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千老师漫谈如何学习中医系列二
在这样一种世界观的背景下,我们学中医,想了解中医就首先要了解神和气。因为中医这个文明这个文化是神气的文化的延续,或者可以叫神气文化促生出来的,如果你忽略或者你这个中医人只用形文化来处理,这个是南辕北辙。和那个水一样,水中有鱼,鱼就是中医,水就是神气,如果水没了,这个鱼就要死掉,神气文化没了,中医就要死掉。前几天还有一个西医把这个营养成分剖析来了解中医的中草药,像这种都是在毁灭中医,中医真正的精华不在各种成分,中医真正的在于神气文化,大家从《黄帝内经》第一章上《古天真论》就可以知道。

  咱们再重申一下,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神、气,中医学不好。很简单,比如说你上火了,上火了就牙疼,西医怎么治啊,吃一些药,止痛片,如果说牙龈肿痛很严重,西医就会建议拔牙。那么中医就不是这样,中医认为你肝火旺,循经脉上来导致牙疼,吃一些泻肝火的药牙疼就能好,那么这个里面如果说你不加上气不加上神,这个问题不好搞。你只说是肝火旺,肝火旺他是一个概念,一个模型呢?还是真的有肝火旺?那肝肾阴虚,什么叫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应该用什么药,肝火旺应该用什么药?比如说用龙胆泻肝汤,有什么缺点不足,那么这些如果只是从阴阳五行脏腑分析,就陷入机械的形式模型当中,这样研究多年也是隔靴搔痒。后来又衍生出很多流派来,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模型,那就不好办了,始终是隔着一层摸不到,这个是学中医人的一个苦恼。他也不一定是优势,很多人学中医学了一辈子觉得这个是优势,西医看机器,把人当机器,那样不行,中医的话是模型、系统论,是暗箱,是黑箱,动这一块那一块就有反应,通过动各个部件去调某个部件不调,比如说用阴阳五行,但是火旺啊,是金旺啊,是木旺啊,还是水衰啊还是土衰啊,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去把人的身体当成一种有机体,五行配五脏,既相生又相克,你太相生了就要克,我克的衰了就要生,搞这一套东西,搞来搞去的,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学中医的多少应该感觉到:你再优势于西医,你问一下自己,你是否了解到、知道这里面怎么去运作?大家都不敢回答,怎么就创造了这个模型,这个模型怎么和你的临床症状相吻合?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五行不要用,五行对指导临床有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有的人大声疾呼这个五行太好了,这个应该运用,但能不能用的非常熟练呢?谁也不敢说,大家都打一个问号,扪心自问一下,能不能实际的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谁也不敢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你不知道这个模型是怎么创建的,这个模型背后是什么东西,你如果说只是一个体系,永远是和真相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模型不可能永远代替真相,你不可能接近真相,你只能通过模型去套,含含糊糊,你学中医也好啊,学中国文化也好啊,你包括学《周易》、算命都是含含糊糊的,学来学去都是晕头转向的,搞的很多人学到半道自己都不信了,或者说相信没有能力再进一步向前突破了。

  我不知道大家读过没读过《悟真篇》、《周易参同契》这些书,那么这些书啊看不懂,束之高阁,知道是好书,但是看不懂,然后想学一些有具体解释的书,读来读去走入了邪路,大有人在,这跟搞修行的人是一样的。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首先要正视神气形三个层次,就是三种世界,三种存在互相影响,构成了我们这个完整的世界,所有现象事物都是因这三种世界为依托而演化出来的。我们不仅要学形的思维方式,也要学习气的思维方式,还有学习神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就会从隔靴搔痒的那种状态进入一种能够感知真相的这种状态,实际是怎么回事我们能把握,就会越学越开心,越学越明白,心明眼亮嘛,这个需要我们去转变,下功夫。

