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研究'父母心理行事?

      有个小学生曾悄悄对我说:“我爸和我妈不研究我的‘心理’,我倒在‘研究’他们的‘心理’呢!”接着,他告诉我:什么情况下可以向父母要钱;什么时候可以让父母去买平时不肯买的东西;找什么机会可以拿出不好的成绩单给父母看而不招致指责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同父母交往时得出的经验,也是平时观察父母心理活动变化规律的结果,从而使他能想方设法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孩子的话应引起家长的警觉:在孩子研究您的心理时,您是否研究了解过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呢?

  明智的父母,不应该只是注意孩子在长身体,同时,还应注意孩子在长见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想像能力,感知、模仿能力,情感控制能力等等,都在随着年龄增长而日臻完善,尤其是在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方面不断得到加强,使得他们已经有能力设法掩盖自己的动机和行为。

  由于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具有感染性和暗示性,因此,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时刻受着外界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更能使他们受到强烈的暗示和启发,从而塑造着他们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感染性:儿童通过与父母平时的情绪交往和感情交流,逐步懂得在不同情绪和感情状态下与父母相处的方法。例如:父母高兴的时候,可以撒娇或要挟;还可以要钱,要物,等等。

  暗示性:这是通过相互主动施加影响,来迫使对方接受自己意见的一种心理活动。由于有些父母不懂得儿童行为有这样一种心理特点,结果反而常常被儿童行为影响和利用,甚至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如孩子偏食,家长竟无力纠正;孩子一吵闹,父母就依从等。

  自然,这并不是说孩子们真的已经懂得父母的“心理学”,然而,不少孩子正在利用家长的“心理”状态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却又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些父母还误以为这是自己的孩子聪明呢。例如,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的好习惯一到家就没有了呢?为什么有的在家里懒、贪、馋的孩子,一到学校却变成另一个样子?这些无非是儿童掌握和利用了父母的心理弱点罢了。

  值得深思的是:现在很多父母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在观察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同时,又常常忽视体察子女的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于是,无形中在同孩子的心理活动争夺战中打了败仗、当了俘虏,从而丧失了教育子女的主动权。因此,做父母的实在应该学点儿童心理学,注意体察一下儿童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以使教育子女的工作更加主动、有效和得体,这对消除和减少两代人的心理隔阂,也是很有裨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培养孩子心理健康有“十忌”
〖亲子年终总结〗“胆小”心理或因父母期望过高
与男孩分睡不能太迟,父母要学会这些技巧,分睡更轻松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抓住孩子15分钟的注意力
浅谈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