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死而生:两所乡村学校的涅槃带来的启示
      ——共同体学校整体变革“为何”与“何为”?(1)
多年来,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学校整体变革的诉求与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不少学校也因为改革的路径选择正确而获得了新生,也有的学校改错了地方或改得不深入而变成了一场闹剧。当然,也有些学校不改不动,以“躺平”的姿势,年复一年重复昨天的故事。借用赤峰市刘学民科长话说,如果一个校长在一所学校五年都没有起色,那么他所谓的学校管理都是虚假管理。
学校要不要变,特别是指向学生成长的课堂要不要变?我以为变与不变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每一个孩子公平而高质量的学习权利是否得到了保障!
向死而生:两所乡村学校涅槃带来的启示
我想说的第一所学校是四川宜宾翠屏区的凉水井中学。
这是一所办在大山里的乡村学校,曾经因为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低濒临关闭。当年,他们的老师到施教区农户家去贴招生广告时,老百姓好奇地问:“凉水井中学还没死啊。”可以想象,这样一所学校已经走到何种令人绝望的地步。
走到死亡边缘的凉水井中学,并没有屈从于厄运的摆弄,而是借助课程改革的契机,寻找重生之路。他们曾经铁血推进“杜郎口模式”,但最终因为只是形式上的模仿,没有搞清背后的逻辑,没有梳理学校现状,没有做好教师心理建设,没有关注学生习惯养成,导致了不仅没有翻身,而且还进一步往深渊跌落。后来,他们改成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过关,把老师解放出来;老师信任学生,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搭建小组运行的文化制度,扭转了前两年的坍塌局面,教学质量跃居全区第一方阵。


从2015年起,凉水井在坚持小组协同学习的基础上,主动牵手互联网,通过平板终端,今天让学生听一场清华大学教授的引力波科普讲座,明天听一场古诗文经典诵读,后天与外地学校讨论数学问题,甚至自己做直播,让海量信息得以涌入,让师生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抽身出来的老师,开始修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从知识灌输者变为资源组织者,流程引导者和学习情景的营造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把学生看作“知识合伙人”,不断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备课策略,引导学生的探索欲和潜能。
与此同时,他们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形成了“生生互助”机制、“小先生”制、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和传承机制等“四个机制”,以及自由而有序的四个潮流:一是教学论向学习论转变,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转变,教材向课程转变;二是形成“中央厨房”:推行资源效能最大化的整体教学,而中央厨房是指挥部;三是有了自己的“集装箱”:以集成来达到融合学习——知识与知识融合、知识与能力融合、多形态资源融合、多元教学法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学校家庭融合、老师学生融合;四是“模块化”:围绕各种功能和资源,打造学习积木,促进学生自主构建。
据说,如今的凉水井中学不仅以分数为标志的质量在全区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生的自主管理也达到了很多学校无法企及的程度。以晚自习为例,现在每晚只需一个老师,就能完成全校15个班的管理,整个校园安静有序。
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要被撤并的“乡村薄弱校”,以课堂变革撬动学校整体变革,走进了“课改先锋”序列,并形成了学校新的定位——“一所开放的未来学校”。


我想说的第二所学校是地处江苏大丰三龙镇的渔业小学。
这是一所只有120名左右学生的渔村学校。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学校施教区内有权、有钱家庭的学生都跑到城里去了,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家庭对他们不抱有多少希望、只求有个地方收留其读书的孩子。这样的学校在农村地区并不鲜见,且基本都在苟延残喘。
然而,渔业小学并没有把生源差、生源少作为“躺平”的理由,他们在寻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的蜕变之路。2020年上半年,我在这所学校看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所有班级都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手头上都有“伴学单”。童爱国校长兴奋地告诉我,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所有学生都被卷入到了学习中来了,学科成绩也在迅速攀升。


就这样,他们从以明确小组长为标志的小组合作学习起步,不断迭代小组合作文化,从“亦步亦趋”式的模仿,走向了“自我创造”。当我第二次到这所学校时发现,所有学习小组都有了很励志的名字,并且建立了相互倾听的合作规则和即时奖励的办法。
也许是渔业小学学业成绩上的变化引起了同行的关注,2020-2021学年度的全区教学工作会议破天荒地开到了这个村小,大家都在试图找到这所学校蜕变的密码。据说,不少校长老师听了渔业小学的课后,或多或少有些失望,他们的课堂没有老师们的神采飞扬,甚至觉得他们的课太“土”了。估计有人在怀疑他们取得成绩的手段是不是不人道。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渔业小学任务驱动的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型,才是触发质量提升的根本。
推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学校变革,激活了师生的生命潜能,也带来学校生态的整体优化。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渔业小学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校长童爱国也应邀在当地多个场合分享经验做法,最近他本人还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2021年度“十佳智慧校长”。


这两所乡村学校的涅槃,给我们带来了这样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向死而生,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如果凉水井和渔业小学这两所学校不推行课堂变革,等待他们的一定是学校的自然消亡。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老百姓喜欢用脚投票。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寻求学校的涅槃之路,实现了触底反弹。他们所推行的课堂变革,是指向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在“变”与“不变”中的自我觉醒。所谓“变”,即课堂的组织结构在变,课堂的教学形式在变,课堂存在的时空在变,课堂的评价方式在变;所谓“不变”,即学生的中央位置、教师领导者角色没有变,课堂里学生全程参与、互动对话的样态没有变,热情阳光的师生成长姿态没有变。
启示之二:课堂才是学校整体变革的主战场。课堂变,教育才会变;教育变,学生才会变。学校所有的变革如果不指向于课堂,那只是在改革的边缘地带游走。如果撬动一所学校变革有一个支点,我以为最佳位置就是课堂。凉水井、渔业小学的求生之路无疑是选对了位置,找准了方向。课堂学习方式变革了,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自然会带来学业成绩的显著提升。说实话,这世道不能带来教学质量提升的改革,都不会长命。有一句“话糙理不糙”的话是这样说的:没有成绩,你所有的经验都是放屁;有了成绩,哪怕你放的屁都是经验!
启示之三:创造都是从模仿起步,但真正的生长需要适合自己的土壤。在谈到凉水井的经验时,沪江网教育总监吴虹女士这样说:“凉水井的课堂,从最初的模仿到特色的打造,再到完全走出自己的课堂模式,用了差不多十年。任何希望通过简单模仿,真正撼动课堂教学的变革,都是不可能的事,或者寄期望于技术的应用与改变,而促进深度的课堂变革,也是不现实的。没有基于校情、团队、本土化的改革和全身心持续的投入与坚持,都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先模仿,后优化,再创造,这是很多企业组织的成长路径,也同样适用于学校。当然,模仿的那个对象一定要是“人间值得”。跟对了人,才能走对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教育是慢的艺术
【校长论坛】曹爱香:疫情过后的思考与启示
翠屏名校 | 翠屏区凉水井实验学校:从没落乡村学校到全国课改名校的华丽蝶变
霸屏央视国际,一所乡村中学的课堂变形记
【推送13】杨聪伟:十年磨得一把犁
课堂上努力看见每一个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