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 整体观”之一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之一。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四大经典之首,中医理论体系的泉源,中医学者的必读之书,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两千年来,中医学术代有发展,然而其理论渊源无不来自于《内经》。时至今日,《内经》仍对中医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曾在《类经·序》中高度评价了《内经》的历史意义:“《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大哉!大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

《内经》文字古奥,义理隐晦,内容博大精深,且其成书年代久远,又非一人一时之作,故书中虽不乏经典之论,亦难免良莠不齐,重复、甚至观点对立之处亦时有所见。给后人学习带来不少困难。虽然历代学者注释《内经》之书汗牛充栋,但多是对全书逐字逐句全面注释,未能突出其中精华。况且,在快节奏工作的今天,人们往往无暇通读那些宏篇巨著,因而无法领悟《内经》精奥。为此,本书从《内经》中,精心挑选了能反映《内经》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原则的重要原文三百余句(条),进行详细阐释,这些金石之言千年来在中医界已脍炙人口,成为掷地有声的格言和警句,常常被名医大家们直接用来指导临床实践工作,并在其医话医案中广泛加以引用。

本节目内容在对这些名言的论述中,以继承为主,所有解释力图准确表达原文含义。为此,在阐述中尽量引用《内经》中具有同类观点的语句加以印证,同时采掇历代前贤的有关论述以加强说明。另一方面,也注意适当反映当今科研成果,对《内经》的一些理论、观点加以发挥,提出当今的认识。此外,本节目内容一反过去对《内经》的纯理论探讨之风,在阐释中引用了大量古今名家医案,以体现《内经》的理论和原则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突出表明《内经》是一部具有实用价值的“治病法书”。(金·张子和语)

本节目推送内容将所选三百余条名言,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几乎所有方面,读者可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

1
 体观念 
 

十二官[1]者,不得相失2]也。《素问·灵兰秘典论》

  

【注释】

  [1]十二官:指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等十二个脏腑。“官”,官职,本篇用官职喻脏腑功能,如“心者,君主之官”,“肝者,将军之官”等,故称十二个脏腑为十二官。

  [2]相失:指彼此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

  

【论述】

  

中医认识人体,重点不在局部定位,而在整体联系。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脏腑,与其他脏腑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如肺主呼吸,肾主纳气,共同维持正常呼吸运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维持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心火要下蛰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要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胆汁的排泄、脾的运化都要依赖肝气的正常疏泄等等。脏腑之间若不能相互协调,就会出现种种病理状态。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胆汁的分泌;肾失开阖,则造成膀胱贮尿和排尿异常;脾失健运,气血乏源,会引起心血亏虚;肺气不利可影响大肠传导,出现便秘等等。所以,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重视人体系统质,是《内经》的一个重要思想。

  

中医的这种整体联系的思想,来源于古代整体论。在古代,生产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无法对客观事物作微观的深入研究,只能把研究重点放在探讨事物各部分的宏观联系上,形成了古代人们在认识上的整体论思想。这种整体论思想带有直观性、笼统性、思辨性的特点,中医学就是那个时候的产物。虽然古代的中医有过对人体的解剖,但无法对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局部细节作深入的微观研究,所以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转而从宏观上来把握。由于科学技术的低下,只能用哲学的原理直接解释生理病理现象,用取类比象的类比方法说明问题,甚至用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在这之中,虽然不乏一些天才的见解,但也有不少荒谬的结论;不过,由于中医学极强的实践性,时刻受着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不仅保持了其科学性,有些观点甚至是超前的。

  

自15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开始兴起,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从混为一体的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得到迅速发展。近代科学以研究组成客观世界整体的各部分细节为目的,其注意重点从浑沌的整体转向事物的细微结构,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分析方法,包括实验、解剖和观察。这种方法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克服了古代整体论的模糊、笼统等局限性,将视线深入到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细节,并从部分了解整体,从微观认识宏观,从低级运动探索高级运动,使整个认识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产生于近代还原论时代的现代医学也由此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还原论的研究方法也存在着日益明显的弊端,它撇开了总体的联系来考察事物的过程,出现了孤立、静止地看问题的倾向,忽略了整体与局部,高层次与低层次之间的质的差别,认为只要了解了部分,也就了解了整体,形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1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再次引起人们对事物整体联系的注意,并促使自然科学家们在思维方法上开始从分析为主转到以综合为主。但这时人们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已远不是古代整体论时期那种笼统的认识。而是在认识了事物内部结构细节上的整体观,这也就是现代的系统观。现代系统论是整体论和还原论的完美结合,整体观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它主张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组成部分(要素)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普遍联系。系统论这种重视整体,重视联系的思想,恰恰是中医学最显著的特征。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朱时清院士也说:“中医揭示了人体和疾病一些整体层次的规律,虽然理论还停留在古朴的状态,但是这些经验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反复实践证明了的,是真理、是科学,这种科学是复杂性系统内的科学,不应因此就否认这些规律的存在,而应该使之现代化。西医揭示了人体细胞和分子层次的一些规律,但临床医生面对的归根结底是人这个整体,而不是某一部分,所以不得不依赖大量的客观检查来考察它各个部分的变化,从这个方面讲,西医的一些认识是片面的、割裂的,所幸它得到了现代科技的帮助,然而中医却在这方面落后了。当前中医迫切需要得到现代科技的帮助,但并不是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内经》整体联系的思想,指导中医临床工作两千年,成为中医学众多特色中一个最显著的特色,也是中医的最大优势。

