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对立统一的同一性(第二章 )

【原文分析】:

本章大约分两层意思,但相互间文理关联不强,缺乏逻辑性。前面说哲学原理,后面说圣人处事方法,并用“是以”承前启后。

在对立统一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斗争。老子虽然知道对立统一的规律,但他主张统一性、同一性、和谐性,不主张对立、对抗和斗争。老子一直主张“清静,空虚,卑下,柔弱”。所以,在“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六组对立面中,老子是站在“无、易、短、下、声、后”这一边的,也就是低调做人。

【现实意义】:

第二章的现实意义大约有三个方面:一是讲对立统一的同一性;二是树圣人为统治者的榜样;三是说万众自觉的行为表现。先说对立统一的同一性。

第一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是提示对立统一的产生。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的概念就已经形成;都知道什么是善,恶的概念也就出现了。也就是说,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的,也是同时出现的。没有美的概念也就无所谓丑,没有善的概念也就无所谓恶。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老子接着说: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所以,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成全,长与短相互形成,高与下相互丰盈,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跟随。

“有无相生”的有、无与第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有、无是一个意思。比如一个碗,没有碗体这个有,也就没有能盛东西的空间无。碗体和碗的空间是同一的,也就是盛东西。老子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接着说:

“难易相成”,没有难也就没有易。没经过难处怎知道容易。难与易也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全。

“长短相形”,没有长也就没有短。长与短互相比较、互相衬托才能显现。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很能说明问题:尺虽然比寸长,但与丈相比,就显得短了;寸虽然比尺短,但与分相比,就显得长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高下相盈”,没有高也就没有下。高下与长短同理。高下需要互相包含。没有平地哪有高山。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低各有用处。

“音声相和”才有音乐。音乐是指有旋律、节奏或和声的人声或乐器音响等配合所构成的一种艺术。声是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是有节奏、韵律的声;音是建立在声的基础上的,而杂乱无章的声不是音,或者叫噪音,也就是音声不相和了。

“前后相随”好理解。比如人走路,不能总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或者相反。左脚与右脚是前后交替的,不相互交替就走不了。或者只能是慢步、移步、跳步。这样前行不和谐,难持久。

  



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对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对立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指对立双方的斗争性、对抗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但在本章中老子只说了它的同一性,但没说它的斗争性和对抗性。因为,斗争性和对抗性的互相排斥是绝对的、现实的、不和谐的,而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理想的。

老子在第五十八章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则是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

附: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新译】: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的概念就已经形成;都知道什么是善,恶的概念也就出现了。

  所以,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成全,长与短相互形成,高与下相互丰盈,音与声相互和谐,前与后相互跟随。

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务,以榜样的行为来教化民众。万众振作起来勤恳劳作,而不是做表面功夫,民众生产或获得的东西不占为己有,有点作为而不自恃有功,成就事业更不自居有功。只有不居功,大家的功业才能永远地存在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矛盾论读后感
故事中的哲学(辩证法·矛盾1)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
哲学 怎样理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复习资料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短长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