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月27日讲座实录:侯晨雨——如何写细致、写生动之人物描写招法一:动作描写(内含语音和文字合集)

文/侯晨雨

语音/侯晨雨



如何写细致、写生动之人物描写招法一:动作描写


【提纲】


一、描写能力概说。


二、中小学生动作描写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病根。


三、例说动作描写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时间拉伸法(“慢镜头式”思维);


2、动作部位拆解法(立体式思维);


3、交互式描写法;


4、问题式追问法;


5、描写要体现出动作里不同人的个性特点。


【正文】


一、描写能力概说


大家好,我是河北语文老师侯晨雨,很高兴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写作教育探索与思考。


现在开始讲课,今天讲课的主题是“如何写细致、写生动之人物描写招法一:动作描写”。


我曾任教初中语文十几年,也曾任教过高中,最近几年来致力于小学作文教育研究,除了自己的学生,经常收到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发来的文章,请求指导,我发现,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写作的基本功都非常不扎实,这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


就好像我们练武术、练舞蹈一样,连基本动作都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没有练成“童子功”,那么,后面的复杂动作就做不精彩,要上升到一个高层次就更难了。


那么,什么是写作基本功呢?什么又是写作这项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中的基本动作呢?


我们老师都知道,文章的表达方式共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其中前三种偏重于感性,后两种偏重于理性。


人的思维发展是有规律的,年龄越小,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越强,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越弱。


学生在小学阶段和初中前半期,是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活跃期,遵循这种规律,记叙、描写、抒情这三种感性的表达方式,我认为,应该在小学阶段和初中前半期训练完成。


随着人的成长,逻辑思维逐渐发展,理性认识层次不断提升,初中后半程至高中毕业,应着重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和议论能力。


从全局上认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明白什么是小学阶段的写作基本功了,就是叙述和描写。


叙述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还不是问题,他们遇到的主要写作障碍是描写能力严重不足。


所谓描写,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种能力是写作基本功里的基本功,必须扎扎实实培养好。


描写无非就是写人或写景,今天先讲人物描写能力该如何培养。大家都知道,人物描写分五大方面:外貌(或者叫作“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人是高等动物,既然是动物,就要动,时时处处都在动,连睡觉姿势都在不断变动。所以,以上五方面中,我认为,最重要最关健的功夫是训练动作描写力。


二、中小学生动作描写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病根


作文要描写人,描写人的生活,就不能不先学会描写动作。而人的动作又是瞬息万变的,如果观察不细,体会不深,描写就流于粗糙,甚至笼统。


学生动作描写存在的问题是:描写过程模糊化,肤浅化,甚至一笔带过;描写角度单一化,是简单、僵化的直线式思维;描写效果孤立化,就是单纯地描写,就动作写动,不会把情感融进动作中,不会有机地融入相关的想象和联想。这样,就造成描写的效果毫无生动形象可言。


比如,描写打人,很多人这样写:他很生气,冲上去狠狠打了李四一顿。就写这一句话,怎么能生动地表现出他的那种狠劲呢?


再比如说描写拥挤,学生往往这样写:太拥挤了。拥挤极了。


表达程度再深一点就是:挤得水泄不通。挤得喘不过气儿。拥挤程度表达到极致,无非就是:挤死人了!


不管用词多有力度,反正就是这么一个词,就把一个丰富繁杂的场面一笔带过了,干瘪无味,毫无生动形象可言。


描写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低,思维品质差。


肤浅而不深刻,片面而不全面,单薄而不丰富,只看局部而缺乏整体观,只看到时空的某个点而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全过程,这是一般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人事景物的观察和认知,从而导致了写作简单粗糙、死板不灵动。这是根源所在。


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描写能力,必须要通过大量的有效的写作训练,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


下面我结合自己总结的动作描写的几种方法和技巧,来讲授如何进行思维训练。


三、例说动作描写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时间拉伸法(“慢镜头式”思维)


我们看体育比赛,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些关健时刻往往很短暂,瞬间即逝,比如百米赛跑的冲刺,我们还来不及细看,运动员们已经冲过了终点;再比如撑杆跳高,我们还没看清运动员是怎么起跳、怎么翻越的,人家已经从高高的横杆上跨过去了。


这种瞬息万变的动作,能再看仔细点吗?在摄像机没发明之前,好像不太可能,但是,有了摄像机,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怎样看到的呢?