  这个就说到了怎么来学习中医了,第一个问题已经给大家说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医,神气的中医是真正的中医,抛弃神气只从形的角度来认识中医,或者通过形来解释的中医,这个不是中医,或者只能说是中医很小的一部分,用这种方式来学中医必定是死路一条。中医从先秦两汉隋唐再到宋再到金元,对神气的认识一步一步下台阶了,一步一步衰弱,金元到清到民国到现在,对神气的认识衰弱到了极点,已经不承认有神气这个东西了,想通过单一的一个形即西方的思想方式,你别看他讲五行,讲脏腑,这也是西方的系统论这一套东西,想从这一方面来继承规范中医,并且想给他科学化,这条路是不可能走通的。那么在这也没有必要大声疾呼,这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大家知道就可以了,真正的中医必然是神气的中医,如果大家想学好中医,比如现在有学了很长时间的,有刚入门了的,还有是感兴趣的,如果说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劝大家尽快接触神气文化,用神气的语言、神气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医,你就能读懂《黄帝内经》,能够读懂《伤寒论》,能够读懂《本草》,甚至可以读懂周易。这些书没有什么难的,为什么现在人啃他像啃迷宫一样,啃不动进不去啊,学了几十年还在门外绕,就是因为没有从神气角度入手。现在《周易》像天书一样没人能够读懂,谁敢说能够读懂《周易》啊,很少有人说读懂了《周易》,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什么意思,很少能敢这样说,原先是五经之首啊,那原先人是怎么学的,谁写的,写完了由谁来读的,伏羲做八卦,文王演周易,六十四卦,周公写系辞,孔子做十翼,这一系列都是有传承的,都是保留《周易》这个精神代代传下来的,到现在失传了,解释不清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神气文化,或者说是忽略了神气文化,以至于不敢承认,不想去承认有神气文化的存在。

  今天咱们第一堂课,我直接开门见山告诉大家,你们要想学好中医就从神气入手,中医没有什么特别难学的地方,就是因为你学错了。很多大家,所谓的大家,明清啊民国啊当代的啊,只要不从神气入手都不能学好中医,你别管他创建了什么理论。只要大家学好神气,《黄帝内经》就能够解释,没有什么难的,你学经络学的再好,你不把气灌进去,学经络没用。比如你扎一个穴位,这个穴位他刺激整个经脉,神气发生怎样的变化,你不从这方面入手,你这扎某个穴,走某条经,这和血管有什么区别啊,没有意义的。你看现在很多人扎这个针灸啊,扎针一下扎上去完了,捻拉提按这些动作他说是得气,什么叫得气啊,酸麻胀叫得气,我跟大家说得气不是那么回事。什么叫得气啊,得了他的气叫得气,神气文化嘛,什么叫补什么叫泻呢,你要补要把气聚到一块再补到经络里,你要泻,把里面的聚在那的邪气泻出来叫泻。迎随补泻还有什么虚实补泻你要知道,里面确实有气,你要没有气你叫什么得气啊,叫什么泻气叫什么补气,都谈不上了,酸麻胀只是得气之后有气的推动鼓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

  像这寒热一样,大家都讲寒热,寒用附子,热用大黄,那么这个寒这个热是哪来的要清楚。原先讲课讲过,寒热都是标,你要知道后边寒热是怎么产生的,《内经》明确写着嘛,气聚则热,气散则寒,气聚在了一块就产生了热,气散了就产生寒。你看现在很多人虚寒性体质,什么叫虚寒实寒呢?实寒是经络阻滞,经脉凝滞了,导致了这里气不通,气不通,气来不了了,那就是寒,那么你把经脉打开,气流过来,温煦了受寒的部位,人就不寒了。什么叫虚寒呢,整个身体素质下降,导致重要的一些地方气少过不来,像河水干了一样,没有气就寒,这时候你用艾灸、用火烤、用附子通没有用,水少你再去挖河床通经脉没有意义,你把河床挖的特别宽,他上边没有水啊你还是干。

  所以说大家要站在神气的角度去研究疾病,理解疾病,了解我们这个身体,以至于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观神气所在嘛,每个人啊他们在干啥呢?望神望气,闻神闻气,切神切气,都是在干这个。我记得原先给大家讲《难经》的时候摸脉,你摸脉摸什么,你不就是感觉这个脉的力度,他顶在你手指头上,你就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在顶你的手指头,是一种衰弱的气在顶你的手指头啊,还是一种旺盛的气在顶呢,还是紧急的气在顶啊,还是粘滞的气在顶,哪个部位在顶,这个通过什么去体会啊,这个通过你的心,因为你就是神气所合,什么是神气所合,神气化合的嘛,你就有这个能力,你先天就具备这个能力去感知同类,他的神气你的神气,你先天就有这个能力去感知,这个不是特异功能。那么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有,比如说对眼神,对一下眼神就了解对方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你是恶意啊是善意啊,他怕你啊还是你怕他啊,两个人对一下眼神就知道了嘛,对眼神是什么呢?就是神和神的交接。目及而道存嘛,这两个人目光一碰,就心领神会了,道就在其中了,传承了,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所以说我们学中医,怎么学啊,从神气方面学,用什么学啊,用心学,不要用教材学,不要用机械的方式学,用神学用气道。以后还会告诉大家怎么练气,神的存在方式、运行方式,气的存在方式、运行方式,他们是什么样的规律,我们又是通过哪些方式,我们身边唾手可得的各种方式,拿过来去了解神气,这个就是我们学习气道的基本的立意点嘛,才能学好。

