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锡“、”鍚“之辩
       这是一场关于家谱上古人人名用字的讨论。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幅图片并让你读一下“圈”内的字,我想你会毫不犹豫地读“xī”,即使在特殊的情况下你不把这个字读成“xī”,那也必须承认:这个字与“无锡(wuxi)”的“锡”字是同一个写法。请看图。


     “特殊情况”是啥“情况”?古代的人名、地名用字常常会出现不读最常规的读音的情况,例如:墨子本名墨翟,这里的“翟”字不读“zhái”而是读“dí”;秦国的将领樊于期的名字不读“fan yu qi”而要读“ fán wú  jī”。此类例子很多,举一两个说明问题就行了。

       但有了下一幅图片,情况立马变得复杂起来。我认为,这本来就是后人照抄前人的家谱时错把“锡”字抄成了“鍚”字,是极普通平常的事情,改正过来就行了,没什么话好说,可有人不同意这样做,于是有了一场讨论。再请看图。

 

       众所周知,汉字的手写体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现象,有时候一个字的笔画多一笔或少一笔并不一定就是错别字,因为它的“音”和“义”都没有变,如:“庞”和“厐”;也有时候一个字的笔画多一笔或少一笔这个字就变成了错别字,但读者仍然能根据语言环境或读写习惯判断出原本应该正确书写的那个字;还有一些字,它的笔画多一笔或少一笔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字(从纯文字意义上说,两个字都不是错别字),“音”和“义”完全不同。“锡”和“鍚”就属于这种情况。

       既然这两个字都不是错字,那么如何确定是“锡”还是“鍚”呢?支持“锡”的一方理由简单而直白——上面写的清清楚楚,而且这份家谱的保管人也说“家族内一直称这位十四世祖为'天锡(xi)公’。但当这份家谱的保管人征询本家族内一位知识渊博的八十多岁的兄长的时候却得到了另一面的答案。

       这位老宗亲的观点是支持这个字是“鍚”的。仔细听过他们之间的谈话录音,归纳出这位老宗亲的话里有这样三个要点:
       一、认可“天鍚”的理由有二。其一,“鍚”是马额上的金属饰物,代指“马”,“天鍚”就是天马,有“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威武气概;其二,天鍚公的胞兄(弟)是天光公,两位先祖的名字合起来取“发扬光大”之意。
       二、否定“天锡”的理由是“天上有锡吗?”
       三、虽然他确定了是“天鍚(yang)公”但实践中还得叫“天锡(xi)公”,因为是老辈的人就是这么称呼的,自己也不敢不这样称呼。

       与这位老宗亲的观点相对应,一些宗亲提出了关于“锡”字的假设,比如:“锡”和“赐”在这里是通假,“天锡”就是“天赐”;再比如:这个“锡”字可能是祖上原本想使用的某个“xi”音字的同音字,这样做是因为要规避某些方面的禁忌。还有一些宗亲试图从“五行”等不同的角度确定自己的选项,总之都是要为“锡”或“鍚”找一个“讲究”。

       对于这些观点,我虽然佩服他们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态度,但也不想在这个方向上走得太远,因为假设终归是假设,假设越多越容易使问题变复杂,越会使人莫衷一是。

       一个人取名是不是一定要有个“讲究”?如果要,那该要一个什么样的“讲究”?这里面有无限多的可能,既有主流、非主流也有特例。有的取吉祥的寓意,有的从五行的角度选“字”,有人要表达志向、有人要寄望情怀,也有的采用地名、典故之类,可谓千变万化五彩缤纷。更多的人自认为凡夫俗子、一介草民,取个名字好听好记就行了。面对这无限多的可能,你怎么能够准确知道一个人的名字有没有讲究?如果没有,你又何必牵强附会非得论出个“讲究”来;如果有,你怎么保证论出来的“讲究”恰恰是取名字的人的本意?