——回放关键时刻的慢镜头啊!慢镜头一回放,每个动作细节都清楚了,甚至我们肉眼看到的两个运动员几乎同时撞线的瞬间,在慢镜头面前,也能分辨出谁先谁后了。


体育摄影记者的这种技巧,给我们写作一个极大的启示:


我们可以教孩子们在写人物动作前,写动作场面前,不妨先闭上眼睛,在大脑皮层这块最精密的“显示屏”上,回放人物的每个关健动作细节,回放得越慢越好,越慢越清晰,越慢每个动作细节越凸显。



如果回放一遍看不清,就再回放一遍,甚至三四遍,直到我们心中清晰地体会到每个动作细节为止。


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坚持不断地训练,时间久了,学生们会发现,他们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和把握能力,大大增强。我把这种方法总结为“‘慢镜头式’思维”,就是把正常的时间段像拉橡皮筋儿那样拉长了,把一秒钟拉成十秒钟、一分钟来看待,也可以叫作“时间拉伸法”。


总而言之,写人的动作,你要学会这样的本领:要像电视里放慢镜头一样,把看似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动作,能分解成“一连串”更多、更细小的动作,这样才能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你要大胆地“分解”,最初你“分解”的动作,或许有点像机器人那样,不够流畅,没关系,多多练习,就会熟练连贯。你经常去有意识的琢磨分解各种场面的动作,慢慢你会发现,不是没有动作可写,而是动作太多了,你简直要“选择”哪些需要写哪些不需要写。


比如前几年刘翔的跨栏比赛备受关注,我就在作文课上播放刘翔110米栏比赛现场视频,让学生看完就闭上眼睛练习回放慢镜头。


为了给学生示范,我用“慢镜头式”思维方式,对短短十多秒的110米栏比赛选择动词进行描写,如下所示:


刘翔站在原地,做了几次纵身跳,一次比一次用力,一次比一次高,似乎在测试自己的弹跳极限。然后蹲下来,习惯性地压压腿,转转脚腕,耸了耸左肩,又耸了耸右肩,直起腰,深呼一口气,盯了几眼前方的横栏,满怀信心地缓缓走上起跑器。(准备)


“砰”地一声,发令枪骤然响起,这场意义非凡的比赛开始了。刘翔如脱弓的箭儿一般,“嗖”地一下就冲出了起点。(起跑)


顺畅地跨过第一栏后,他的身体完全舒展开来,栏间跑的节奏稳且快,过栏动作轻而低,他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像猎豹在风驰电掣地追击目标,像霹雳,像闪电,超越,超越,再超越,他似乎在红色的跑道上飞起来了。(中途跑)


他的劲敌阿诺德也不甘落后,紧随刘翔身后。离终点近了,刘翔开始冲刺了,他压低了身体,加速、加速、再加速,他前胸用力一挺,第一个冲过了终点。


“12秒88”,屏幕上打出了一行数字,竟然是12秒88!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刘翔,这就是新的世界纪录,新的世界飞人从此诞生了!(冲刺)


大家看,我从纵向的时间视角出发,以人物活动过程为依据,把短短十几秒钟划分成四个小镜头:准备——起跑——中途跑——冲刺,然后按顺序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回放描写,轻而易举就写出了390字,而且生动细致,具体充实。这就是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强大效果。


2、动作部位拆解法(立体式思维)


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一个部位参与活动,其他部位都会有反应,有感受,所以,描写动作的时候,要记得调动起各个部位的感受,要调动起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共同构成全面立体式动作描写格局。


