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危邦不入!80年代,苏联大举招商引资,外资企业却很少愿意投资

上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美国石油巨头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尔芒·哈默博士应邀访问北京。

邓公笑着对他说, “我知道你是列宁的朋友。你得来中国帮助我们!”

后来,哈默果然来山西的平朔开发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煤矿,这是后话了。

同期的苏联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也对外商抛出了橄榄枝,甚至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还开出了相当优惠的条件吸引外商前往苏联投资,但这些外国企业却坚决地拒绝了——宁肯牺牲利润,缴纳高额关税出口商品到苏联,也不愿意在苏联‬建厂生产。

这是为何?

要弄清楚原因,不得不再说回前面提到过的阿尔芒·哈默博士和他在苏联投资建厂的经历。

100年前的百万富翁

阿尔芒·哈默,现在的人很少知道他,但其实他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美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政经人脉广泛。

在苏俄和铁幕时代,东西方阵营他都能吃得开,不仅曾被列宁称为“哈默同志“,还跟克林顿总统的搭档戈尔副总统的父亲老戈尔是铁哥们,英国的查尔斯王子曾经想让他给威廉王子当教‬父。

哈默在世界政经圈里的人脉

阿尔芒·哈默1898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裕商人家庭,父母都是沙俄时期移民到美国的犹太人,开了一家药企和几家药店。

父亲朱利叶斯·哈默当时就是一名信奉布尔什维克的共产主义者,还经常暗地里资助苏维埃政府,后来成为美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曾经被美国政府逮捕过。

在父亲被监禁期间,哈默展示出了惊人的经商头脑,他将家族企业带到了新的高度。

1919年,他脑洞大开,生产了一种含有牙买加生姜提取物的饮品,因其酒精含量高,所以在禁酒令期间大受欢迎,这让他在100年前就成了百万富翁。

哈默博士

铅笔大王

也正是‬那个‬时候,沙俄爆发了红色革命,列宁领导的红军与白军进行了全面战争。

苏俄红军取得革命胜利后,新建立的苏维埃‬政府,百废待兴,对外资、人力及技术需求巨大。

由于哈默‬的‬父亲与苏俄红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21年,年轻的哈默刚从医学院毕业,怀揣浪漫的理想‬主义,带着资本家的精明来到了这个新的苏维埃国家。

一天, 哈默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售货员拿给他一支普通的铅笔。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支在美国仅花两三美分的铅笔在莫斯科的售价竟是26美分。

精明的哈默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知道,随着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扫盲运动,铅笔的需求量将会巨‬大。

当时,德国Faber公司在铅笔制作技术方面拥有垄断地位。

虽然哈默完全不懂铅笔制作,但他挖来了德国Faber公司铅笔工匠大师和伯明翰的工程师。

仅仅六个月,他在莫斯科的铅笔工厂就开始投产了。

质量好,价格又便宜的哈默铅笔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甚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这是哈默铅笔当年做的广告~~

当时像赫鲁晓夫等一些苏共领导人也都握着这样一支资本主义的铅笔批改他们的文件。

短短几年,哈默的铅笔生产‬企业就成了苏联铅笔行业的龙头,并远销至海外市场,年利润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已高达数百万美元。

福特汽车投资建厂

哈默博士在‬莫斯科‬经商办厂‬的‬成功‬经历‬,也使‬他‬成了外资和莫斯科之间的纽带和话事人,代表着30多家外国公司与莫斯科打交道。

他还成功说服了‬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在苏联投资建厂。

那时的苏联工业基础薄弱——1928年,整个苏联只有2万辆汽车和一家卡车工厂。苏联当局当然希望提高本国的汽车生产水平,而当年的福特是汽车行业当之无愧的翘楚。

有人说,只要有利润,资本家会把绞索卖给即将绞死他们的人。

说得不假——亨利·福特本人是个坚定的反共人士,也是积极的反犹主义者,但却让身为犹太人的哈默博士介绍到了共产主义堡垒中。

亨利·福特(左)

1929年5月,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由福特公司和苏联政府签署。根据协议,福特公司将在‬莫斯科‬投资建立一家汽车生产工厂以及运营‬一家汽车装配厂。

作为回报,苏联同意购买72,000辆未组装的福特汽/卡车,以及九年内所需的所有零配件。协议总共价值约3000万美元。

福特公司还向苏联派遣了工程师和高管。

是不是有股熟悉的味道?像不像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引进外资的情形?

百废待兴的苏联工业

可想而知,苏共对于哈默博士的重视程度,再加上他父亲又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哈默在苏联长袖善舞,就连列宁都亲自接见了他,还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志”,感谢他动用自己的资金和人脉帮助苏联发展经济,为苏联经济注入一些急需的活力。

没错,现在看苏联工业史,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日后所有的敌人都在帮忙,美国的汽车和发动机,法国的火炮和航空发动机,英国的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和舰用动力系统,意大利的舰船设计和舰用蒸汽轮机……

所谓,讲的都是主义,想的都是生意,真的如此!

强行国有化

好景不长,当政权到了斯大林手中后,政策发生了大‬转变,正要继续大展身手的“哈默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卸磨杀驴。

斯大林上台后,大量的外国企业遭到了清算。斯大林强行从这些外国投资者手中购买企业,强行将这些企业国有化,这些投资者还被告知只能得到大笔的苏联卢布作为补偿。

哈默的铅笔工厂也被迫卖给了苏联政府,并从1930年3月开始作为国有公司运营。

虽然哈默手上的卢布很多,但是苏联方面却不让包括哈默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将手上大把的卢布兑换成其他货币,更不能购买黄金。

这无异于斯大林用一堆随便印的废纸换成了这些外国投资者在苏联投资的代表‬着‬真金白银的实物资产。

这些外国投资者、资本家们怨声载道。

虽然最后苏联当局也松了口,允许他们用卢布购买沙俄时期的艺术品,但是由于苏联政府的定价太离谱,投资者能带走的艺术品也是寥寥无几。

也只有像哈默这种在莫斯科有着通天关系的外国投资者,才能带走一些像沙皇复活节彩蛋这样珍贵的俄国皇室遗物。

不过,这些俄国文化遗产在当时列宁、斯大林新政权眼里,并不值钱,用它们去换得经济支持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有了这样的惨痛教训,就算苏联在80年代主动邀请外‬国投资者在苏联投资,也没人再愿意做冤大头了。

孔子那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虎为患:是谁促使苏联重工业迅速崛起?| 循迹晓讲
读书随笔:勇敢的人
斯大林“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俄国”?谬误还要流传多久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是怎么发迹的?
罗曼罗兰:在高尔基家族我才明白特权阶层,苏联镜头下太奢侈
从农业国到超级大国,苏联为何只用了二十多年就完成了蜕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