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与我们世代同在
    时间毫不留情地带走了父亲近百年的光阴和生命,而今,在走向天堂的脚步声中,我们以无比悲痛的心情,将散落在岁月里一幕幕消逝的片段经历,镌刻成一枚终身都保持高尚情操的珍碑,来悼念我们可敬的父亲。
祖母和父亲
    父亲,吴报焯,安徽泾县茂林村人,一九一五年中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家庭。父亲的童年很不幸,早年丧父,母亲在不久,留下弟弟妹妹们后也随之谢世。父亲从小就由其祖父抚养供学,先后就读于泾县小学,宣城第四中学和上海南洋无线电学校。抗日战争前,以第一名的成绩就业于上海招商局任华轮客船报务员,抗战后任国民军师部报务员,转战湘、鄂、赣山区,后又复归西迁至重庆的上海招商局,任无线电学校教师。期间,父亲饱受了战乱的流离颠簸之苦,几乎为国捐躯。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随招商局回迁上海,时任报务科副科长。这是父亲一生中少有的相对安定的生活。
1935年时的父亲
    未经几年,新的奔波生涯又开始了,一九五二年春季,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携老小三代六口之家,踏上了建设大西北的风尘之路,那是我已8岁,尚记得一路的情景。历史将父亲最后的二十六年工龄定格在天山峡谷中的一座边陲小城——伊宁市。
1952年5月25日父母离沪赴新疆前,告别其舅舅一家时的合影
初到伊犁时的全家合影照
    在伊犁,父亲不仅克服了水土气候、饮食习俗等方面的种种不适外,还在物质经济极为匮乏,科技交通极为落后的环境中,先后在伊宁市盐务局、伊犁州商业局土产经理部、伊犁州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工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竭尽全力通过计划外的周旋、调配、采购、供应,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牧民生活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感受最深的一次是一九六一年严冬,那是全国最饥荒的年份,父亲为了采购割草机事宜,孤身一人冒着零下近30度的风雪,带着干粮,坐上四壁漏风的客车,从伊宁市出发,远涉千里外的沿海地区,一路饥寒交迫,其艰难的境况是可想而知的。终于在一九六二年秋天牧民们用上了割草机,这大大减轻了农牧民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为牲畜储备冬草的收割速度和效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割草机一直被公社牧区所青睐。如果说我们对父亲赴疆前的形象记忆是依稀模糊的话,一般还是可以为世俗所理解,那么在赴疆后由于我们不断地长大成熟,尤其是我们也有了子孙后,对父亲必然有一个比较客观清晰的评价,不然则是对先人恩泽的负义和对家庭后辈的渎职。
 1962年时的父亲
    父亲的印象对于子女而言,天生都潜有敬畏的感觉,一若我们在伊宁市一出院门就能看到南北一座座冰冷的雪峰,神秘莫测,肃穆非凡。其实父亲的情趣不但纯真无邪,而且童心十足,父爱如山。记得父亲经常为工作早出晚归,很少有空余时间来陪伴我们,但他还是尽量利用周末傍晚的闲暇,给我们讲他童年如何顽皮的故事,讲茂林村吴家大祠堂,讲泾县的钟楼庙会,讲洋学堂的运动会,有时与我们下象棋还故意耍赖,逗得家人欢笑不止。由此,在愉快的气氛中使我们幼小的心灵萌生了热爱家乡的观念,以致于影响我们今生难以名状的乡愁,感悟到乡情的本质是生命的弦,是维护健康情结的细胞。
    一九五七年的一天,当艾林巴克井街小屋内的油灯熄灭后,一如往常一样变得寂静而深沉,我被父亲悲痛的哭声惊醒,尽管母亲在一旁竭力安慰,仍档不住“我没有亲人啦”的重复呼喚。翌日,母亲告知是娘娘病逝了。这是我平生唯一听到父亲如此伤心的哭声。在父亲的感情世界里,亲情以一种默默的方式维系着,像空气一样,既看不到也摸不着,但却温馨地存在并深切的感受到——月是故乡明。
 45岁时的父亲
五十余岁时的父亲
