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1年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掠影】

2011年首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掠影  


       历时两个多月的活动期间,通过推荐、自荐和网友投票、组委会评议,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入围的100名乡村教师中评选出石兰松等10名“最美乡村教师”和曹瑾等20名“特别关注乡村教师”。10名“最美乡村教师”将获赠电脑、教学专用投影仪、数字书库阅读卡等,并成为光明日报重点文化扶贫对象,获得持续帮扶。20名“特别关注乡村教师”、100名入围乡村教师及今年毕业签约基层的3000名免费师范生也将获得相应的文化扶持。

 

       2011年9月8日下午,教师节来临之际,由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石兰松、薛跃娥、李修雄、庄巧真、杜顺、徐其军、张桂梅、任影、达芳、孙影共10位教师入选“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等领导同志出席典礼并致辞。


        颁奖典礼以视频、照片、访谈等形式,生动展现了10位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少年儿童朗诵了光明日报编辑记者专门为最美乡村教师写的诗歌。著名小提琴表演艺术家献上了曲目《爱的问候》,空政文工团青年歌唱家刘一祯演唱了《谢谢老师》。伴随着清越的朗诵、悠扬的琴声、动人的歌声,颁奖典礼逐渐进入高潮,现场很多观众眼角挂着泪花,掌声一次又一次伴随老师们的讲述响起。

        活动组委会名誉主任严隽琪向全国教师表示节日的问候。她深情地说,10位“最美乡村教师”是我国乡村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他们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坚守,编织着乡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用他们并不健壮的身躯,托起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农村长期任教,为农村补充高素质骨干教师。光明日报将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扶持乡村教育,并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打造成一个持续的公益活动品牌。

        出席典礼的领导为10名最美乡村教师颁发了奖品和证书。根据颁奖典礼制作的特别节目,于9月9日晚20:35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与观众见面。

 

 

 

 

 

 

 

 

 

 

 

 

 

 

 


【相关资料】---- 2011年首届全国10名“最美乡村教师”


1、全国10名“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荣登榜首

       石兰松是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教师,从1985年到教学点任代课教师那天起,他一肩挑起老师、保育员和摆渡人的重担。每天清晨7时,他都会准时赶到湖边接附近的孩子到教学点上课。26年来,他把学生当亲生子女照顾,在水面上往返4万多次,先后划破8条木船,接送过1000多名学生,被当地群众誉为“摆渡教师”。

2、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玩命”教书25年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嘉陵江路第一小学教师薛跃娥

      从18岁成为一名农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起,薛跃娥在三尺讲坛上已奋斗了25年,几乎每年担当班主任,教了21年的六年级。因为坚守、奉献,她的学生没有一个因为家贫、智障而辍学。2002年,她的肾上长了多块结石,最大的四点三公分,要去济南的医院进行碎石。她每次都是周六去,周日回,前后一共去了八次,可她没请一天假,没耽误学生一节课。

3、最美乡村教师李修雄:一个人坚守18年

  李修雄是屯昌人。那一年他高中毕业本来顺顺当当地考取了大学,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只好放弃了。1993年他听村里人说,屯昌黎苗山寨的孩子上不了学,因为那里没老师。李修雄心动了,这天,他自己爬上山,找到了茅石铺教学点。教学点其实就是在山坳中盖了间石板房。正当李修雄对着这间石板房发愣时,呼啦一下不知从哪儿冒出一群孩子,把李修雄往那石板房门前拽,他们指着门上一把生锈的大锁嚷嚷着,孩子们说苗语,李修雄一句也听不懂。见他诧异,一个小男孩握着铁棍子冲着锁头就砸了过去,这下他明白了,接过铁棍子,“咣咣”两下就把那生锈的锁头砸了下来。孩子们欢呼雀跃,一下子冲进了屋里,李修雄情不自禁地和孩子们一起扶起了东倒西歪的破烂桌椅。

