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1. 《道德经》原文中“袭”“习”同义吗?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最后一句傅奕和帛书本:“是为袭常”。河上公和王弼本:“是为习常”。现代学者对“袭常”还是“习常”存在较大分歧。

余秋雨说:他“看上了'袭常’这两字与'习以为常’这个成语的过渡,因此采用了第二种解释,即袭习同义。”(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157页。)他原文引用“袭常”,翻译为“习以为常”。

南怀瑾认为:“'习常’,就是经常练习的意思。练习什么呢?练习复归那个永恒生命的本来。”(南怀瑾:《老子他说》续集 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165页。)他依王弼本,赞同“习常”。

陈鼓应注释:“袭常:承袭常道。”(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266页。)他赞同“袭常”。

现代很多学者赞同高亨《老子正诂》的观点:“习、袭古通用。”这个观点的依据:一是河上公、王弼本引用的原文是“习常”;二是马叙伦的训诂:“袭、习古通用。《周礼·胥师》注曰:'故书袭为习’,是其例证。”

故书袭为习”不能作为例证。《周礼》中的书,不是书籍、书信、书法及书写,而是《尚书》,亦称“书经”,简称书。“书袭为习”直译是:《尚书》承袭是世代相习;意译是:传承《尚书》是为了世世代代学习上古贤人的治国理政和为人处事。所以,“袭”、“习”是两码事,不是袭、习同义。我们再从字源来看,两字虽同音(xí),但字形、字义、字的出现都相差很远:

袭(襲),金文大篆才出现,形声字,从衣。本义是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在这里作动词因袭、 继承、接受。

习(習),甲骨文就有了,会意字,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

所以,袭、习不同义。

“袭常”,是为了更好地因袭、传承、接受道的常规、原理和核心思想。前后文意连贯、相符。

“习常”,是尊道贵德习以为常;或者练习、修养常道。

所以,“袭常”比“习常”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细说《道德经》对老子思想的篡改(二)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道德经》各种版本大揭秘
老子道德经全文朗读_王弼本
老子的“道可道 非常道”,两千多年,大概只有1%的人理解到位了
退躬老师|《老子慧通》之十六:形而下也是道,形而上也是道。
小钰读《道德经》兼评白云(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