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农村小子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王”:思维和胆识有效结合,是制胜的法宝

4月中旬,《财富》公布“2020年中国最具有影响力50位商业领袖榜单”,任传福位列第三名。

王传福,现任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也被称为“电池大王”,其同时在汽车领域和手机代工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比亚迪汽车也成了电动汽车的先驱。王传福把比亚迪打造成多元化企业后,电动汽车也成了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更承载着企业家们的梦想。

从电池大王到中国的汽车大王,王传福一路续写传奇,振奋人心。或许我们谈到王传福的成功,会认为这是王传福具有冒险精神的缘故。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家企业的成功,其实是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条件。

王传福的成功,具备了诸多因素,尤其是在知识、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上面的积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故事。

1

少年几经坎坷

知识改变命运

1966年,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户平常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技艺出色的木匠,母亲是传统的贤妻良母。

王传福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一家十口人就靠世代传下的木工手艺活为生,日子倒也过得平静安详,在父母的关爱下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然而,在他初中那年,13岁的王传福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故。他的父母因为病痛折磨去世,导致原本还算安稳的家庭,经济情况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家庭变得越来越困难,王传福的五个姐姐先后早早出嫁,妹妹被寄养,而哥哥王传方也从此退学开始工作赚钱养家。

重重压力下,正值青春年华的王传福,也开始在哥哥的鞭策下努力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潜移默化的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

考上大学后,当身边同学都在玩乐时,王传福却只顾埋头于学习电池当中,一心把专业课学好。他的努力付出,也终于渐渐迎来了回报。

21岁那年,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研究生,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进一步研究电池这个领域。

研究生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

我们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2

从专家成为企业家

需要眼光,也需要冒险

由于大学时期学的是电池专业,研究生时期也是研究电池领域,因此王传福有着资深的专业能力作为资本。

1993年,王传福被提拔成为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此,他从专家走向了企业家。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随着移动电话的崛起,国内电池产业有着很大潜力的发展前景,这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感觉到心动眼热。

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

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并很快地,辞去了已有的总经理职务。

或许一般人都不敢冒这样的险,但是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

1995年2月,王传福从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便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冒险。

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冒险精神,但是王传福就是有战略的眼光和冒险的精神。

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不仅利润少,而且也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 王传福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的优势,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 

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报告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用战略的眼光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

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利用成本上的优势,在加上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常,经过不懈努力,比亚迪的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

为进驻高端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王传福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也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从1995年到2000年,王传福只用了5年的时间,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

一年后,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目前,比亚迪在镍镉电池领域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领域排名第二,锂电池领域排名第三。

3

“电池大王”造汽车

他疯狂但不轻狂

“我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

如果说单干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第一次冒险,那么决定制造汽车无疑是他冒险的疯狂之举。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比亚迪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的企业。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13位。

王传福的战略思路是,将造汽车与自己的长项相结合,想通过电池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电动汽车第一品牌。

想好就要做,很快地,王传福就开始采取了实际行动。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将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出租运营,成为全国第一家电动车示范区,实现了真正的尾气零排放。

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50公里,成本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零售价在14万元左右。在做完必要的改进后,将全面进入北京市场,并且在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陆续上市。

2006年,比亚迪电动车要正式开始商业运营。王传福想的是:比亚迪控股秦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购小型车企业,开发电动车电池,欲以此入股国内一家电动车制造厂,并配合该公司开发电动车二次充电电池。

如今, 比亚迪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各个国家设有分公司。现员工总数超过15万人,2014年营收也达到了581亿。

4

长期专注积累

才能做出成果

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评价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

正是因为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他才能做出成果。

王传福说:“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攀登一座山一样,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冒险精神给比亚迪的初期发展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比亚迪要成为汽车大王,同样需要冒险精神,更需要一支敢于冒险的企业团队。”

总而言之,王传福的成功,源于他深厚的知识、技术的积累,创业不一定是冒险的结果,而更多的是厚积薄发的产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能源汽车销售王:年收入1059亿元,造国产电动汽车赚美国人的钱
比亚迪战略行为描述报告
王传福的成功故事故事
“中国汽车大王”王传福:​这个被巴菲特选中的男人,到底有多牛?
无标题
出身贫寒家庭,以电池发家,如今身价百亿却依旧蹲路边吃盒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