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是否自己认清了上海?

我想去定海桥看看

前几天杂志截稿临近,关于艺术版面中的一篇展览报道迟迟未能写出来,这是一篇关于上海当代艺术馆首届青年策展人群展的报道,在三位获奖团体中,我最关注的是《定海桥:对历史的艺术实践》,由于自身的上海情节和处于对本地历史文化的尊重,我觉得这篇内容需要认真再认真对待。实地去“定海桥”并且一定要采访一下策展人陈韵老师才算数,不然通过各种渠道途径的文字拼凑,只容易产生误导。

陈韵1981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教育部担任过策展助理,2009年回沪后在同济大学刘刚老师的推荐下,以定海桥为研究对象,对上海的历史、人文境遇开展调查,她效力于西天中土项目(westheavens.net)。“西天中土”这个名字挺怪的,想了解详细的情况自己可以网络上查查,我这里就不展开了。

采访陈韵之前,她病了几天,以至于采访进度一再被耽搁,我当时心想:“大概人家不待见我吧,或者对采访没兴趣”。由于我私心对于上海本土文化的发扬传播,决定将杂志一页的内容,调整成二页。如果按照广告刊例价来说,这就是几十万的。当然,我只是想表达一下我的重视吧。不过后来陈韵老师微信联系上了我,说了原因并另约时间接受采访,编辑这行当,凡是临近截稿期了,直接找点展览方的新闻稿,凑凑内容也可以完成,不过我太太太想去看看定海桥了,所以顶着压力还是去采访一下吧,说实话我去前听了一位台湾编辑的采访,也看了不少资料。如果要写内容,完全不用面访了。

定海港路走两遍,热泪往肚子里流

我承认,对于定海桥这个地区,刚开始只是一种猎奇心态。甚至在上海住了那么多年,前一阵才听说上海有个叫复兴岛的地方,而定海桥则位于复兴岛前一站12号线地铁的“爱国路”站,我从闵行区赶到杨浦区,早上7:30出门,到那边是9点三刻,本以为会迟到,还特地短信告诉陈韵老师晚点到,自己可能会迟到,结果自己早到了。

站在平凉路上,我看到了这片低矮、嘈杂、仿佛上世纪的旧上海滩,从平凉路走进定海路,两侧的商铺毗邻皆是。卖牛肉煎包的、卖皮鞋衣服的、卖大饼油条的,我好想很久没吃牛肉煎包了,于是买了一个尝尝2元钱,好便宜!我边问路边找陈韵老师的工作坊,随后又在十字路口的大饼油条摊头买了一副甜大饼。好吃!便宜!我细思极恐的发现,我很久没吃到大饼油条了,自从上海大街小巷的“煎饼果子”摊出现后,我只好偶尔去曹阳三村的菜市场里面的摊头才能买到。

陈韵老师的工作坊在定海港路252号,其实就是当地一户两层楼的房子。而定海港路是一条宽度仅4米左右的小路,大概和成都有名的宽窄巷子中“窄巷子”有的一拼。边走边心想:“我的天,这是什么地方?好神奇!”我本以为作为“策展人”身份的她,应该在一个比较高级的地方办公,至少不是如今看到的这样。

“我在地铁上了,你等一下”陈韵老师来短信说。

由于自己意外的早到了,让我可以用一种游客的心态去观察这片地区。这里住的都是老上海人、苏北人,原来是上海国棉九厂的工人,也有黄浦江边做买卖的小贩、商人之类的。我看到几处很老的建筑,那石墙栏杆以及平台楼阁,似乎在我记忆深处里有见到过,我好像摸过这些石头扶栏,但又好像没见过。我总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被唤了起来,有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想哭。

可能是这里的人文环境和曹杨三村很像,亲切的上海老阿姨、周遭的上海话语境以及熟悉的房子,也可能是对当地居民生活状况感到同情,总之情绪很复杂。我意识到,其实我对上海还有许多陌生的认识。我们这一代忙着赚钱,忙着赚钱和赚钱,我不知道有多少上海的80后、90后是关心我们父辈这一段历史的。(大概是我自己想多了)之前我对自己从小住的曹杨三村也不是很清楚历史脉络,更不用提定海桥这片地区了。

陈韵老师在来到这片地区后说:“短短十天后,那个地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好像有一股郁结和绵延了几十年的气始终集结在那里,在上海其他地方早就阴魂散尽了的,在那里却还在生成转换,只是多少有点穷途末路的气象。也是第一次,我觉得我在上海抓到了一点点的“印度”,那种摆不平也理不清的、分明来自自己过往却又如此疏离了的活着的人生和历史。我开始想自己和那里的关系,其实就是被纠缠住了。”

谁在书写上海历史?

定海桥只是一个符号,在上海还有曹杨新村、桃浦新村等等许多地区,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及意义。今晚回家探望父亲时,在吃饭期间我和他聊到定海桥的故事及曹杨新村,才知道我的奶奶、爷爷都是苏北人,爷爷是上海国棉七厂的工人、奶奶是上海木柴厂的女工,而他对曹杨新村的发展也非常清楚,但是从来、从来未曾告诉过我这些来龙去脉,他觉得这种事并不重要。

知道了有能怎样?确实,无法帮我赚更多的钱,但对于我去理解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是很有帮助的。外来人、本地人的相处,上一代人的精神,那些如今遇到的种种不公的人们以及今后的上海会变成什么样,都很有参考意义。采访陈韵时,她说:“我们常研究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却忽略了2000年以后的上海历史,这些历史随着建筑物的拆散,也会随之迅速消失殆尽”。的确当一片地方拆干净后,谁又会去诉说曾经的往事,关键是谁又能说的正确,真实呢?

许多微信号,如今都喜欢拿“上海人最爱吃的XXX”,“上海曾经最XXX的事”等等标题吸引眼球,那么曾经的故事有多少正确多少误传?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真的么?如果我们现在不意识到这个问题,难道要等将来,由别人来告诉我们,上海的曾经将来么?

定海路上热闹的“马路菜场”令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年代。

老旧的房屋里,好像空气还凝固在从前。

往里走,就是陈韵老师的工作坊,她将这片地区的历史转化为艺术语言,意图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的历史。

当地居民一直在等拆迁,他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好。

网上常有人说:“真正的上海人很穷的”是啊,如今还在用痰盂罐,但这是为什么呢?

陈韵老师的工作坊,非常的简朴。墙上是一位学生提出的疑问,而字是当地居民写的。上海现在有人因拆迁分到房子而翻了身,而也有许多人还在苦苦等待。

想了解定海桥的朋友,可以百度实景地图搜:定海路,可以看到那里。文章来自我们的微信平台:loveshh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浦有座岛,其名曰“复兴岛”!
paan上海首发:更!更加积极的亚洲观
这条可以体验穿越时光的路线,安排!
李齐散文——《探望老友复兴岛》
定海桥:停跳的上海工业心脏
#乔茗星ART#定海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