  说句题外话,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是神气文化,书法艺术建筑、各种理论方方面面、世界观、医学,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神气文化的基础上的。中国古人都认识到了世界是由神气形三界组成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那个山水画吧,中国的泼墨山水画也好,还是其他山水画也好都是写意,画不求象但求神气,但求有气韵,这个直接就带出来了。什么叫神气啊,怎么来判断神气啊,这就要你心领神会,因为你也是有神的嘛,你才能体会对方的神,你要无神也就无法体会对方。什么叫气运啊,有气在里面填充,那个形都无所谓,画的那个形都无所谓,里面的气好不好是关键。现在那个动画片,尤其那个神话动画片,搞的都是激光来激光去的,这个是西方的物质世界,不对。大家要想看中国传统的动画片,你就看看大闹天宫就知道了,那个云是怎么走的,云形是怎么来回的变化,他里面充分的体现神气的文化,因为现在演的很多神话电影电视电影之类的搞的都是西方那一套,他不符合神气的运行规律,神气也不是那样运行的,神气是不走直线的,很简单,世界都是曲线构成的。你看看云,哪有直线走的云,多多少少的都是曲线的,有的云他象一条链,你仔细看他也不是一条直线,你再看敦煌的壁画那种飞仙那种造型都是体现的神气文化。关于具体的我们会在以后的讲课当中告诉大家神气的运行规律,这个规律你掌握了,你就知道这个气机是怎么动的,人得病是怎么回事。

  你看鼓出一个包来,怎么鼓出来的呢,就是气推动鼓出的包了,这个不是发炎,你看这个包红红的,一个包在那鼓着,是里面气的推动,经络堵塞,气聚向外顶,顶出包来。你看磕这个脑袋,嘭,磕出来个包,这个包怎么产生的呢,是磕的时候把那个经脉给磕伤了,淤阻在那了,气淤在那不行,顶出来个包,那么这个包是不是当时就能下去呢,下不去,气散才能下去,淤阻的气怎么散呢,你把经络调开了,让气沿着各个的经脉让他化开,气一散这个包就塌瞥下去了,慢慢平复,这个病就好了。你说你磕了一下,你伤了,出血了,出血了之后,这个血能凝结,那为什么能凝结啊?这是因为那地方的神他要保护你的身体,他自主的激发了凝结的这种功能,使你的血能够凝结,凝结之后结痂,结痂之后长肉,这些由谁来完成呢,由你的总神和当地的神配合完成。那为什么年轻的人磕了之后好的快,老年人磕了之后好的慢呢?就是因为老了,人的神气衰微,他的能力下降,导致你磕碰之后迟迟不愈。那有的人身体很弱,这一块长疮了,迟迟不愈,那怎么治啊,让神气充足一些,神气自己就会治愈那个地方,不需要人为干涉,这就是神气的自主性。

  咱们看病人吃药,病情好了,不是药让病好的,是药推动神气自主的去修复去调节,使疾病痊愈,这个大家要搞清楚。你不要依赖一些偏方来治这个病,不要自己逞能,这个不是你治好的,是你帮助身体,身体的神气治好的病,神气有自主性,就是说你自己就能调病就能愈病,调病愈病的本事哪里来的?从你的神来的,是你这个总神和下边的各个的分神来完成。也就是说这个直接就否定了这个机械论,机械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的,一个东西就支配零部件,这个机械论不对。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一个生命,你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件都是生命,无数小的生命组成一个大的生命,大生命组成一个更大的生命,大家融洽的生活工作,构成了你整个的人或者构成了你这个个体。

