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16. 如何理解“道常无名”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主要还是说“道”,说道的另一方面——道与法。从而提出守法之道,知止可以不殆。人类社会是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孟子·离娄上》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以德育人”是人类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管理方法,遵纪守法是公民应有的素质。不过,本章开头还是说“道”。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这一节版本又有较大分歧,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是以“朴虽小”断句。“朴虽小”还是“朴。虽小”,联系上下文意思可不一样。“道常无名” 也有不同的理解。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道常无名’,道能阴能阳,能驰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朴虽小,天下不敢臣’,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若能守道无为,万物将自宾服,从于德也。”他说,“道常无名”是因道经常变化。“朴虽小”前面加了“道”字,道既朴又小。

王弼注:“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莫若守朴。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朴之为物,隤然不偏,近于无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也。”没说清楚。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道,永远是无名、质朴、幽微的,但天下没有谁能让它臣服。相反,侯王如果能够守住它,万物将会自动服从。”(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03页。)“道,永远是无名”说不通,“质朴、幽微”是对的。侯王不管再怎么守道,“万物”也不可能自动服从,只有“万众”才说得通。

陈鼓应今译:“道永远是无名而处于质朴状态的。虽然幽微不可见,天下却没有人能臣服它。侯王如果能够守住它,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并注释:“老子以'无名’喻'道’”(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98-200页。)他说以“无名”喻“道”,又翻译为“道永远是无名”,能理解为“道永远是道”吗?而且“万物”应为万众。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这是完整的一句。但“朴虽小”的主语是谁?从字面看肯定是“朴”,但“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讲的是“朴”;道“虽小”,朴又没有了。所以,河上公又在朴前再加个“道”,变成“道朴虽小”,其实是多余的。所以,这样断句不合理。通行本为:“朴。虽小”,将第一句变成两句:“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虽小”前面不用加“道”字,也知道是指道“虽小”。

“道常无名,朴”,“名”不是指名称而是指声誉。道没有显赫的名声,就像空气一样,朴实无华但又无处不在,谁也离不开它。

“虽小,天下莫能臣”,“小”不是现代汉语大小的“小”,而是它的本义细微,当然也是与“大”相对。《说文》:“小,物之微也。”道像空气一样幽微,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令它臣服。也就是说,在现实中谁能管得了空气?在《道德经》中谁能管得了道呢?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侯王若能坚守道义,天下万众将会自动归顺。空气和水都只能“故几于道”,而不能等于道。所以,侯王只能坚守道义而不能守护空气。万物没有情感,不能自动归顺。动物需要驯养才能归顺;树木需要砍伐才能归你所有;作物需要收割才能归仓;只有民众才能自动归顺道义。万物要作“万众”解。宾,在这里就不是指宾客、来宾、贵宾等客人了,而是作动词,服从、归顺、宾服的意思。自宾,就是自动归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2.道德经三十二章:朴,天下莫能臣,万物将自宾
河上公章句述成·道经·圣德第三十二
《道德经》讲义(第14讲)
(13)[转载]《老子》破译?第32章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37
帛书《老子》通释之“道恒无名朴唯小”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