做法,让教师教有方向,让学生学有目标。2011年的“也是一堂语文课”是“纯命题”;2012年的“带一本书去旅行”是“提示语+命题”;2013年的“书里有个我”是“提示语+命题”;2014年的“只是因为那本书(那个人、那条路)”是“半命题”,或者也能算是“纯命题”。

“变”主要体现在:文体走向丰富。2011年至2014年的几道作文题均比较适合写记叙文,考生如果想写议论文并不容易;而这道“想想别人”则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考生的写作空间大大拓宽了。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节选自巴勒斯坦诗人穆罕默德·达维什的诗歌《想想别人》的开头两句,原诗如下:

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当你与人争斗时想想别人∕别忘了那些想要和平的人∕当你付水费单时想想别人∕想想那些只能从云中饮水的人∕当你回家,回你自己的家时想想别人∕别忘了那些住在帐篷里的人∕当你入睡点数星辰的时候想想别人∕还有人没有地方睡觉∕当你用隐喻释放自己的时候想想别人∕那些丧失说话权利的人∕当你想到那些遥远的人们∕想想你自己∕然后说:“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蜡烛。”

尽管材料只是节选了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诗中的“别人”“鸽子”与“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别人”“鸽子”的处境不如“你”,他们是弱势的,是需要“你”这“黑暗中的蜡烛”去照亮的。材料提示了“想想”的含义,暗示了“想想”的对象特征,这是审题时需要注意的。

提示语“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则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想想别人,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家庭,不仅有“我”,有“你”,还有“别人”。我们不仅要关注自我,还要关注身边的人和物,要有推己及“人”之心。

题意把握上,“想想”是关键,是写作的重点。它不只是“想到”,不是“想起”,而是强调应该有一个“比量”的思维过程,即先“想想自己”再“想想别人”,或者叫“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体悟他人”。 

题目中的“别人”既可以理解为“他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群体”,或别的生物,甚至自然万物。这从材料中的“鸽子”和提示语中的“它”可以看出。

从作文命题的视角看,这道题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包容性,让所有考生都有话说。这主要体现在题目的亲切度和文体选择的多样性。如果从呈现故事的角度写,可以写出生动感人的记叙文;如果从阐述它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价值性的角度写,可以写出富有见地的议论文,实现感性认识的理性化深入和思想认识的个性化成长的目标。

二是差异性,让优秀考生脱颖而出。这道作文题能充分看出考生的写作功底,可以让文章的层次感更加分明,主要原因在于,题目对考生的审题能力要求相对较高。这是一道需要考生读懂材料、细审文题的命题,而审题就是一道分水岭,可以分出高下。

三是人文性,紧贴考生生活,引导他们适度地反思与思考,点亮孩子的心灵。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大多自私,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拨乱反正的就是这种“自私”。其实,在“自私”和“无私”之间还存在着“有私”。这道题就是倡导考生在“有私”的情况下想想别人、推己及人、体悟别人,努力走向“无私”。

另外,这道题还突破了南京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偏于感性的局限,可以拓宽考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迷津

指点


针对“评卷扫描”中表现出的问题,并梳理日常写作训练的过程,建议同学们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1.细心审题。

对这道题,审题时要分四步走,即审材料审提示语审标题审要求。

首先是审材料。这道题的材料部分节选了诗歌《想想别人》中的句子来提醒我们要能够换位思考,给予周遭看似平凡的人或物以人文关怀。

接下来的提示语特地用了“他(它)”来提示我们不仅可以关注人,也可以关注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把他(它)们视为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员。

在审标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成分,将其展开成句的方式来完善思维。比如“我”要“想想别人”,“别人”是谁呢?“我”为什么要想想别人?“我”怎样“想想别人”?“想想别人”后给“我”带来了怎样的领悟?……至此我们就能明白,题目是要我们搜寻记忆中曾经打动自己的“别人”,通过换位思维来追问他(它)带给自己的心灵的震撼,从而表达悲悯、敬畏、尊重之情等。

最后别忘了审要求。这道题的写作要求有两条,一是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二是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前者是关于文体和字数的要求,后者是关于保密信息的要求。这两条都是考场作文的常规要求,同学们只要注意,就基本不会犯错。

2.精心选材。

本次作文选材的随意和陈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们在平时的阅读和作文中,可能忽视了文化关怀的视角,没有关注自己在社会性环境中生活的灵魂支撑点,没有把我们对社会、生活、人生的文化性感觉挖掘出来,精力主要放在了应试和分数上,由应试到应试,结果必然导致文章“假大空”。