    父亲是雪峰,是人世间众多雪峰中的一座,这种比喻不是用地理的眼光来看待固体的山脉,而是带有深厚的情感的,只要稍加观察和思索,就不难发现我们的眼前展现的是一座富有鲜活人性的圣洁之山。父亲在社会交际中为人坦率真诚,没有一丝虚假的伪善,即是在谎言充斥的年代,在造反派用铁钳批斗父亲的临危关头,也没有说一句嫁祸于人的假话。一九七五年五月,我到乌鲁木齐监狱探望父亲,在谈到我从上海得知他当年在招商局的同事王XX,由于写了关于父亲荒谬的诬陷材料后,造成如今蒙受十五年冤枉官司的原由时,父亲依然坚信共产党是尊重事实的,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的,并表示他是绝不会陷害别人的。可见,这是一座从风雪中升腾起来的雪峰,无论怎么看,怎么想,总觉得这座雪峰始终悬浮在高空,投影我们子孙未来的大地,留下那么多阳刚和正气的纪念。
1969年春全家福
1977年夏父亲平反回家后全家福
    我从八岁起,父亲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向热爱祖国,关心国内外时事。一九五二年十月,即我们到疆的第一年,我到盐务局办公室找父亲,看到父亲正在凝神聆听收音机内毛主席的讲话,其神态是那样专注,以至于都没有觉察到我的存在;他每天看报的习惯,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几十年如一日,晚年视力不佳就听收音机。海峡两岸统一问题,是他六十年来心中关心的头等大事,多么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祖国。父亲刚正不阿,疾恶如仇的品质,决定了他的人生志向。四九年上海解放前夕,父亲毅然弃台而留大陆工作,就是因为他痛恶国民党的腐败黑暗,向往解放区晴朗的天。父亲对工作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经常在半夜醒来时,看到父亲仍在灯下或凝思或伏案,第二天早晨仍然能按时上班,真不知他夜晚有几多睡眠。父亲在部门中主营业务,对物资享有调配权,对于当时物资稀有的年代,可是个难得的肥缺,可他从不收受别人的财物,一律公事公办,两袖清风,一身清白立于天地之间。父亲高风亮节的优良品质还表现在市侩们所不能理解的方面,先后两次将调给他的工资主动让给家庭生活困难的同事,他对闲言碎语深恶痛绝,从不抱怨或亵渎别人,从不将个人的意志施加于人,生活中更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古稀之年登上黄山
乔迁新居(1985年.苏州)
 金婚纪念(1993年)
四世同堂(1996年)
游览新筑成的苏州干将路
 8旬的父亲精神饱满(1996年)
 9旬的父亲依然帅气(2004年)
椿萱并茂
依旧关心国家大事(92岁高龄)
    父亲走了,2010年4月12日与我们长辞......
    父亲的仙逝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哀思,这种哀思将不禁引导我们仰望星空,他的每一次的欢笑,每一声的叹息,都会在这浩瀚星空长久回荡。他生前在灯下的沉思,在窗前的凝望,无不显示难以忘怀的影姿,这影姿任浮世的荣华在眼前晃悠,不为所动,一片冰心玉洁;这影姿任雷电在头顶闪击,不畏恐吓,一样称得上威武不屈,只惋惜没有一条流畅的溪水将父亲的一生书写完整。
矫健的英姿(2006年除夕夜)
    我们从来没有受过任何迷信的熏陶,所以对那些在神灵脚下五体投地的信徒很不以为然。然而此刻,我们感到肩上负有沉重的担子,子孙们哀思的眼神用什么来寄托呢?只有皈依中国千年传统的习俗拈香祭祖,不断延续祝愿父亲可敬的灵魂与星空长存,以教诲和祈佑子孙们代代健康成长。
 
    天波贯苍穹,弹一曲胡杨古道彰驼影; 足屐跋山岳,揽千里清风明月归故乡.
    父亲与我们世代同在!              
    吴晓渝 2010年4月初稿于苏州市公园天下小区哓申家中 图片吴晓芳提供
    注:吴报焯是我大舅,本文是表哥、姐吴晓渝、吴晓申、吴晓芳为纪念父亲所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伊犁行程
伊宁市侨情
民俗文化旅游节 “看点”丰富 “玩点”多样
段奕宏,1973年5月16日出生于新疆伊犁伊宁市,中国内地男演员
欢迎您
伊宁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