  “这生锈的锁,我砸了。这教学点我干了!”面对负责教学点的乌坡镇中心小学校长,李修雄给自己下了军令状。那一年他32岁。

  按照乡里规定,茅石铺民族教学点招的是一年级至三年级的6岁至10岁的孩子,孩子四年级就可以去镇中心小学住校读书了。这就决定了李修雄招的是复式班,他本人是复式教师,也就是说,他要在一个课堂里,一节课中为三个年级的孩子上课。然而,这种高难度又高强度的教学任务不但没压垮难倒他,反而将他锤炼打造成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2005年,达维台风把李修雄家种的橡胶树全部摧毁了,妻子哭着从家里跑到茅石铺教学点,说什么也不让他在这儿干了,眼睁睁看着家里断了收入,单靠李修雄每月250元的民办教师收入怎么供养两个正在读高中和小学的孩子?李修雄的心里此时也是翻江倒海。但他把妻子领到一条通往山寨的小路,走在这条狭窄、坎坷不平,两边荆棘丛生的小路上,他告诉妻子这条路是苗黎兄弟砍出来的,也是为他而修的路。他们说,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的幸福路,孩子从这儿就可以走出山寨,可以奔光明前程。妻子泣不成声了,霎时间,她觉得自己的丈夫了不起,有这样的好丈夫,她再苦再累再难也要一个人扛住了。

  2006年3月的一天夜里,李修雄的胃突然像针扎般难受,他熬到天亮。当李修雄赶到县医院时,大夫立即为他做了胃穿孔手术,他的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一。手术后第4天,没等拆线,李修雄就跑回了教室。

  在外人看来,李修雄的这份坚守,也许是为了有朝一日转成在编教师,其实不然,由于“硬件”不够,他永远无缘于“正式编制”。这一点他心如明镜。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呢?责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09年,乡镇教育局相继派了两名大学生到茅石铺教学点任教。谁想,他们没干几个月就熬不住了,全走了。有关领导找到李修雄问他还能不能坚持,他毫不犹豫地说:“这副担子,我挑到底了。”

  屯昌县是海南贫困县,而李修雄的教学点所在的乌坡镇乌坡村委会16经济社又是屯昌的贫困村。这里的黎苗同胞靠种植不多的橡胶为生。2000年以后,李修雄开办了扫盲班,他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把黎苗同胞聚在这间石板房里,按照买来的种植、养殖等科技书,教他们发展林下经济。

  在李修雄的帮助下,黎苗族同胞发展林下经济并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收入增加了,许多家买了电动自行车,跑出山寨做些小买卖挣钱。接着,李修雄又领着黎苗族同胞砍掉了大片大片的马占相思树,种上了新品种橡胶树,他按照书上说的方法教大家种橡胶,养橡胶,还请来农业专家前来指导科学割胶。渐渐地,黎苗族同胞离不开李修雄了,谁家有事都想找他商量。而李修雄也确实把黎苗族同胞挂在心上。一次夜间下大暴雨,李修雄忽然想起苗族同胞蒋大值家的房子是危房,他赶快跑过去,把他们一家人接到教学点,果然,他们刚走,那房子就塌了。李修雄东拼西凑找朋友帮忙凑了2000元钱,蒋大值用这钱盖了两间简易房,一直住到现在。

        和黎苗族同胞欢聚在一起,让李修雄激动不已,他在心里悄悄地念着:能让黎苗族同胞认可,我就知足了!

 4、48岁的庄巧真,福建漳州南靖县奎洋中心上洋小学一名普通教师

          她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活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我这辈子选择当教师,值了。”

  庄老师站讲台25年 学生都把她当成慈母

  漳州南靖县奎洋镇上洋村,一个偏远闭塞而又幽静的地方,若不是土楼的缘故,很难为人所知。

  庄巧真于1983年高中毕业,在外面待了3年后,毅然回到村里,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主教语文,1998年才转正。

  三尺讲台上,庄老师一站就是25年,其中10年,一直担任小学一年级老师。

  “没办法,一年级最不好教,老师又少。”庄老师说,一年级小学生比较不定性,所以得想法子让课堂不枯燥,而且绝不能绷着脸,那会让孩子害怕的,“要从母亲的角度去对待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喜欢你”。