我们常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如今,同学们虽然几乎每天都在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间奔波着,但并不等于没有生活体验。生活是琐碎的,如果你能丢开从实用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方法,那么,即便墙角艰难生长的一枝开得并不茂盛的花儿,树林里的一片无声无息凋落的树叶,妈妈穿久了不舍得扔掉的高跟鞋,爸爸戒了多少年也没有能戒掉的香烟等寻常的人、事、物,也会现出奇姿异彩来。

3.潜心立意。

立意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潜心立意必须考虑文章的“四度”,即尺度、高度、角度、温度。“尺度”就是切题要准,不偏题;“高度”就是文章不仅要“有意思”,而且要“有意义”;“角度”就是切入点要独特、新颖;“温度”则是指文章要感人、服人。

要想在立意上有所突破,我们就要根据提示语的内容,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人或物,从而使自己的心灵与他(它)更加贴近。本道作文题并没有规定不可以写父母,但同学们仔细想想,父母在生活中其实不太容易被我们漠视,因而视父母为“别人”是多少有点别扭的。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关注生活中那些不被重视的小人物或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写出他(它)带给自己的震撼和思考,才更符合题意,更容易激发全新的、深刻的思考,也给予读者不一样的感受。



例文

点评


想想别人

烈日炎炎,蝉鸣四起,焦灼的热浪中夹杂着的一缕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使我不经意间,想起了一个卖花人。相似的情境,引出了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我坐在开着空调的车里,有些犯困。车行驶平顺,却猛然停下,随着副驾驶的车窗摇下,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我不禁皱了皱眉。我向外打量着和妈妈交易的那个人:她那精瘦的身形显得有些矮小;黝黑的皮肤由于汗水的流淌,变得油亮亮的;白色的帽子遮住了她的脸庞,太阳在她脑后发出耀眼的白光,使人看不清她的侧脸——我也不愿多看。“不愿多看”既是源于天气,更是源于高高在上的心态

 “叮叮叮——”随着风铃声响起,车窗再次摇上,热气很快散去。凉风袭来,我又有了些许困意,便闭上双眼,任思绪发散。隐隐约约的,微凉的空气中飘散着缕缕清香,那香气不似香水般浓烈华丽,不似香薰般精致奢华,分明是花的清淡雅致。我睁开眼一看,那窗前的风铃上挂着的,可不就是妈妈刚才买的栀子花么?突出了栀子花香的清淡雅致,为下文由物及人,赞美卖花人做了铺垫

雪白的花瓣微微张开,像是羞涩的少女遮面一笑,朴实素雅的气质给人以美的体验。这清香像是一位姑娘朴素的内心,令人赞不绝口。

我想起了那个我未曾看清面目的卖花人。在这炎炎夏日中,她为何苦苦坚守呢?是否是为了家中待哺的孩子而奔波?是否是为了给夏日中忙碌的人们带来芬芳?……我无从知晓。再次点明“未曾看清面目”,强调了前后心态的变化,突出了“想想别人”应该采用平视的视角

我想,她那素白的帽子下一定是张朴素的脸,不出众,不白嫩,不精致,但看着令人舒心。她忍受着烈日,忍受着嘈杂,是源于她的信念。她只是个平凡的卖花人,但她在烈日下的这份坚守,不由得使我心生敬佩。花香四溢,我想,一定是花儿对她的赞颂吧。

想想别人的艰辛,想想别人的努力,想想别人的付出……那么,人与人之间,便能随着这花香般的温柔连在一起。结尾呼应开头,在花香中蕴含了赞美和思考

    总评: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写出了对生活中的平凡人的关照与赞美。小作者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另辟蹊径,关注了一位平凡的卖花小贩,捕捉到了花香,并把花香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在匆匆一瞥中,体察、揣摩小人物的心声,体现了较为深沉的人文关怀。同时,小作者的文笔细腻且富有表现力,文章情感变化自然、富有层次感。




新题

预测


题一:诗人蔡其矫在《波浪》一诗中写道:“没有你,天空和大海多么单调;没有你,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你是航海者最亲密的伙伴,波浪啊!”

请以“因你而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

 

题二:驻足于小石潭边,柳宗元看到了“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的鱼儿,排解了抑郁的情绪;伫立于《洞庭晚秋图》前,范仲淹仿佛看到了洞庭湖畔的阴晴明暗,抒发了内心的情怀;徜徉于紫藤萝花间,宗璞想起了十多年前家门口紫藤萝花的不幸,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仔细琢磨身边的人、事、景、物,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请以“琢磨”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end

 
名师简介

王跃平,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先后发表教学论文(案例)近百篇,其中,有十几篇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通讯》等中文心刊物上发表,有两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现任教于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法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
写作高手应具备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一)
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四)
作文辅导讲座:审题篇
应试作文军规十六条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