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1):比喻、比拟、对偶、夸张


比喻
比喻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作用:

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举例:

共产党像太阳。

共产党本体,“比喻词,“太阳喻体。

比喻的分类
明喻: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太阳”本体,“比喻词,“孩童喻体。

暗喻: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本、喻体之间的关系相等)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2:弟弟成了泥人。

借喻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本、喻体之间的关系替代)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个要注意的地方


不是所有像“像”、“好像”、“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下面带有比喻词的都不是比喻句。

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例: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在等人似的。

4、表示举例。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第二个要注意的地方

判断是否比喻句应进口三个要点:

1.本体和喻体不是同一类事物。

例如: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 

2.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性。

例如: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匪徒)和喻体(兔子)都具有胆小的特点,这是两者的相似之处。

3.喻体应该是具体贴切的、常见易懂的。

例如: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小品文的特点是什么?如果用文字来解说,可能一下说不清楚,但是用匕首、用投枪就生动形象第说明了小品文的战斗性这一特点。

 练习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吗?

1、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暗喻)

2、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明喻)

3、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明喻)

4、他难过得好像就要哭了。(不是比喻句)

5、小猫跳上书桌来,在稿纸上踩出了几朵小梅花。(借喻)


比拟
比拟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 

作用: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比拟的分类
拟人:

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练习中易犯这样的错误:“桃花像小姑娘的脸红了”或“小草好像穿上了一件绿衣服”。前句是比喻句,把桃花比作了小姑娘的脸,后句是一个想象,但不是拟人句。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在练习中不要使用“像……”“好像”等词,直接把句中的物当人来写。

改写拟人句的方法

1、把句中的物加上人类的称呼,如“哥哥”“妹妹 ”等。

2、把句中的物加上人类的行为、动作、神态及语言,使其人格化。

例1:桃花红了。

     桃花姐姐的脸红了。

     桃花不好意思,羞红了脸。

例2:小草绿了。

     小草妹妹换上了一件绿衣服。


夸张
夸张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我摸摸那条棉被……简直像纸一样单薄。

夸张的分类
扩大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如: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如: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时间夸张:

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是先出现的,或者把先出现的事物说成后出现的。这样表面上看不合理,但通过夸张渲染,使内容得到强调。

如: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没开,病就好了三分。(强调了李医生的医术高明)

对偶
对偶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作用: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

举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和对仗的区别

对偶的外延大于对仗,而内涵则小于对仗。对仗一定是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只有严式的对偶才是对仗。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

对偶和对仗的区分练习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对偶,不对仗。)

(2)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记》)

(只对偶,不对仗)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只对偶,不对仗)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既对偶,又对仗)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  (既对偶,又对仗)

(6)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既对偶,又对仗)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既对偶,又对仗)




如何学好小学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中考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类型
常见修辞格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
备考: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