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知青养猪记:每晚把猪叫醒“起夜”,为救小猪崽想尽办法

猪肉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想吃随时可以买到。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不知道养猪是什么体验了。其实,七十年代的农村,养猪的重要性和困难度,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70年代女知青)

女知青魏今波来自哈尔滨市,1968年10月插队到了黑龙江饶河县西丰大队。1970年春节过后,大队决定让她去养猪。那个时候群众个人养猪并不多,都是大队专门安排人负责养猪,这个工作责任重大,因为老百姓平时舍不得吃肉,过年的时候生产队才杀两头猪,分给大家过年。猪养好了,大家都能过一个美滋滋的春节。

魏今波心想,养猪有什么难的呢,不就是每天按时喂猪食嘛。但是,第一天去养猪,就遇到了麻烦。当时,大队里负责养猪的是六十多岁的张大爷,他养了几十年的猪,经验丰富。魏今波到达大队养猪场院的时候,正好有五六头母猪快要产崽了。

刚过完春节天还很冷,张大爷就先把三头母猪赶到屋子里产崽。为了防止母猪产崽后压死小猪崽或者咬小猪,张大爷也住在了小屋里,整天守着,等待小猪崽降生。没想到,魏今波来的那一天,猪圈里的一头母猪忽然产下了9只小猪崽。

当时大队猪圈盖得不太好,非常低矮,四处漏风,而且人很难钻进去。这下就麻烦了,天太冷,猪圈里的草不太多,母猪又护崽子咬人,小猪拿不出来。就这么,当场就有三只小猪被母猪压死了。第二天早上再去看,另外六只小猪也没活下来。

魏今波这才明白,张大爷为什么要提前把母猪赶到屋里,整天守在旁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照顾小猪崽,提高存活率。

魏今波首先要学的,就是照顾小猪崽。

(女知青在喂猪)

张大爷说,他已经守着老母猪一个多月了,白天忙着煮猪食、喂猪、收拾猪圈,晚上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就守在母猪旁边,一点动静都能惊醒,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现在来了魏今波和另一名知青当帮手,他还是不放心,因为小猪的成活率太低了。小猪崽除了刚出生时容易被母猪压死或者咬死,还特别容易生病拉肚子,一旦生病很难活下来。

所以,魏今波首先要学的,就是怎么照顾母猪产崽。一到母猪要产崽的时候,张大爷就领着魏今波守在旁边,产下一只就赶紧拿走,把胎衣弄干净。等到全部产完,要赶紧给母猪喂豆饼,让它吃饱了喝够了水,才能再把小猪崽放回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害怕母猪产后饥渴,会压死或者咬死猪崽。

到了三月份,天气逐渐转暖,一头母猪在猪圈里产崽了。张大爷让魏今波在旁边看着,一只小猪崽出生后,在母猪身边爬来爬去,还吱吱乱叫。魏今波虽然“观摩”了张大爷照顾小猪崽,但自己还真没动过手,所以不敢用手拿。

于是,她赶紧跑回屋里,拿了一只手套戴上,又跑出了门。张大爷动作更快,三两步跑出门,伸手从猪圈里把小猪崽拿了出来。猪圈里可能还有刚出生的猪崽,张大爷就蹲着往里面看,一只手把猪崽递了过来,让魏今波接住。魏今波刚伸出手,忽然发现自己还戴着手套,瞬间觉得很不好意思,赶紧把手套摘了,这才接过小猪。

4月末,又有一头母猪产崽,这次是在院子里。产崽过程虽然很顺利,但是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老母猪躺在地上不愿意动,小猪崽也只能淋雨。张大爷一看就着急了,赶紧招呼着魏今波拿几根长棍子,给母猪搭一个草棚子避雨。

张大爷和魏今波在雨中来回奔跑,幸好雨不太大,母猪和小猪崽并没有怎么淋雨。但是,搭草棚子的时候,张大爷生病的小外孙一直在门口哭,嘴里喊着:“姥爷……姥爷……”张大爷心里着急,但他觉得猪崽子现在最重要,于是嘴里答应着小外孙,直到搭好草棚子,才进屋安抚小外孙。

六七十年代养猪,真的不容易。

(七十年代大队养猪场)

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猪饲料”的说法,连人都吃不饱,哪有钱给猪买饲料?猪吃的东西一般有“猪草”,也就是一些野草野菜,还有人没法吃的蔬菜烂叶子,以及麦麸、玉米芯等等,平时做饭的刷锅水、洗碗水,也可以留下来煮猪食。总之,从年头到年尾才能养一头猪,还养不了多肥。

所以,养猪很难,很操心。魏今波跟着张大爷认真学习,仔仔细细照顾生产队的大猪小猪。天气逐渐热了起来,猪很怕热,躺着不爱动,吃东西自然也少了。魏今波只能一大早起床,赶着一群猪到外面吃野菜,等太阳升起来,开始热了,再把猪赶回来。