要描写一个动作瞬间,或者一连串动作过程,不能仅仅抓住动作的主要参与部位去写,同时还要描写跟主要部位有关的身体其他各部位的动作和感受。要把各部位的感受都调动起来。


比如,张三同学上课搞小动作,我打了他一下,也就一秒钟时间,我要求同学们描写刚才我打人的过程,几位同学这样说:


侯老师打了张三一下。(9个字)


侯老师用戒尺打了张三一下。(12个字)


侯老师用戒尺打了张三一下,很疼。(14个字)


最多的也才写了14个字。


我继续问:“刚才一秒钟时间发生的事,能不能写成一百多字?”


学生都摇头,我说,来,我教大家一个方法,保证能写一百多字。


你们仔细想想,刚才我打张三的时候,他都有哪些身体部位参与了被打的体验和感受?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过后,找出了以下部位:手心、胳膊、身体、嘴巴、眼圈、眼眶。


我又问:这些部位都有哪些动作和表现?


这样一引导,同学们又把这些部位的动作细节找出来了,于是,就有了描写动词:哆嗦、缩、传遍、颤抖、咧、打转。


我再进一步问:这些身体部位都有哪些感受?心理还有感受吗?大家再次寻找感觉细节,就有了这样的结论:又疼又麻、像电流一样传遍了全身、叫出声、怕人的戒尺。


这样从身体部位、动作表现、感觉细节和心理活动四方面来挖掘,打人和被打的描写就丰富立体了。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片段:


侯老师高高举起那让人心惊胆战的戒尺,“啪”地一声,打在了张三的手心上。张三疼得手猛地哆嗦了一下,不由地缩了回去。那又疼又麻的感觉,瞬间像电流一样传遍了全身。他的身体也紧跟着颤抖了一下,疼得他直咧嘴,眼圈都红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差一点就叫出声来。


大家看,这样描写,多丰富,多生动,全文达到了123个字。全班同学大部分都超过了一百字。


3、交互式描写法。


遇到两个人或两组人的动作场面,甚至更多人的动作场面,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遇到这种情况,不能只写一个人或一方,要双方或多方兼顾,交叉或穿插来描写,不能只写一方,或者顾此失彼,就显得单薄片面了。


请看下面我的学生骆炳瑞同学的片段:


第一回合:摔跤。这可是我的强项,我发挥体重优势,在院子里扎稳步子,等待表弟进攻。再看表弟,一动不动站着,盯着我,眉头紧皱,不知从哪里下手。我看着,仰天大笑,向他竖起中指。表弟被激怒了,冲上来大喝一声:“接招!”他刚跳到我身边,我瞅准时机,一把拽住了他的两个胳膊,稍微一推,又往回一拉,表弟已经失去重心,我又扼住他的脖子,左脚绊住他的双腿,又一顶,扑通!他就摔了个仰八叉,KO!


摔跤是两个人的事,一方有动作,另一方必然紧跟着产生反应,所以,要兼顾双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小作者描写“我”的动作,选用了“扎”“竖”“瞅”“拽”“推”“拉”“扼”“绊”“顶”“摔”等动词,同时也兼顾了表弟的一系列反应,选用了“盯”“皱”“冲”“跳”等动词,再现了“我”和表弟较量中的每个动作细节,让人读了仿佛感到现场就在眼前。动词一用,场面生动!


骆炳瑞同学的这篇作文《胖哥PK瘦弟》发表在《名师讲作文》2014年第5期,而且篇名和作者被印在杂志封面上,说明它的质量很高、分量很重。


4、问题式追问法。


针对学生写作的简单化、肤浅化表达问题,我们可以在他们写完句子之后,以他们所写的句子为根据,连续追问几个问题,这些连续追问的问题,彼此要有相互的联系,或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形成并列式的,或者是步步深入形成递进式的,等等,总之,要由学生所写的肤浅的一个点,向面上拓宽,向纵深方向挖掘,直到挖掘出一个个具体而细致的清晰动作,从而构成一连串动作过程,如此,才能把学生模糊的思维梳理成条理,混乱的思维调整成清晰,干瘪的情感催化成饱满。简单、粗糙和肤浅自然迎刃而解。我把这种方法叫作“问题式追问法”。


比如前面说的描写打人:他很生气,冲上去狠狠打了李四一顿。怎么追问呢?