  我不知道大家大部分是什么样的底子,如果想学中医的话,我建议要正视神气,今天开门见山就跟大家讲了这个世界观,神气文化,大家回去思考一下,如果不能正视神气,只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是科学的,那么就不要学中医了。不要因为陌生而忽略或者拒绝,你陌生才代表着你不足,你越陌生你越要学,否则你就是固步自封,不能前进啊,你都熟悉的东西你还学什么啊。那么中医是在神气文化的汪洋大海上的一滴,你光要这一滴是不行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无是有的基础,有的是无的发用,各有各的的用处,因为有了一了才有了二,如果把一楼都刨了那么二楼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大家上来就学医,我劝大家不要学医,因为你上了一楼才能上二楼,文化是一楼,你一楼还没建立,学什么二楼啊?很多学医学来学去的最后发现还没学成,传统文化学不好,医没法学。你如果只想把他当成一种专业的医学来学,那么不要去学,如果不能在神气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中去学中医,那中医不要学,没什么意思,他不是一门技术,你说艺术也行,但是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畴。

  中医是根植在神气文化当中体察人体奥秘的一支,如果你仅想开一个方子就能治病,你也不要学中医,方子好开,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开方子难。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方子,治常见病非常有效,你只要照这个方子去做就行了,几种常见病几个方子对应可以治病的,没什么问题,有可能比专家教授治病还要好,还要快,但这有什么用啊?你学一辈子你可能拿这个方子去赚很多钱,到老了死守这个方子,再传给下一代,那这个没有什么意义。很多人有一个方子要保密,谁也不能告诉,感觉拿这个方子当宝贝一样,这样中医就没有办法发展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样开方子呢?他如果加了一个症,你这个方子不灵了,独守一个方子就没有意思。很多医生拿出很长的时间去研究一个方子,希望攻克某种疾病,这个路子走的就不对。看似捷径,其实走远了,没有从道理上明白。道理上怎么明白呢?内则观其身,外则观察这个世界,最终确立你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最重要,应用于人身上,就是中医。

  还有一定跟大家说一下学中医啊,中医之所以难学不是中医本身难学,是因为学中医的错路岔路太多,大家上来拿一本书,你说《黄帝内经》你能看懂吗,看不懂。那怎么办呢?你又想看《黄帝内经》,看注解?可以讲大部分注解都是错的,错路或者岔路,包括解释伤寒。昨天我看那个《周易参同契》,前两年看的,谁做的注啊可能很经典的一个注,那个注就错了,如果说通过看注解想了解原文的话,南辕北辙看不懂《周易参同契》。直接读原文很明晰,你建立在神气的基础上就能读懂,很多书都这样。我不建议大家上来看明清的书,民国的建国以后的书不建议看,那么这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对初学者应该看谁的书,那没书可看啊,初学者古文不过关,古文太差,这个就是文化的割裂,语言的割裂。首先简繁字看不懂,第二个是文言文和现代的白话文,把大部分想学中医的阻挡于真正中医的门外。那么好,你看注解吧,或者看翻译过来的白话文,这就坏了,看注解是错的,这个翻译人的水平就在那摆着呢。大家都知道,翻译过来的没什么意思,因为《黄帝内经》他自己都读不懂,他给解释成白话文怎么看?没法看。所以说中医难学不在中医本身,而在于错路岔路太多,可见大家都走向一种错路,一去不回头,有的学到老不回头。都说要想学好中医很困难,尤其现代人,怎么办呢?没办法,从传统文化学起,从古文学起,从经典学起,经典的注解不要读,不要听他那种解释越解越错。

  关于修道多说一点,现在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为什么呢?把修道人搞复杂了。现在是混乱的一个年代,传统文化没落的一个年代,不管修道还是学医搞的乌烟瘴气,以人为代替天为,以假乱真,以错路代替正路,很多东西学来学去越来越复杂肯定是错的,这个不用说。