  庄老师的学生庄明欣,早已走向社会,却还清楚记得20多年前的事。

  那时,庄老师为了让他们清楚分辨“z、c、s”和“zh、ch、sh”,教给他们的一个顺口溜:唐僧是学生,到印度去取经,去了十四年,带回“种子”经,唐太宗很吃惊,碰坏了一个大瓷瓶……

  上洋村的大人多数外出打工,学校里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

  “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有的,甚至早早接触社会,染上恶习。”庄老师说,她的学生里,就有这么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会吸烟,经常打架”。

  对这个小男孩,庄老师不单在课业上循循善诱,生活上也问长问短。短短一学期,小男孩变了,语文、数学都考了90多分,一跃成为中等生,还改掉了坏习惯。

  办公室里,经常可以看到庄老师辅导 “学困生”的身影;学校的角落,可以看到她与学生谈心的一幕……

  被她教过的学生都这样说:“巧真老师对我们真好!真像一位慈母啊!”

  庄老师却认为,这不是什么值得歌颂的事,既然选择了,那就应该坚守下去;既然当了老师,就该爱生如子。

    身患癌症坚守5年学生是最好的良药

  面对笑容灿烂的庄老师,导报记者很难将她与癌症患者联系在一起。

  2006年春,开学第一天,庄老师因腹痛去村医疗所打针抓药,可惜都不奏效。即便这样,她依旧坚持在讲台上20多天,直到站不住、说不出话来,才去医院检查。

  医院给出一个可怕的结论 直肠癌。

  庄巧真的丈夫尤境生,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怎么也不敢跟妻子说,只能偷偷问医生:“能活多久?”但是,庄巧真还是猜到了。

  那段时间,家里愁云惨淡,庄老师也觉得天要塌了似的。

  “就在那时,真正感觉到,当老师值了!因为,学生给了我感动,给了我与病魔抗争的意志力。”庄老师说。

  休养期间,天天都有人看望庄老师,亲戚、朋友、邻居,还有她的学生。

  有一天,班里的全体学生一起来看望她,手里拎着一大袋用零花钱买的水果,还有一张纸片,上面写着:祝老师早日康复!

  “孩子只是用5毛钱买了个青枣、1块钱买个苹果,都让我感动万分。”庄老师说。

  有个孩子问她:“老师,您什么时候才能给我们上课,我们好想您。”一个大点的学生朝那个孩子眨了两三下眼睛制止他。

  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庄巧真告诉他们:“老师下周就去给你们上课。”孩子们立即高兴地蹦跳起来。

  2006年下半年,重新站上讲台的庄巧真。刚开始,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80多岁的婆婆悄悄跟在后面护送。

  家里所有的活,洗碗、洗衣、种地,都由丈夫尤境生包办了。“她的倔劲谁也拧不过。”尤境生和妻子从小学开始就是同学,对妻子的性格自然十分清楚,虽然担心,也只能全力支持她。

  庄巧真依然担任着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成绩始终都在中心校名列前茅。

  身患癌症5年了,庄巧真老师乐观地挺了过来。也许正如她所说的:学生就是最好的良药,因为心里被学生占得满满的。

 

5、吉林省长岭县大兴镇万福村小学优秀残疾人教师杜顺

        杜顺是长岭县镇小学的一名教师,1994年患脊髓空洞症导致下肢萎缩最后瘫痪,但他仍在讲台上坚守了17年,没耽误过一堂课。杜顺每天都坐着轮椅讲课,批改作业只能趴在炕上,肘部常常磨得血肉模糊。


6、江苏南京山乡教师徐其军

        徐其军是liuhe区竹镇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的教师。他1997年从溧水师范学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liuhe最偏远的北部山区小学任教。

        2002年,徐其军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肾衰竭和尿毒症,9年来没有遵照医嘱在家休养,而是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过教学第一线。在徐其军的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格。他在被医生明确告知生命最多只有四年时,他没有选择向疾病低头,而是勉励自己扼住命运的喉咙,以更加旺盛的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不肯离开山乡学校的三尺讲台。


7、张桂梅,云南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院长,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十佳知识女性,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七大代表。

           张桂梅参加工作30多年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精心引导,细心照顾,使他们戒除了网瘾。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她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幸运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到肝脏。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老师的生命价值观非常清晰。

 