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追问:


第一个角度:打人者。“打人”的时候,打人者是怎么打的?打的动作主要有哪些?打的力度如何?速度如何?打的时间长还是短?是猛打一阵还是打一阵停一下接着再打呢?打的时候又没有其他伴随行为,比如言语斥责、责骂?有没有一边打一边骂?打人的动作还有声音呢,具体是什么声音?


第二个角度:被打者。被打者都有哪些反应?身体有什么反应?有没有相应的反抗动作?有没有喊叫与辩解?打到最后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这些不一一描写出来,那么,“狠狠”这个情感词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也就是说,仅仅简单的一句话,根本不能表现打人这一中心,这就叫中心不突出。


5、描写要体现出动作里不同人的个性特点。


每个人的性别、年龄、性格脾气、身份职业、修养习惯等等各不相同,因此,即使做同一件事,甲的动作表现也绝不同于乙或者丙。在描写动作的时候,要通过选用不同的动词,表现出这种特点,从而在作文中表现出每个人的特征来。


比如说,电视剧《西游记》里,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节:猪八戒喝水。如果让文雅的秀才写猪八戒喝水,他很可能会这样:



猪八戒轻抬腿、小迈步,慢慢来到河边,看了看河水,见有杂草漂浮,撩了一下长衫,仔仔细细地卷好袖子,生怕粘上河岸的污泥,又伸手将水面的杂草轻轻拂到一边,两手捧起水,小心地喝着,生怕弄湿了衣衫。


而这个文雅的秀才,就是我们广大的小学生,中学生,因为,我们的中小学生跟这个秀才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天天闷在学校里做题考试,很少与外界接触,甚至和社会生活隔绝,这样的生活状态,怎能熟悉各色各样的人呢?不熟悉了解人,怎能把各种人独有的特点写生动呢?所以,我们的学生写人都一个模式,一看就是自己主观臆造的,非常书卷气,甚至呆气,而不是贴近各种人物的实际情形的那种活泼气和生活气息,一句话,写得不接地气!


要写猪八戒,就要按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来写猪八戒,那才是猪八戒,而不是戴着猪八戒面具的文弱书生的样貌。大家再看下面这段写猪八戒的文字:


猪八戒渴坏了,他站在山头上往下望,发现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就连滚带爬地从山上跑下来,急急忙忙来到河边,也不管水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一头扎进河里,张开大嘴,“咕噜咕噜”就喝了起来。


这样一写,通过选用“连滚带爬”“趴下”“撅起”“扎进”“张开”“喝”等一系列动词,再加上修饰语,就把猪八戒笨拙、急躁、贪婪、不讲卫生、姿态不雅的性格特点都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这才符合人物的身份。


假如换成八十岁的老太太,就不能这样写了,老太太再口渴,也不能连滚带爬,那不很要命吗!她怎么下山?她得哆里哆嗦,还要颤颤巍巍,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甚至差一点摔个跟头,等等,要选符合老太太特点的动词来描写她的行动不便,才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


各位家长和老师朋友,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希望我的课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更希望各位能用我讲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指导您的孩子或学生,引导他们勤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勤于积累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用好动词,把人的活动和写人的场面写生动,写精彩,写出个性来。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探讨人物描写的其他方法,再次感谢各位认真倾听我的讲座,再见!


2016年10月27日晚8:00—9: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作文-入门篇
写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成熟的写作技巧,下面以人物描写来总结了以下
了解作文是什么?懂得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动作描写、心里描写..
[转载]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学细节描写 塑丰满形象》课堂实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