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0. 为什么“不出户,知天下”?

本章说的是求学之道,原文中却没有一个“学”字。反而下一章,第四十八章开头就是“为学日益”,其实这两章是相关联的,都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按理“为学日益”应放在本章开头更为合理。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古文常无主语,这一句也一样。“不出户,知天下”,老子是在说谁呢?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不出户,知天下’,圣人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见天下也。'不窥牖,见天道’,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人君清净,天气自正;人君多欲,天气烦浊,皆由于己。”他说是圣人“不出户,知天下”。

王弼注:“事有宗而物有主,途虽殊而其归同也,虑虽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执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于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户,窥牖而可知也。”他也是泛泛而谈。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南怀瑾说:“'不出户,知天下’,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一句老话,'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个秀才“比喻绝顶聪明的人。……一个智慧真正成就了的人,不必出门,就会知道天下的事。”(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30-131页。)他说是秀才“不出户,知天下”。

陈鼓应今译:“不出门外,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能够了解自然的法则。”(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48页。)他没有说是谁能够“不出户,知天下”。

谁才能够“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呢?其实,老子已经作了明确回答:“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圣人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后来,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成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俗话。

老子说,那些圣人们或者懂道的人,不出屋门便可知天下大事,不望窗外便可见天道之变化,掐指一算推理便知。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爱读书、爱学习、爱动脑筋,为学日益。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都是从老师那里或书本上获得的知识。俗话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才有知识,知识改变命运。“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秀才代表有知识的读书人。如果你没有读书,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孤陋寡闻是不可能知天下。

这一句知道了主体是谁,还要搞懂“天道”的意思。先说一下“牖”,读yǒu,窗户的意思。天道,一般是指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喻天理、天意等,还有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一天24小时的更迭,以及天象之征兆,天气之变化,电闪雷鸣,阴晴雨雪。这里的“天道”是天象的意思,是可见的,不是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天道”,与“视之不见”不相冲突。

老子之后的荀子写了著名的《劝学》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内容和方法,做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可是,自古以来总有人不爱读书,游手好闲,虚度人生。所以,老子接着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读《道德经》
《道德经》47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 ...
《道德经》现代意译(前言)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多智还是少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