       汉字是构成语言的元素,任何汉字在未与其它汉字构成语言之前(特殊情况下单个汉字也能成为语言,例如这样一段问答:“这样做行吗”?“行”!后面的“行”就是一句话而不是作为“元素”的文字了,这种情况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内)也就是只作为“元素”的时候本是无所谓对错的,从理论上讲,任何汉字都可以作为姓名用字,即使已有的汉字中没有你中意的字可用那还可以造一个(“曌”字的产生就是一个例子),就连充满恐怖色彩、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死”、“毒”等汉字都被用于姓氏,何况其它。所以,我认为即使天上没有锡,照样可以叫“天锡”,更明确地说就是,即使“天锡”没有什么“讲究”也照样可以叫“天锡”。

       判断一个字写得是对还是错,依据有两点(可以两点同时具备,也可以只具备其中之一),一是看由它与其它汉字组成的语言是否符合语言环境的需要,二是把无声的文字与有声的读音对照,有时候因为有了正确的读音,即使把字写错了,我们照样可以得到一个正确的判断,在“避暑山庄”那个例子中,“避”字被多写了一横,显然是错了,但大家还是读出“bi shu shan zhuang”来,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个地方叫“bi shu shan zhuang”。话又说回来,正确的判断也不能掩盖书写的错误,改正是应该的,只不过那个错字是皇上写的,没人敢说他错。当然,这里的“对”与“错”是相对于规范的写法讲的,如果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讲那就另当别论了。在书法界为了追求艺术效果,书法家们挖空心思变换着花样,好像不搞出个花样来都不叫艺术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艺术加剧了汉字书写的不规范性。

       十四世的天锡公从他在世的时候就叫“天锡(xi)”,一代一代传到今天,族人依然还是称他“天锡(xi)公”,这一点连老宗亲自己也不否认,第一幅图片中的家谱上写的是“天锡”,族人叫的是“tian xi”,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怎么就错了?   
     
       第二幅图片上写的是“天鍚”,族人却一直称其“tian xi 公”,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之所以能得到老宗亲的认可其原因就是老宗亲给这个“鍚”字附会了一两个并不十分准确的“讲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如果认为有个“讲究”更稳妥更有底气的话,那“天锡”一词还真有一个“讲究”,有细心的宗亲在《百度百科》里找到了一个依据。《百科》说:“天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tiān xī”,是上天赐予的意思。并列举两个出处:
           一、《宋史
·韩世忠传》:“世忠先得贼军号,随声应之,周览以出,喜曰'此天锡也’”。
         二、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四·土鲁番表文》:皇上睿知天锡,如日升之无不照”。
           由此看来,“天锡”不但有讲究,而且看上去比那位老宗亲的“讲究”还直截了当,可信度更高。 
 
        从书写习惯上来讲,把“锡”写成“鍚”或者把“鍚”写成“锡”都是一件很顺手的事,稍不留神就会犯这种错误,判断“锡”和“鍚”哪个是正确的,在这里没有语言环境可以参照,唯一的依据就是那有声的“称呼”。因为大家都称呼“tianxi公”,所以“锡”就对了“鍚”就错了,改过来就是,咱又不是那个写错“避”字的皇上,人家怎么做可都是金科玉律。

        没有完整地读到这部家谱,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情况,就是修谱的时候这位十四世的先祖过世已年久,后人没有可以参照的文字资料,仅凭传说得知十四世有一位“tian xi公”,至于“xi”字是哪一个字就只能由修谱的人安排了,或许可能仅仅是一个同音字而已。如果是这样,我们所有的“讲究”都变得徒劳。

       话又回到原点,不管这个“锡”字有无“讲究”,祖谱上写的是“天锡”,族人称的是“tian xi公”,这是早已被历史所认可了的,作为后人,我们遵照执行就是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全最实用最值得收藏一一最容易念错的500个汉字正确读音(13)
世界上已经消失的七个字:甮、嫑、嘦、覅、朆、尠、xiào
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尧”怎么读?
2014中考语文基础复习专题一——字音字形
真有这么读音奇怪的汉字吗?
有意思的个性汉字,您认识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