猪吃得多,白天要煮猪食,还要给他们喝水,所以魏今波每天都要挑水。白天忙完了,晚上也闲不住。当时猪圈很简陋,如果猪晚上都尿在里面,容易因为潮湿得传染病。所以,魏今波半夜要爬起来,到猪圈把猪都赶出来“起夜”。

就这么认真伺候,小猪还是经常生病死亡。队长也很着急,专门请来兽医,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兽医说了,是因为前一年大队养的猪闹了病,猪圈没有清理干净。现在小猪满院子跑,喝脏水,很容易得传染病。所以,猪圈必须彻底消毒才行。

没办法,张大爷赶紧领着两个知青,认真清理猪圈,把粪草和豆秸堆在院子里烧成灰,然后把这些灰铺在猪圈里,能起到消毒的作用。但是没想到,忙活一天回去还没来得及吃饭,猪圈忽然着火了。

幸好发现得早,周围的知青也跑过来帮忙,很快就把火扑灭,没有猪受伤。怎么会烧起来呢?事后再想想,很可能是烧的草木灰里面还有小火星,几个人没注意到,直接就铺到了猪圈里,引燃了里面的干草。

为什么不用石灰消毒呢?魏今波也是满肚子牢骚,大队不花钱买,谁也没办法。猪圈烧坏了,张大爷带着魏今波修理了大半天,累得要死。

后来,猪都分到了各小队饲养,魏今波也回到了小队。

(七十年代养猪)

大队集中养猪虽然好管理,但也有很多难解决的问题,所以直接分到了各小队,自己养自己的猪。张大爷被安排去喂牛了,魏今波回到小队,还是负责养猪。现在要单打独斗了,魏今波还是有些担心自己的能力,但是张大爷告诉她,放心大胆地养,“只要精心,不精心喂不好猪。”

那时候开始夏锄了,小队里也缺人手,猪圈一时没有修好。也是巧了,正好有两头老母猪要产崽,魏今波无奈,只能把猪都赶到盖了一半的小队部屋子里。小队部的屋子还没完工,魏今波就睡在木匠干活的桌子上,整夜守着几头猪。

因为没有门窗,当时又到了夏天,蚊子飞虫满屋乱飞,只能点蚊香。有一天晚上打雷闪电,下起了暴雨,魏今波一个小姑娘蜷缩在屋子里,怎么能不害怕?第二天小木匠过来干活,问起昨晚的暴雨,魏今波说,一点都不害怕,抱着小猪崽心里可踏实了。

小队里都在忙活,没有人手帮忙盖猪圈,眼看着又有母猪要产崽,魏今波急了。她去找队长,希望能派人赶紧盖猪圈,但是没有结果。怎么办,看着盖了一半的猪圈,魏今波心一横,自己盖吧。

于是,她一个小姑娘忙活起来了,找木棍木板修一圈屏障,运一些土到猪圈里,不平的地方垫平了,墙上漏风的地方堵一堵。再去找一些草袋子,盖在顶棚上,暂且挡挡太阳和风雨。这些活看起来简单,一个人干起来还是很费劲的,魏今波从早忙到晚,东拼西凑找材料,最终靠自己的力量,盖好了一个简陋的猪圈。

没多久,地里的野菜也多了,小猪很喜欢吃。魏今波每天早早起床,赶着一群猪来到地里,让它们放开肚皮吃。太阳升起来了,魏今波站在地头“喽喽喽……”一召唤,一只只肚皮滚圆的小猪就飞奔过来了。挠挠它们的背,小猪就会躺下来,想让人多挠一会儿……

张大爷见了这场景,点头称赞说:“把猪喂到这份儿上就行了。”小猪不怕人,就像现在的宠物一样,那就是对喂猪人充满了信任。就这么,魏今波养猪也有了经验,人人佩服。知青不容易,但也有很多乐趣,生活就是这样,酸甜苦辣自己体会。

(猪油渣)

笔者80后,小时候家里也养了两头猪,那时候已经很少喂“猪草”了,剩菜剩饭,加上麦麸米糠,猪吃得也好了。但是,为了让猪多长点肉,还是需要加点营养。有一段时间,父亲下班后都要骑着自行车进城,从一个小饭店里带回来两大桶泔水喂猪。

记不清什么时候了,又忽然流行起了“四月肥”,广告词是:“四月肥,四月肥,四月不出肥,厂家保证赔。”当时还觉得很神奇,这是什么神仙药,猪吃了四个月就能长肥了,真厉害。后来各种猪饲料就多了,养猪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但是说实话,可能是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太好,总觉得那时候肉特别香,过年时候的猪油渣想想都流口水。现在条件好了,吃不到那么香的猪肉了。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青往事:下乡插队期间,我们经历了两件荒唐又可笑的事情
母猪发情上山 领回13头小野猪
胶东历史奇闻:清咸丰九年,栖霞县铁口社“猪生象”事件
被“割”过的小猪,像小草一样疯长「手艺人的故事」
2009年,男子花6万买瘸腿病猪当宝贝养,8年后病猪帮他年入3000万
民间习俗中关于养猪的禁忌(李仁贵珍藏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