8、任影,女,汉族,1966年9月出生,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希望小学校长。在读高二年级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双手、双腿萎缩,后瘫痪在床。

       一个双腿瘫痪,双手畸形,连脖颈都不能转动,只能与轮椅相伴的乡村女子,两次走出自杀的阴影,通过自学拿到了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1998年,她在村里创办了希望小学,现已拥有八个教学班两百多名学生。任影同志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被誉为“新时代的张海迪”。

9、 达芳,女,汉族,54岁,中共党员,农十四师一牧场中心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30多年来,扎根在偏远艰苦的边疆小学从教。2001年担任校长后,针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多的现状,从教学和社会需要出发,率先进行了“双语”教学试点,即学校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同时开设维语教学,并身体力行,亲自带班,全校呈现出师生一起学汉语的场面。双语教学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起到积极作用。还抓住民族团结教育这条主线,定期与周边学校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兵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0、大山深处的“最美女支教老师”孙影,2006年8月孤身一人九赴贵州支教助学。

         2010年9月1日,孙影第九次背着行囊,从深圳赶赴贵州,孤身一人走进大山深处,开始了又一段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山区生活。从2006年8月至今,5年多来,孙影两度放弃深圳的高薪工作,孤身一人在山区支教助学,期间,曾几度遇险、也累坏了身体,但面对种种艰辛,她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山里孩子沉甸甸的梦想。

        今年刚满30岁的孙影,出生在吉林省辽源市,是一名中共党员。2005年她从长春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工作。2006年7月,她偶然从当地媒体上看到一则招募志愿者赴山区支教的消息,便积极报了名。她从百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赴贵州支教的机会。
         当年8月,她背起行囊,告别城市的喧嚣,来到偏远的大方县,在大水乡鞍山小学开始了她的支教生涯。之后,她辗转遵义正安、大方羊场等多所学校支教。如今,她仍然坚守在大方县做贫困调查。
         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她在大山里坚守5年多呢?“最初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后来逐渐变成了一种亲情,特别是许多爱心人士对山区孩子们的无私帮助,时常让我感动。”孙影微笑着说。
        “支教5年多来,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也留下了我一生最难忘的记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已成了我另外的一个家。”孙影说,她每次返回深圳或者吉林老家,都会接到来自山区孩子们打来电话:“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又会浮现在她眼前,让她时刻牵挂,放心不下。
        孙影说,让山里孩子的童年能像城里孩子的童年一样,变得更加精彩,让自己的行动唤起更多的爱心对山区学校的关注,对山区孩子的关爱,是她最大的愿望。

       “除了给学生上课,就是做调查。因为对贫困学校和贫困学生的调查,是支教助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孙影说,要想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向贫困山区捐款,还得把调查得来的数据报给他们。这样,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人家放心。
         孙影支教的地区都是山区,学校和学生都是在偏远的山里,每到一所学校或者一个学生家里,都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
       “能通摩托车的地方还好些,大多数地方就只能徒步行进了。”孙影说,有时一天下来,只能走访调查到两三个贫困生的情况。她说,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住所,走到哪里天黑,就住在哪里,吃在哪里。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把调查获得的信息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呼吁人们向山区捐款;或者通过邮箱把信息发给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让他们了解山区的贫困状况,为那里的孩子们捐款、捐物。
        5年多来,孙影为了做调查,已徒步上千公里,走遍了贵州山区的数十所贫困学校,家访了数百名贫困生。通过她的“牵线搭桥”,为上百名贫困学生找到了资助人,已有数百名爱心人士先后为山区小学和贫困学生捐赠衣物、文具、书籍等。
         此外,孙影还为山区孩子们争取到了数十个“红十字书库”和“幸福书屋”。