  现在开始讲伤寒脉法,大家觉得这样讲行不行,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啊。学习关键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坏了。如果没有用,就没有兴趣,关键要有兴趣,耗上五年十年,这样学习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乐此不疲。最关键的是有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不可遏制,鼓鼓的,慢慢的从心里流出来。包括学佛学道,一生的安排,反复思考,就好像是人生注定一样,慢慢的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的时候,这里面的兴趣依然浓厚,有这股劲才能撑着你往前走,如果说这个兴趣一旦减弱,你这条路走起来就困难,就象这个张紫阳似的,越到晚年七八十岁,越来越强烈,求道心越来越强,越来越独显,大部分凡是有成就的,能够坚持一生,都是以兴趣为基础。就像我常常讲的,找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锻炼方式,不是哪种方式好教大家,而是你那个感兴趣,只要持之以恒,其中稍微懂一些道理,锻炼对大家都有帮助,哪怕你逛街有兴趣呢,天天出去逛街去,也别闷在家里。

  现在这个时代不是好时代,邪魔兴盛,如果你不能坚定信心,走这条路很容易被业风吹走,如果你再没有一点兴趣,那就很难回来了,大家都留神,这个人生无常,如果你自己不修持,没有人会再告诉你。

还有以后大家尽量不要迟到,如果说大家能迟到那我也能迟到,对吧,有时候实在来不了,你就请一下假,也不是不允许。你说这样给大家讲这些东西,如果说你不爱听,或者没有时间听,心不在焉的,也没有必要听,你听起来也受罚啊,对吧。这些东西都是个人喜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你不爱好的话,学来学去能学到东西吗?也没有必要照顾谁,你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说出来,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现在讲《伤寒论》嘛,如果说是你没有爱好的话,你也听不进去,何必呢?咱们也不积学分?所以也不强制大家,这必须有一种兴趣,没有兴趣没法学,而且又不是一天两天,你看咱们自打讲课来,都几年了,要是我没有这种爱好的话,可能坚持到现在吗,不可能,要背书,看书呀,每天脑子里都琢磨这种事,这是为什么呢?就像很多人做卖买,就喜欢做卖买,喜欢经商。有的人就喜欢搞这个工艺品,有的人就喜欢养鱼,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爱好,而且并不强迫大家一定要学什么。找到了爱好,你就找到了快乐。这个后来呢,有人说听《伤寒论》费劲,像听天书似的,太多的名词,这个没关系,为什么说没关系呀?只要你肯学习,想下功夫,而这个东西就能慢慢解决,刚开始不懂,多思考,多问,慢慢就懂,谁也不可能上来就懂,而且插班进来的,中途进来的,也无所谓。我自学时问过谁呀,那些书也读不懂,我记得二十来岁的时候,方剂学呀,这些方子能看懂该多好呀,那还不是说这方子能治病,能看懂方子该多好呀。我尝药的时候,觉得这些药应该尝一尝,就到药店,自己做的信封嘛,信封上写着药名,每次到药店,给他50个信封。这个店员都觉得很惊讶,问我是干什么的,说是想学中药,那时还很小,必须是有一种刻苦的精神,谁也不可能是一种填鸭式的。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生,喜欢被填鸭,这样就很不好,你自身就没有原动力,很难学下去。我告诉你,你听一下,马上你就忘了,自己学的用不完,别人给的不会用,就是这个道理。还有就是有时大家觉得俗事缠身,谁不是俗事缠身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磨练意志,要考验一个人你是否真的喜欢,要真的喜欢你就会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还有有的说没有临床,没有临床也无所谓,一个小的方子,跟自己得病和家人得病,慢慢来,一个方子有效,你就慢慢就展开很多的联想,比如说治疗感冒发烧,当解表不好使的时候,又有一定的脾胃症状,调一下脾,反而发烧很容易就退了,道理何在呢?道理想楚之后,外治而不愈,调之于内,内外相应,这个病容易治,那么同理,你想到这个层次还不够,就要举一反三。那么既然外治不愈而调之于内,那个相引则聚,那么上下是不是也是这个关系呀?左右是不是也是这个关系呀?宣肺不愈调之于肝,肝肺相连,补肾而不愈调之于心,心肾相连,所以,一下子这个你就想到了,原来这个中医治病也有远治法和对治法,对治法就是调他的对立面,远治法就是调他的远端。所以大家要勤于思考,能举一反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

