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题意识
1,突然对福柯的思想有所感悟。现在大家每个人都在发表自己的状态,写说说,好多人写的看上去都很有哲理(这点是不是说明一种知识的平权化,或者至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何去思考知识分子与大众的关系,知识分子自身的地位问题),每个人貌似都像传统时代的知识分子,用一些富有哲理或者科学或者理性批判的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我很想问问这些所谓的感受和看法,是不是在当今社会的这种知识系统被建构?我们以前出现什么问题,我们会说“没胆量、意志力不强、这是上天的安排或者天意啊”,现在则是用一种复杂的知识系统去解释,那么我们的大脑究竟是进化和更有批判性了,还是被腐蚀和污染了?如果说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义和构造,那么是不是如福柯所言的“人是一个新近的发明”。也就是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我们现代人和以前是很不一样的,从思维方式看,我们在不断地重构和再生。如果这么说的话,思维方式是不断流动的,那么人也是流动的,这样在这个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并存的时代,我们很有可能在同一片时空下我们却不属于同一种“人类”。不同时间段的人正在同一片天空下,比如想一想一个清朝人和一个当代美国人是同学,在当今发生。当然,这仅是比喻。社会学如何去关注这些具体的情感、潜意识等问题?
2,关于节日。现在的节日都是按照农历、阴历等方法来设定的,但是原初社会呢?在日历(年、季、月、日)没有发明以前,人们是如何纪念节日的?节日的产生的功能是什么?个人认为节日存在的意义在于提醒,但是通过周期性的这种提醒是在提醒我们什么呢?反思?行动?提醒我们不要湮没在时间之中,而忘记了以前和未来那些快乐和悲伤地记忆及想象?关于节日的起源,可以借鉴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关于宗教起源的论述,宗教以及盛大节日通过这种社会性的仪式来唤醒集体性的炽热感情。或者可以参考后来对涂尔干“神圣和世俗”二分法观点进行发展的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中的论述(神圣与世俗的区别仅在于个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神圣与世俗这俩种模式贯穿着人类生活。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历史事件,甚至人类本身的生理与生活等都可被区分为神圣与世俗的俩种存在方式。比如,神圣的时间不是线性的持续,而是可逆的、不断循环的重复回归;而神圣时间的永恒回归必须借助一定的宗教仪式和节日,以便信仰者进入下一轮的神圣时间,开始新的循环过程。):永恒时间的回归与重新体验。其次,关于节日,应该区分那种公共节日和私人的纪念日,他们的异同何在?同,都是寄希望通过象征符号来唤醒记忆-----价值意义,节日之所以被纪念是由于它存在的价值意义,但是当节日被创造出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原初的价值意义和情感会逐渐淡化,逐渐只剩下所存的象征符号与仪式。如何在涂尔干体系下去考察节日的起源及发展过程?而现在各种节日古典气息的淡化----情感价值氛围的消失,只剩下干巴巴的仪式(比如春节等都成了消费节),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同时,节日是否有个体化的倾向?
3,什么是问题意识?面对自己的宿舍、校园、社区、村庄,竟然说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的,是不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对,问题=矛盾?
4,人情政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换一种思维方式,很多问题就能解决了!
聪明人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学习22种思维方式
不了解自己的人,才活的最累
蔡翔:何谓文学本身
韩春燕■窗子里的风景——中国新文学村庄叙事视角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