         山区的学校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仅破烂不堪,而且存在安全问题。看到孩子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刻苦学习,让初到山区孙影十分欣慰。于是,她萌生了为孩子们建新校舍的念头。
        为了帮助孩子们改善学习条件,2006年年底,孙影就开始四处奔走,最终在深圳安骏达仓储物流公司朱观华总经理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20万元的建校款。
        2007年11月23日,新建的大水乡鞍山小学投入使用,180多名学生告别了50年前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看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高兴劲,自己感到很欣慰。”孙影说,这是她“监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
        “到兴田小学支教的时候,三间教室是由一座破旧木房隔成的,有两间连门都没有,四处透风。”孙影说,她把学校的照片和情况在博客上公布后不久,就引起了深圳“青藤”茶社茶友们的关注。很快,茶友们根据她提供的预算,筹集了20万元建校款。2009年9月1日,第二所希望小学投入使用。
        “今年3月30日,第三所希望小学——金城宝希望小学已正式投入使用。”孙影说,这是由金城宝五金(深圳)公司捐资30.5万元,该公司洪晓先生捐款3.4万元,在原来的田坝小学校址上重建的,目前已经有130多个学生在这里上课。
        据孙影讲,目前又有爱心企业准备捐资30万元重建老水小学,筹建工作正在进行。“我会把捐建希望学校的工作一直做下去。”对此,孙影很有信心。

       5年多来,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孙影不仅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就连父母每月给的几千元生活费,也都用在了孩子们的读书上。
    一次,大方县羊场镇一位贫困学生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家人为了筹集6000元的学费,四处都借完了,只凑到一半。孙影得知此事后,把身上仅有的3000元都掏了出来。
       见学校没有体育用品,她就会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孩子们没见过羽毛球、乒乓球,刚买来那天,孩子们就玩了起来,上手也很快。看着操场上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各种球类飞舞着,心里暖融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孙影说,当时他真正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
        如果是学生交不上书费,她就会给他们垫上。当学生家长好不容易筹钱来还她时,她总是拒收。“孩子们的家庭那么贫困,父母还送他们来读书,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应该支持才是,怎么还好让人家还钱呢?”孙影说,比起这些贫困家庭,自家要好得多,即使暂时出现困难,挺挺也就过去了。
         见学生生病无钱医治,她会带他们到县里医院看病。如果是大病,当地无法治疗,她就会亲自带到数百公里外的省城贵阳检查、治疗,甚至还会带他们到外省治疗。
         像这样,孙影在山区帮助的孩子已不计其数。为省出钱来帮助学生们,她生活非常勤俭,每天几乎是用面条来充饥,一周甚至两周才买一次肉,几年也舍不得买上一件新衣服。
         “为了山区学校和那里的孩子们,我所做的一切都值得!”孙影笑着说。

         今年1月15日,孙影偶然得知赫章县优秀学子朱荣富身患白血病无钱救治的消息后,亲自到贵医附院看望,并送去爱心捐款。
        当晚回到大方,连夜在自己的博客里以《孩子,老师只希望你今生好好地活着》为题向社会发出“生死营救”的呼吁。她在帖子里写到:“他对我说,也许他要走了,但是他想去看一看北京大学,那是他梦想多年的地方,如果有下辈子,他一定要去那里读书。我当时只好安慰他:孩子,请原谅老师不能听你来生的约定,不想你今生只是去看一看,老师要你好好的活着,勇敢的活下去,今生就去北大的校园里读书,回报你成长路上给予你太多关爱的人们。”
         孙影说,看到这个青春年华,不满20岁的孩子,却因为疾病和贫寒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心里总不是滋味。自己没有什么钱,不知道该怎么去帮这个孩子,只能尽其所能,去告诉更多的人,帮帮他活下去。
          从此,孙影便不停发帖,积极联系深圳、贵州的媒体,呼吁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消息传开后,在贵州、深圳两地爱心人士以及赫章县政府的帮助下,先后为朱荣富同学筹得30余万元的爱心款,使得朱荣富得以继续治疗。
         今年国庆节节前夕,贵阳医学院附院的医生宣布,朱荣富同学骨髓移植取得成功,可以出院了。医生说,如果两三年内不出意外,朱荣富就同正常人一样了。“太好了!”获此喜讯,孙影高兴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教师坚守贫困山区小学执教32年 为山里孩子撑起一片天
你肯定想不到,最值得尊敬的教师居然是……
侯耀华下跪颁奖给残疾教师
上不了网课?13名教师翻山越岭送教上门,25个村里265名学生哭了…
用残掌托起山区孩子的梦想
校园的一块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