  

【病案举例】

  

例一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小便癃闭》中载一案曰:郡守王镜如,痰火喘嗽正甚时,忽然小便不通,自服车前子、木通、茯苓、泽泻等药,少腹胀满,点滴不通。余曰:右寸数大,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惟用紫菀五钱,麦冬三钱,北五味一粒,人参一钱,一剂而小便涌出如泉。若淡渗之药,则反致燥急之苦,不可不察也。

  

按语:《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说:“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故癃闭之证,治以利尿之法,当不为错,为何无效?原因在于患者“痰火喘嗽正甚”,且脉“右寸数大”,《素问·热论》说:“少阴脉,贯肾络于肺。”其病乃在肺之气阴不足,金水不能相生,病在肾,源在肺。故用清金润肺之法,以紫菀润肺化痰,开宣肺气为君,配麦冬润肺清热,五味子收敛肺气,人参补益脾肺,全方从肺而治癃闭,调水之上源而收到显著疗效,可见,只有重视整体联系,才能扩大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例二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第二集中载有傅灿冰治某患者顽固性便秘案:患者女,50岁。大便秘结,坚如羊矢14年。起病前曾做胆囊切除术,注射及口服氯霉素制剂较多,以后就出现大便秘结,五六天或七八天一行,大便坚结,服中西药无效。仍上脘隐痛,阵发性剧痛,腕、肘、膝、踝关节酸痛,食少,大便后饮食稍增,不易入睡,性情急躁,口苦喜热饮,五心烦热,脘痛巅眩,舌质红淡紫,苔薄黄,脉弦略数,证属肝胆湿热郁滞,气血失和。主以疏肝利胆,理气活血:当归15g,白芍15g,金钱草20g,金铃炭12g,茵陈12g,郁金9g,胡黄连6g,黄芩9g,木香9g,枳壳9g,酒军6g,荷叶12g,甘草6g。连服14剂,顽固性便秘霍然若失。

  

按语:便秘属大肠传导失职,治宜通便,老少皆知,但是患者便秘14年,服中西药均无效,究其因在于医生未能扩宽临床思路。傅氏据其做过胆囊切除术的病史,以及患者关节酸痛,不易入睡,性情急躁,口苦,舌质红淡紫,苔薄黄,脉弦略数等与肝胆有关的脉症,断此便秘之病根在肝,为“肝胆湿热郁滞,气血失和”所致。从肝论治便秘,予疏肝利胆,理气活血,仅服药14剂而治愈长达14年的顽固性便秘。

  

可见,在临证中加强整体观念,高度重视“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在治疗中以机体系统质的优化为目标,才能提高疗效。



           (本文选自张恪编著《内经名言三百句》学苑出版社出版. )
医道传承丛书
                                          醫道傳承系列叢書
                                         (繁體豎排誦讀本)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醫學教程。 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第一輯:醫道門徑
《醫學三字經》  〔清〕陳修園著 
《藥性賦·藥性歌括》〔金元〕張元素,李東垣著,〔明〕龔廷賢著 
《瀕湖脈學》〔明〕李時珍著;
《長沙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金匱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時方歌括》〔清〕陳修園著; 
《醫方集解》 〔清〕汪昂編著;

第二輯:醫道準繩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唐〕王冰次注〔北宋〕林億等校正 孫兆重改誤
《黃帝內經靈樞》〔北宋〕史崧    音釋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西晉〕皇甫謐 撰集〔北宋〕林億等校正; 
《難經·新難經集注》〔明〕內府 刊印〔北宋〕王惟一   集注 ;
《神農本草經》〔齊梁〕陶弘景編  尚志鈞輯校; 
         
《傷寒論》〔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撰次〔北宋〕林億等校正; 
《金匮要略》〔後漢〕張仲景述〔魏晉〕王叔和集〔北宋〕林億等詮次; 
《脈 經》〔魏晉〕王叔和撰集 〔北宋〕林億等類次 ; 

第三輯:醫道圓機

《溫熱論·濕熱論》
〔清〕葉天士〔清〕 薛雪 著  
《溫熱經緯》〔清〕王士雄 著 ;
《溫病條辨》〔清〕吳鞠通著〔清〕汪瑟庵參訂;

第四輯:醫道溯源

《宋刊周易本義》〔南宋〕朱熹 撰; 
《道德經》〔東周〕老聃  撰 〔西漢〕河上公注; 
《五行大義》〔隋〕蕭 吉  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法的三个层次
一方通治诸病
读医案,学临床:《临证指南医案》——总论
读《医林改错》有感
古代五运六气临床研究述要
中医自学之大坑讨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