看了大家的听后感,我也很有感触。就像大家所说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听了之后就可以直接理解。这一点是我学懂《伤寒》之后的切身体会,通过气的状态、性质来认识《伤寒》,理解透了发现非常直接。这次我为什么想把《伤寒》讲完啊,第一点,我觉得我能给大家讲明白。毕竟《伤寒》论几千年了,不可能完全讲清楚。讲《伤寒》的目的是什么呢?不管大家以后能不能有机会下手临床,起码我不想大家走错路,因为咱强调过,中医之所以难学,不是因为中医难,在于路错的太多,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有问题,现在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从气的角度理解经典是一把金钥匙,可以很容易的打开《内经》、《伤寒》、《金匮》、《千金方》、《肘后》、《本草》这些书要表达的意思,这个简单不是说不下功夫就能懂,你必须入进去,必须喜欢,沉浸在里面,节节而开,包括给大家讲《内经》,也是标红,但限于篇幅,没给大家讲完。有机会还是想给大家讲下去,《灵枢经脉篇》之所以一直没给大家讲,一是临床经验几乎没有,针法,这个不能光讲理论,第二个大家首先要把握大势,有了大势才有经脉、穴位,你要认识到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这条你认识了才是山脉,如果连西高东低都认错了,还学什么呢?人一身磅礴大气,先要把这个搞通,路才能继续走下去。本草没讲,为什么啊?目前我能实践的药,按本草上所记载的药很少,很多药没有用过,只能理论上推断。我为了不让大家产生邪见,说错了怎么办?所以本草一直慎之又慎,没有给大家讲,按气的理论很多都可以推出来,但在临床上是否有效呢,本草相当于一本大字典啊,每味药的效果主治有很大差别,不愿意上来就讲这个。但我讲了50味药这个都是我体会过的。其他药也慢慢在讲的过程中告诉大家,其实治疗大部分病,50味药加上二三十味特异的药就够了。方贵平常,平淡中见神奇。

  大家多学习,多了解,指导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刚开始讲《难经》,又讲《《内经》》、《伤寒》,讲中医基础,七七八八讲了一大堆,我觉得基本的学习方法、思路和对气的认识都讲出来了,大家按照这个学,触类而旁通,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于是天下之能事毕矣。我是想多讲,但是大家总得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如绳牵引嘛,你那边一牵,我这边才能动,我这边一动,你那边一牵,教学相长嘛,互相配合。看什么书呢?还是那几本书,《内经》要好好看,尤其是细节的描述,本草要好好看,喜欢针灸的以《针灸甲乙经》为主,《千金方》要看,你可以只看妇儿科,妇科里面大部分病基本也都有了,儿科这里很多都是当爸爸妈妈的,对大家也有用,就看妇儿章,一个弱一个幼,正好适合现在人的体质。还有想了解相术的,面诊的,一定要看《麻衣神相》,还有修道的《悟真篇》和《修道真言》,反复读以至于能背,不要看现在人的七七八八的,大道无为,大道至简,简而又简,然后就是《道德经》、《庄子》,《庄子》想标出三五十个耳熟能详的小寓言给大家讲,《道德经》就是背了。我看的也是这些书,这些书理解了,吃透了,受用一辈子。再就是以后大家临床了,分一下层次,比如讲一下《各家学说》,指一下各家的长处与不足,再就是《方剂学》,那么多方子,毕竟是流传至今的,影响现在很大的方子,讲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兴趣最重要,兴趣是最大学习的动力嘛,没有兴趣一切都是扯淡,只有兴趣能引导大家走向一个个高点。练功也一样,没有兴趣你练啥啊,练练都退下来了。强烈的兴趣下,对一门学问或者是技艺,你才能熟练的掌握,并且达到较高的水平,我要不是有兴趣,怎么可能坚持到现在呢。希望大家有时间关注一下群,我会跟大家聊,每一个话题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我觉得我已经尽我所能讲的清楚明白,再需要的就是你消化理解,和我的观点化合,合上了就行,合不上就不行,还要看你的主动性。你要没有生死心,生死心不破,求道心不强烈,整天琐碎的事儿围绕自己,出不来,自己的情绪思绪都困在里面,你说能怎么办啊,所以一切靠大家。我能做到的就是定时给大家讲讲,群里提一下,仅此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明中医精选
大千中医语录
大千老师讲中医基础(1)_开篇
【转载】大千老师讲中药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4讲:大补肝汤
中医难学?伤寒难背?这个视频每天看20遍,没准你也能成经方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